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堪破三千世相 > 第10章 佛寺道场的贪嗔道场

第10章 佛寺道场的贪嗔道场(1/2)

目录

木鱼声声说空门,香火袅袅镀金身。

若问普渡众生事,且看功德簿上银。

一、功德箱里的抽成账

南宋灵隐寺的功德箱,箱底暗藏夹层。

香客投进的铜钱,七成落入方丈私囊,三成用于寺内开支。某日,樵夫王五捐了卖柴钱,求菩萨保佑病母,却见知客僧夜半开箱取银,醉醺醺道:“泥菩萨镀金身,真菩萨在红尘。”次日,王五母亡,他提斧劈开功德箱,只见夹层刻着“阿弥陀佛,各取所需”。

《武林旧事》载此轶闻,撕开佛门仪式的虚伪面纱。那些磕头诵经的规矩、添油点灯的流程,实为敛财的障眼法。正如契嵩禅师所言:“佛门清净地,最是藏污纳垢处。”

功德箱机制是程序化剥削的典范。通过神圣仪式(捐功德)与道德话语(积德行善),将剥削转化为自愿奉献。夹层刻字暴露权力者的无耻——连伪装都懒得周全。现代慈善机构的“管理费抽成”与此同理,只是将木鱼换成了西装革履。

二、开光法会中的点金术

明代五台山文殊殿前,高僧为玉佛开光。

富商赵员外捐千两白银,得将家传玉佩置于佛手三日,美其名曰“沾佛气”。实则每夜有小沙弥偷换玉佩——真品早被方丈私藏。待法会结束,方丈笑纳赵员外的谢仪:“此玉已具佛性,可保三代富贵。”

《拍案惊奇》中这出双簧戏,道破开光仪式的生意本质。那些梵唱钟声、金刚铃响,不过是为骗局配乐。正如李渔讥讽:“佛度有缘人,原是度有元人。”

开光仪式是程序化诈骗的升级版。通过复杂流程(七日法会)、专业话术(佛性加持),将骗术包装成宗教体验。小沙弥偷玉的细节,恰似现代保健品讲座中的“托儿”——仪式越隆重,谎言越可信。

三、放生池中的杀生链

清乾隆年间,杭州净慈寺放生池畔。

善男信女高价购买“福龟”,却不知这些龟是从百里外太湖捕来。龟背被烙“佛”字,放入池中三日即死——僧人夜捞浮尸,转卖给龟贩循环利用。袁枚见此作诗:“今日放生池,竟是转轮狱。”

《子不语》记此怪现状,揭穿放生仪式的荒诞循环。那些诵经洒净的慈悲相,实为杀生链的润滑剂。正如龚自珍所叹:“慈悲反成造孽具,香火原是催命符。”

放生仪式是程序化暴力的完美伪装。通过道德表演(救赎生命)、生态外衣(保护动物),将产业链血腥掩盖。现代动物放生的“产业闭环”与此无异,只是规模更庞大、手段更隐蔽。

四、藏经阁里的官场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