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归属 我们顶峰相见啊!(2/2)
“那别哭了,我做这个可不是来骗眼泪的,”宋时用手提了提嘴角,“我喜欢看你笑。”
他说完,下一秒祝池破涕为笑,笑容很甜,像夏日里清凉的薄荷糖,甜而不腻,笑得很有感染力,于是宋时也跟着笑了。
喜欢他很久了,如果硬要说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话……或许第一次在自家门前,那样明媚干净的笑脸闯入视线,闯进他的世界,从那一刻起,他的心就已经开始颤动。
“那天确实打算给你的,不过不是这一本,”宋时从兜里掏出一个一模一样的本子,看似一样,却要薄一些,“出了点意外本子弄脏了就没给。”
“所以你又重新做了一本?”祝池皱了皱眉,光是一本的工程量就不小,何况是两本。和整理改错本不同,其中花费的时间和心思显然要多得多。
宋时快速拨动纸页,文字和插画大差不差,皱巴的纸上依稀可见浅淡的褐色,却少了很多复杂的装饰结构,远没有祝池手上这本丰富,“说起来还得感谢那天的意外,要不是这本弄脏了也不会考虑重做,这么一比较的话,原来这本实在太寒碜了,我自己都送不出手。”
他本来是想抽比赛空隙重新复刻一本一样的,可很不幸意外再次降临,身体状况和祝池离开的消息接连打断了他的计划。
后来他打听不到祝池的下落,本子也送不出去了,某天看见许向暖的手账本后突发奇想,索性开始在原来的基础上改进——
先是向她取经,买来各式各样的工具,用勾线笔、丙烯笔、高光笔添彩,加入贴纸、胶带、硫酸纸等装饰元素,整理生活中的点滴素材,又将这些素材通过精巧的剪裁设计呈现在本子上。
尽管他心灵手巧,却还是熬了好多个夜晚,死了好多脑细胞,费心程度不亚于攻克数学难题。
“不会,”祝池说,这是他从小到大收到最用心的礼物,怎样都是最好,“之前那本也很好——你做的,我都喜欢。”
“那这本就留给我吧,”宋时笑了笑,把那本浸过咖啡渍的残次品收进口袋,“你不在的时候,正好也是个念想。”
话音落下的同时,下课铃打响,宋时后半句话几乎淹没于铃声之中。
下课铃是仙乐,但体育课的不是。而今天体育课的更是格外呕哑嘲哳。
唉,他们得走了。
路上两人又见缝插针聊了几句,祝池问他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宋时回答说是“命运”。
他们缘分未尽,命运的齿轮就会朝重逢的方向转动。
说来也巧,在各方打听消息无果后,终于有一天,宋时从许久不刷的朋友圈里找到了突破。
那人是他暑期夏令营的舍友,最近恰好转发了一条临川外国语的公众号。无聊的官方推送很不打眼,一般人都会选择直接划走,可宋时在看见临川两个字后还是点进去细细看了一遍。
内容果然无聊,毫无价值,可宋时却不放过一丝一毫机会。本着试一试的原则,从尘封已久的联系人中翻出对方,发了条寻人消息过去。
临川学校不计其数,这完全是碰运气,还是及其渺茫的运气。
不过许是努力到极致上帝就会施舍运气。对完之后竟发现新来的转校生正是宋时打听的人。
他很幸运,这百分之一的运气还真叫他给撞上了!
外国语寒假放得早,开学也比一中要早,宋时深知校外见面不易,于是趁着这个空档挑了节体育课的时间,又找那人借来校服。外国语门卫卡得和一中一样严格,不穿校服一律不准入校。
临川和怀城的距离不算远也不算近,高铁8小时,飞机2小时,最快一来一回也要耗费一整天时间。就为了这短暂的45分钟,太折腾,也不值得。尤其对于日常从缝隙里挤时间的高中生来说。
教学楼已经吵开了,但楼下人并不多,刚上完体育课的还在操场上赖着。
祝池已经上了两级台阶,却又突然转身,朝原地目送他的宋时挥手,他逆着光,整个人像是镶了一转金边。
“今天我很开心,但别再来了。”宋时愣了一愣,没等他说什么祝池就再次朝他喊去,乌黑发丝在微风中闪着光,“我们顶峰相见啊!”
本子握在手上沉甸甸的,他站在台阶上和宋时相望,一切在笑意中不言而喻。
今后的每一天不一定都灿烂,孤独、挫折、挑战织成一张巨网,而他们在这张网上沉淀、蜕变、向上攀爬……只为再见那天,站在山巅,有底气毫无羁绊地牵起对方的手,看群山环抱,任海阔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