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2 章(2/2)
“因为死尸体内经脉损毁,我没法靠自己的力量重新修炼,除了言语提点你们几句以外,我根本帮不上你们任何的忙。直到一个月前你带着他开始修炼无量心决,天地间的灵气开始以他为目标潮涌,我才能借着同源功法的光,自天地间截留下一些灵力改造这具尸体。”
“等我又花了一个月时间将这具身体修到炼气大圆满,才初步有了一点帮你们解决麻烦的能力。本来,你要是不上来找我的话,过两天我自然也会下去找你们的。”
萧枫之被宁彻的这套解释说得一愣一愣的,但是基于人家对这些他前世好不容易才知道的秘辛了解得这么知根知底,又能凭着一具死尸在一个月的时间内,靠从天地间截留的一点点灵力就能修成内气圆满。那么他就算刚刚的话全是在骗人,萧枫之估计自己也拿他没有任何办法。
“好吧,我姑且信了你说的话,我只有一个问题,现在我要怎么救醒思修?”
“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你和寰宁珠打赌,并要让它把你送回你的六岁那年,连带着还要带上你上一世的记忆。要知道你的灵魂里有寰宁珠给你定的先天天命,你的记忆里又有你自己记住的后天命运轨迹,这两者加在一起时你灵魂的重量就和最初不一样了。”
“寰宁珠在创造思修的时候,为了让你听他的话,把他的灵魂照着你自己灵魂的样子捏成了你的伴生灵,这样他的灵魂就会和你永世缠绕。因此若你灵魂的重量发生改变,你的伴生灵的重量也要跟着改变,否则他的灵魂和你的灵魂都有崩溃的危险,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一世他也必须带着前世记忆出生的原因。”
“而当你们两个人都有着两世记忆的时候,你一个人知道你重活一世不要紧,他一个人知道他重活一世也不要紧,等他知道你们俩都是重活一世的时候问题开始变大,最后等你也知道你们俩都是重活一世的时候就彻底爆发了。”
“为什么?”加上这么多只有自己知道的细节之后,萧枫之总算是彻底相信宁彻刚刚说的一切了,于是他开始专心听讲,顺便讨教解决之策。
“因为随着寰宁珠的一次次重启,这个世界里除了我替它定下的存放在中枢里的规则以外,自然的天道规则也在模糊地成型之中。你们既然是寰宁珠定下的气运之子,当然也就是天道之子,它在自然运行中会本能地关注你们,并参照你们的认知来修正世界的走向和规则。”
“本来只有你们各自知道自己重生的时候,在你们的认知里会肯定当前的世界的真实,把上一世当成一段记忆或者一场噩梦,而在自然的天道看来,它也会照着你们的理解,把现在的世界当成是真实的,而前世则是你们自己的一段想象。
但随着你们互相确认对方都是重活一世的人,上一世被你们一同肯定是一个真实的世界,而这两世在时间上又是重合的,于是天道循着你们的印证发现了这两个世界自相矛盾的点,并试图不断底比照你们的记忆去修复它。”
“在天道本能的修正计算过程中,大量和你们前世遭遇不同的普通人的命运和因果流经你们俩又流回天道本身。我以前说过你天子命贵不沾因果,但思修他不行,哪怕他只沾上一点点,天下人的命放在一起又怎么可能是一个人能承受的分量。”
“寰宁珠是在思修他第一次试图告诉你关于重生的问题的时候,意识到会出问题的。那时它也只能紧急给他上了一个噤声咒,试图规避这个后果,所以他每逢想和你说前世的事情时候,都会有所感而开不了口,这也是前一阵子你老是看他突然之间身体失去控制的原因。”
“但很可惜,你也知道寰宁珠的规则设定很多都不完全,它没想到思修会随口一句绕开了它设定的那些限定词,却依旧让你们瞬间互相明白,你们彼此都经历过了完整的上一世。于是当天道的因果纠错机制随着你们的意识开始启动,为了避免无可挽回的结果,我只能让寰宁珠紧急切断了思修的五感,靠这个暂时蒙蔽天道,让它没法进行因果意识循环。”
等宁彻解释完这一大堆,萧枫之大概听明白对方是想说现在让万思修昏迷不醒是为了救他才不得已而为之,可他们现在这个祸都已经闯了,天道也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萧枫之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万思修得这么一辈子昏迷下去,只要意识一归位就会面临被天道耗死的局面。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我要怎么从这个天道手里保下一个身心正常的思修?”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保持现在的状态再等四年,等到上一世他的死期之后,他既然没有死后的记忆,也就不存在一个可以和你的记忆互相印证的他死后的世界了,这样天道的纠错循环自然就会停下来。”
“但这个方法有个问题,寰宁珠把思修要在他三十八岁那年,自己喝下你亲手递给他的毒药这事写在你俩的命格里了。这代表你得在他上一世死亡前的一点时间里叫醒他,让他喝下你递的毒药。”
“这一段时间哪怕再短,它都是会让天道发现并启动循环的,你给他的毒药哪怕再轻,终究是对人有害的。于是到了那个时刻,他的身体就得同时承受因果反噬,加上长年累月昏迷带来的不确定后果,以及你给他的那杯毒药的三重作用,你觉得以他的身体状态,能熬过那场大劫吗?”
萧枫之面色凝重地摇了摇头,想要跪下给宁彻行个大礼,却被宁彻一挥手给挡了下来。但萧枫之人虽被挡,却依然把恳求的话说了出来。
“请仙长看在同思修有缘的份上,务必想个万全之策救救他。他真的对这个世界是有大功德的,不该一世又一世地受这么大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