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君(2/2)
所以这天下什么脏的、乱的她就必须全部知道,她要看着这些需要怎么解决,也要看看这人心到底什么样。
但……他养得成吗?
“你在想什么,这么入迷。”
原来大将军还未走,只是站在窗外听房内的人讲话。
几日过去朝廷中派来的官员以及禁军都已经到了江南,而时烟絮也已经到了扬州与他们汇合。
这些人看见时烟絮的时候很是惊讶,但一想也的确没什么不对。
在时烟絮的带领下他们在查户籍之前先查了田籍,更多的只是走个场面,因为哪些田地在哪些人手里已经都清楚了。
一时间朝廷官员与地方势力几乎针锋相对,但皇帝派过来的这批官员几乎都很年轻,大多都是今年及临安二十年进士出身的学子。
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若是交给年纪大阅历丰富的人手中,他就会因为顾忌太多而百般推脱。这群年轻人不一样,他们因为在低位官职上待了一段时间,知道一些规矩,但是他们迫切渴望功名,想要闯出一番天地。
这群人好像不会累一样,
有人曾向时烟絮请教,临行时才想起他是太子少傅,只是行了拜师礼口中仍然称呼其为大人。
时烟絮知道他是谁,今年的探花郎梁玉溪。
这是个很有棱角的人,也是他和凌路尘挑出来的江南十二州农耕寺巡查官。
地方豪强知道有些东西只要找好了替罪羔羊就能成功将自己洗出来,就在这些人将侵占农田的事情推脱的干干净净之后。
皇帝直接以通敌叛国的罪名下了诛九族的命令。
原来这向别国贩卖粮食的事情他们已经做了二十多年,尤其是临安八年在定国公与滇国打仗时。
那时候滇国要得粮食很多,不是一家人能支撑的起的,于是乎江南这些有着利益牵绊的豪强便联合将粮食卖给滇国,得到的利益按照粮食的多少来划分。
当时朝廷正因为这场仗打的突然而没办法一时间筹集那么多粮食,才导致定国公世子因弹尽粮绝而战死沙场。
这些人不知道将粮食卖给敌国是什么后果吗?能在这地方占据一席之地,他们又怎么会是蠢才,但这于他们而言并没有什么,甚至他们会从中得到比平时多出几十倍的金银。
商人无利不往,这也是众多朝代都重农抑商的原因,只是越到朝廷后期商人就越是猖狂。
这种事情于百姓而言可谓是大快人心,梁玉溪来到时烟絮暂时居住的地方,却被告知时烟絮带着大公主出门了。
时烟絮此刻正带着凌幼归往山上去,只有师生二人。
“老师,我们到山上去做什么?”
山路崎岖,凌幼归虽然年纪小却也没有叫苦,只是不太清楚这山上到底有什么值得老师特意跑来一趟。
“这山里有匪。”
凌幼归:!
“只有我们两个人能将山匪制服吗?”
时烟絮摇头:“山中有匪朝廷会剿匪,但剿匪其实就是把那些人都杀了,但不被逼到绝地又有多少人会当匪徒?剿匪是为了警告世人不要效仿,是立威,可更好的方法却是招安。能省了朝廷麻烦也能放人一条生路。”
凌幼归好像懂了,但……
“那……老师你为什么在通州的时候经常剿匪?”
通州在时烟絮上任前最严重的就是匪患,是以时烟絮到了通州后几乎是隔一段时间便剿一次匪。
正巧赶上三大边境都暂时安生,但兵部的官员光核实通州将士的战功便忙得不可开交。
往往是上一次的还没有核实完新的折子便又递上来了,就连如今的通州刺史及通州司马都是靠的剿匪的战功封的。
“通州多山,管辖不便。以至于有人胆大包天敢养私兵,若是留着往后必成祸患。但若是堂而皇之的揭露出去,那些背后的人难免不会狗急跳墙直接造反。
这王朝上面盖着一层遮羞布,只要它在这天下看起来就是太平的,但遮羞布底下的脓疮会越来越严重。
但在没有改天换地一进到底的实力前,所有的作为都会让这个王朝的局势变得越来越摇摇欲坠。
我在通州任刺史将近半年,名义上剿匪十六次,把那些能构成威胁的私兵几乎除干净了。但山上还有很多真正的土匪,需要朝廷去招安。”
凌幼归认真听着,突然想到了另外一件事。
“所以,陛下还是东宫时养得私兵,能那么容易被找到,是……因为你找得多了吗?”
……
“你……”
“来者何人,报上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