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叙旧(2/2)
翌儿太小,焕王忙着揽权也没注意到她。
焕王先是杀了宗亲中能威胁他的人,之后便想动定国公府和大殿下。
那时候我和朝中官员能联络上了,让他们拿太尉的教导之恩给焕王施压,让焕王收敛一点。
结果焕王拿定王府的事,对外声称他是乱臣贼子要挖了他的墓。
后来的御林军都是你和云央亲自栽培的,我让人去说服御林军统领将焕王拿下。
焕王的确被拉下来了,只是……我又被关起来了……大殿下关的。
御林军……他们听大殿下的。
我不清楚后来发生了什么,被放出来的时候就是大殿下的登基大典。
郁幺说那是你的意思。”
云和月一脸疑惑,仿佛是在问,你有这意思吗?
凌路尘也没想到最后夺得皇位的是凌幼归。
“她和云央亲,不会让人动云央的墓。再说焕王都要杀她了,不反她老师怕是要从棺材板里跳出来了。”
他虽然没有明着回答云和月想问的,但她已经清楚了。
“不管你有没有那个意思,她是明皇后剩下的唯一一个血脉,明家一定会帮她。
我……自己生了个逆女,不提了。
宗室没有德才兼备的人,她登基的确是最好的选择。
起码三大边境不会因此生乱。”
边境当然不会,明家守南疆,北疆被他当年控制住了,当年凌幼归要去军中历练时烟絮把她送到西北大营了。
甚至后来大将军死后,西北军没有再立主帅但兵符在她手里,狄国那时候被打得只剩下了三成的疆土。
“她是怎么说服朝中官员的?”
说起这个,云和月也迷茫了。
“你封了个少傅,然后云央只有她一个学生。大殿下一直跟着他,他外出时大殿下就在乘风殿。
你让她在一旁,一边磨着她的耐性一边让她听着朝中局势,御史台、礼部甚至是来使都曾说过,这于礼不合。
可你不仅没听反而在她六岁的时候直接让她开始批奏折,不论她批的是否重要那都不是一个公主该碰的。
后来官员、宗室向你施压,你让宗室子弟入宫择名师教导。但你又怕他们仗着亲王、世子的爵位为难她,直接让人尊她为大殿下,你给的本来就是储君的尊荣。
后来大将军没了,临死前将兵符给了她。她明明都告诉你了,可你却把兵符给她了。
陛下你纵大了她的野心,给了她尊荣,甚至又给了她兵权。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没人敢留着这么一个长公主,但凡有人上位必定要除掉她。
可她自己就想要那个位置,你怎么想得没人知道,但进过乘风殿的人都见过大殿下,递过请安折子的人见得也都是大殿下的批注。
云央不管你的私事,其他人也管不了你。我后来问过娣娣当时发生了什么,娣娣说大殿下要登皇位朝中的确有人反对,甚至因着她是女子有的直接在大殿上撞柱。
但是……也怨我吧,自己生了个糟心的玩意儿。她让大殿下去拜太傅,拜太傅时特意把朝中重臣请到皇陵,拜完了朝中就没人再说什么了。”
她说得凌路尘认,那些事的确是他办的。
少傅封的时候他和时烟絮并没有太交心,但凌幼归又非要让他作老师,他便给了这个虚名。
凌沧笑当年办起事来不管不顾,得罪了太多人,那些人动不了一个死人动一个孩子还是很容易的。她待在皇宫里都有人想杀她,那时候郁幺疏远他,他身边只有这么一个亲人看得的确紧。
但是一堆请安的折子让他批什么?那时候时烟絮正往岭南一带,那边少教化多瘴气,南疆又开始打仗正是多事之秋。
西北兵权在尧氏手中待了那么多年好不容易才收回来,他也找不到更好的人选,与其取回朝堂掀起新的争斗倒不如直接给她,毕竟她姓凌。
“哪来的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