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一个枯燥乏味的司法判例(1/1)
第27章一个枯燥乏味的司法判例
格林诉韦丁顿案是乌托比亚合众国关于繁殖期性自主同意权的案件,判决结果由伦奎斯特大法官于合众国联邦最高法院做出。判决认为,在因特殊时期重症引发生命垂危状态,施救人出于善意救助之目的,在无法取得对方同意的状况下与其发生性行为的,不认为是侵害行为,可免于追究刑事责任。该判决明确了“无因施救”的概念。最高法院至今仍未推翻该判决。
案情:
格林与韦丁顿是共同就职于霍华德影视有限公司的野外摄影师。xx年xx月,二人共同到盐页石国家公园进行外景拍摄。期间,格林突发繁殖症状,并引发了痉挛、意识涣散、器官衰竭等并发症。现场远离人烟,且无抑制剂等合法有效的医疗手段。在格林处于谵妄状态后两个小时,韦丁顿与其发生了性关系。之后,韦丁顿将失去自主意识的格林拖进汽车,驱车三小时来到最近的医疗机构。经救治,格林脱离了生命危险。事后,格林以强迫罪的名义将韦丁顿告上法庭。州检察院启动公诉程序。
法院判决:
初审判决韦丁顿有罪。韦丁顿提出上诉,上诉法院仍然维持原来的判决,于是案件继续上诉至最高法院。最高法院以6:3的比例推翻了初审及上诉法院的判决。伦奎斯特大法官在判决中阐述了“无因施救”的内涵,并明确如下观点:在重症状况下,受助人受制于激素影响,不具备完全性同意权。但当其处于性命垂危状态下,无法通过合规医疗渠道实现救济,其生命危险已经迫在眉睫之时,应推定公民生命权大于性自由权,施救人采取性方式缓解繁殖期重症症状的行为不视为犯罪,予以免除刑事责任。但仍保留受助人向施救人进行民事侵权追偿的权利。
核心争议:
1、特殊时期的性自主权。四类繁殖期的症状有显著的区别。大部分繁殖周期受月相影响,一般为每月一次,每次持续时间为4至8天。症状强度因种群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其中,鱼类和爬行类嵌合种的繁殖期最为显著,可能引发的重症和后遗症也最重,严重的激素失调可能诱发汐热病等严重疾病,无法通过非性手段予以平复。故而该两类种群往往成为格林诉韦丁顿案判决的主要拥护者。相比之下,哺乳类嵌合种的繁殖期症状则较为轻微,部分雌性甚至没有明显的症状,仅表现为周期性的情绪波动、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等,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辅助药物即可平复。
2、性方式对缓解危急情况的效果如何证明。本案中,格林方的主要控告意见强调,韦丁顿对其的施救行为并非起到了决定性的效果,格林实际是在经过专业医疗救治后才真正脱离危险。为此,控告双方各自邀请了近三十位繁殖医学领域的科学家、医疗人士,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激烈辩论。最终法庭裁判,在现有医疗科学水平下,既然无法完全排除性方式对缓解症状的积极意义,则根据有利被告人的原则,承认该行为具有正面效果。
3.救助方“出于救助之目的”如何判定。庭审上,控告方提供了大量韦丁顿生活、求偶及癖好方面的细节,指控韦丁顿对格林的行为是蓄谋已久、具有主观故意的侵害。对此,辩护方申请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要求当庭驳回该类型证据材料,认为当事人日常求偶倾向属于个人隐私,且与本案无关。
影响:
该案判决引起了司法界和公众领域经久不衰的讨论,至今仍然有很多反对声音。判决生效后三日内,反对者在首府街道举行了大游行活动。至今,还有少数激进份子通过公证或纹身标记等形式,宣扬本人在繁殖期内“拒绝他人干涉、一切后果本人自负”的鲜明态度。反对者阵营主要由保守派构成,其中主要是受过良好教育以及经济水平较高的哺乳类和鸟类嵌合种。反对阵营表示,“无因救助”这一概念的提出将性侵者冠以“救助者”的美名,反而把受害者置于“受助者”的地位,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侵害。反对者认为,该案的判决进一步鼓励了那些借助繁殖期名义放纵滥交、传播疾病的“堕落”分子,对社会风气和道德伦理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将人类好不容易通过现代科技摆脱了的粗鲁、银乱、愚昧等野兽特性再次放大,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大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