元朝那些事13《树鸣》(1/2)
至正十一年春,丰州城的老槐树刚抽出新芽,城西乱葬岗的百年古柏却突然发起怪来。每日寅时三刻,那柏树就发出呜呜咽咽的声响,像有人在哭,又像有人在唱。起初只有守墓的张老汉听见,后来一传十,十传百,整个丰州城都传遍了。
“这树怕是成精了!”西街李员外捋着山羊胡,“我家祖上就说过,乱葬岗的柏树沾了死人的怨气,年头久了会吸人精气。”
“可不是嘛!”茶馆里的说书人一拍惊堂木,“想当年隋炀帝下扬州,龙舟过处,两岸柏树皆鸣,结果没多久就天下大乱。如今这树鸣,怕不是要出大事!”
百姓们议论纷纷,官府却充耳不闻。这倒也难怪,此时的元朝早已是风雨飘摇,红巾军在颍州起事,各地响应,丰州城的官员们忙着加固城墙,征收粮草,哪有心思管一棵会叫的树?
只有城南的穷书生周怀瑾觉得蹊跷。他自幼饱读诗书,不信鬼神之说。这日夜里,他揣着笔墨,独自一人来到乱葬岗。月光下,古柏的影子在地上摇曳,像个张牙舞爪的巨人。周怀瑾壮着胆子走近,却见树身有个碗口大的洞,洞内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
就在这时,柏树又发出了声响。这次周怀瑾听得真切,那声音分明是从树洞里传出来的,像是有人在低吟:“还我命来……还我命来……”
周怀瑾吓得魂飞魄散,转身就跑。回到家后,他大病一场,卧床不起。直到七日后,才勉强能下床走动。
“这树里定有蹊跷。”周怀瑾病愈后,逢人便说,“我亲耳听见树里有人喊冤,说不定是桩冤案。”
没人相信他的话。倒是城东的道士玄真子找上门来,说他能降妖除魔。“这树是被厉鬼附身了,”玄真子捻着胡须,“贫道只需开坛作法,定能让它不再作祟。”
玄真子在乱葬岗搭起法坛,又是念咒,又是画符。折腾了三天三夜,柏树果然不再发出声响。百姓们欢呼雀跃,称玄真子是活神仙。玄真子趁机敛财,短短几日就赚得盆满钵满。
周怀瑾却不信邪。他偷偷来到乱葬岗,再次仔细查看古柏。这次,他在树洞深处发现了一块刻着字的木板。木板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但仍能辨认出“至正三年”“周月惜”等字样。
“周月惜?”周怀瑾心中一凛,“这不就是八年前失踪的那个女子吗?”
周怀瑾记得,至正三年秋,丰州城曾发生过一桩离奇命案。黑河村的周月惜突然失踪,七日后尸体在乱葬岗被发现,胸口有个碗口大的洞,心肝不翼而飞。当时官府认定是山妖作祟,草草结案。
“难道这树鸣与周月惜的死有关?”周怀瑾越想越觉得蹊跷。他决定重新调查这桩旧案。
周怀瑾走访了当年的仵作、衙役和村民,发现了许多疑点。首先,周月惜的尸体被发现时,衣衫褴褛,双目圆睁,显然是死前遭受了极大的痛苦。其次,仵作曾私下对人说,周月惜的伤口不像是野兽所为,倒像是被某种利器生生掏出来的。最后,周月惜的生辰八字与木牌上的记载完全吻合。
“这里面一定有隐情。”周怀瑾暗自思忖。他决定夜探乱葬岗,寻找更多线索。
这夜,月黑风高。周怀瑾带着铁锹,来到古柏下。他小心翼翼地挖开树洞周围的泥土,竟发现了一具骸骨。骸骨的胸口有个大洞,与周月惜的伤口如出一辙。
“这……这是周月惜的骸骨?”周怀瑾颤抖着双手,“可她的尸体明明已经下葬了啊!”
就在这时,柏树再次发出了声响。这次,那声音不再是低吟,而是凄厉的惨叫:“还我命来!还我心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