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稻浪翻滚(2/2)
稻秆坚韧,柴刀又钝,砍一下,稻秆晃三晃,半天割不倒一片。
老汉累得气喘吁吁,汗珠子顺着脸颊往下淌。
他抬头看了一眼隔壁田里那飞快的速度,再看看自家这龟速,心里那个悔啊!
早知道,就该听曼丫头的,租一把新镰刀!
这可真是,人比人,气死人;货比货,得扔货啊!
与他们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户人家。
这家人丁兴旺,足有六口人,其中三个是壮劳动力。
他们家也种了两亩地。
往年因为工具不利索,收割起来也颇费工夫。
今日,三个劳动力都租了黄曼曼的镰刀,家里的老太太则带着两个小孙子在田边捡拾遗漏的稻穗。
那三个劳动力,简直就像是比赛一样,唰唰唰,镰刀舞得飞快。
不过半天功夫,一亩地就已经割倒了一大片。
到了傍晚,夕阳西下。
那家三个劳动力的,竟然真的把小半块稻子全都收割完毕了!
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看着堆得像小山一样的稻,一家人脸上都笑开了花。
“娘!咱们家的稻子都割完了!”汉子兴奋地对老太太喊道。
老太太也乐得合不拢嘴:“好!好!多亏了曼丫头的好镰刀啊!”
而那些用自家工具的呢?
辛苦了一整天,腰都快直不起来了,可田里的稻子,却只割了不到一半,有的甚至只割了三分之一。
更有甚者,拿着菜刀来割稻子的。
那菜刀本是切菜剁肉的,刀身短,又没有合适的着力点,在坚韧的稻秆面前,简直就是个笑话。
一刀下去,稻秆纹丝不动,手腕子倒震得生疼。
没案板,你使不上劲儿啊!
对比实在是太惨烈了!
那些没租镰刀的人家,一个个肠子都悔青了。
“哎,早知道就花那五文钱了!”
“可不是咋地,这累死累活的,还不如人家半天的功夫!”
“明天,明天说啥也得去曼丫头那儿租一把!”
夜幕降临,田野里渐渐安静下来。
只有几户不甘心的人家,还在月光下摸黑苦干。
黄曼曼站在自家院子里,听着村里各处传来的议论声,嘴角微微上扬。
她就知道,这镰刀一出,效果必然是立竿见影的。
有时候,事实胜于雄辩。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透。
黄曼曼家门口,就排起了长队。
无一例外,全都是来租镰刀的。
昨天那些还在犹豫、还在心疼那五个铜板的村民,此刻一个个都急吼吼的,生怕租晚了就没了。
“曼丫头!给俺来一把!”
“俺也要一把!不,两把!”
“曼丫头,还有镰刀吗?”
黄曼曼依旧是那副从容淡定的模样,让杨有金和钱多多继续负责登记、收钱、发放镰刀。
一手交钱,一手按手印画押,镰刀到手。
村民们拿到那崭新锋利的镰刀,如获至宝,立刻转身就往自家田里飞奔而去。
有了神兵利器,收割的效率自然大大提高。
一时间,整个杨家村的田野里,到处都是“唰唰唰”的割稻声。
那声音,汇聚在一起,仿佛是一曲丰收的交响乐,悦耳动听。
男人们挥汗如雨,女人们也不甘示弱。
孩子们则跟在大人身后,仔细地捡拾着每一颗遗漏的稻穗,生怕浪费了一丁点粮食。
就连黄曼曼家的黄小石和黄小丫,也被这热烈的气氛感染,跟着村里的孩子们,有模有样地在田埂上捡稻穗。
黄翠莲虽然脑子不大清楚,但看着这番热闹景象,也乐呵呵地坐在田边,嘴里哼着不成调的小曲。
黄曼曼则在田间地头来回巡视,时不时指点一下村民们如何更省力地使用镰刀,如何更好地捆扎稻把。
她的专业和细致,再次赢得了村民们的尊敬。
就这样,一连过去了将近四天。
在崭新镰刀的助力下,杨家村的稻谷收割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和高效。
绝大多数人家的稻子,都已经收割完毕,打捆成垛,只等着脱粒了。
放眼望去,原本金黄一片的稻田,此刻只剩下了一片片深浅不一、整整齐齐的稻根。
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和丰收的喜悦。
村民们虽然累,但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总算是收完了!”
“是啊,多亏了曼丫头的好镰刀,不然咱们还得在田里多熬好几天呢!”
“往年这个时候,咱们还在为割稻子发愁呢!”
“今年可真是痛快!”
大家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对黄曼曼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黄曼曼看着这一片片被收割干净的稻田,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这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她。
她要让这片土地,真正成为杨家村的聚宝盆!
她目光扫过那些深浅不一的稻根,若有所思。
这新稻种,产量究竟能达到多少?
村民们对她的信任,又会达到怎样的高度?
还有……
还是……风宗东又在窥探什么?
黄曼曼的眼神,倏地变得深邃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