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我的王妃生活[红楼+聊斋] > 第77章 两相交心 如今傅家不缺钱……

第77章 两相交心 如今傅家不缺钱……(1/2)

目录

第77章两相交心如今傅家不缺钱……

如今傅家不缺钱财,卢氏又一向肯在孩子们的学习上投资。

听文先生说玉微在作画上颇有天分,她立刻就要大手一挥,把所有作画所需的工具都买回来。

“诶,老夫人不必如此。”文先生忙拦住了她,劝说道,“我看二姑娘不像是个有长性的人,须得循循善诱。若是一下子把许多东西堆在她面前,不说如今用不着,也容易把孩子吓得不乐意学了。”

要不怎么说文先生束修收得高,还有大把的人排着队想请他呢。

人家在教导学生这方面,的确是有特殊之处。

卢氏听了他的劝,立刻冷静了下来,拜道:“多谢先生提点,不然老身险些好心办坏事了。”

文先生捋着胡须,露出理解的笑容:“老夫人也是爱之过切,人之常情而已。”

家里一共七个孩子,除却刚出襁褓的玉衡,几乎个个都有着落了,只剩一个玉微迟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赛道。

身为大家长,卢氏心里怎么可能不着急?

若孩子实在处处平庸也就罢了,如今知道还是有专长的,从前尚且能压抑的激动,一下子就高涨了起来。

不过在玉微面前她虽然没露声色,私底下却先和两个儿媳说了,又专门写信告诉了大孙女,还在信里把文先生好好夸赞了一通。

瑶光接到信的时候,景阳正在身旁,夫妻二人凑在一起看了。

“八郎,咱们可得好好谢谢文老先生。”她依偎在景阳怀里说。

“那是自然。”景阳沉吟了片刻,说,“文先生的长子今年四十三岁,没考上进士,也不准备考了。我看刑部的卷宗,湖南那边会缺几个县令。

改明儿我叫人拿一封银子悄悄送到吏部,就让文家老大补录个候补吧。”

吏部那边都是人精,他悄悄找人去,人家也知道背后是谁。

一个县令而已,顺水的人情,吏部官员很乐意卖给他这个太子最好的弟弟。

当然了,他也是不是做好事不留名的圣人。文先生那边,肯定会让他家人知道这馅饼是怎么来的。

瑶光对官场制度不熟,闻言担忧道:“八郎这么操作,会不会落人话柄?”

她倒是不担心景阳枉法。毕竟以景阳的性格,会在规则范围之内徇一些私情,却绝对不会主动去做枉法的事。

“不会,你放心。”景阳笑着揽住她的纤腰,低声和她解说本朝的科举和入仕制度。

本朝的科举在承袭前代的基础上,还规定了答题的格式,也就是时下流行的八股取士。

虽然在后世人看来,八股取仕的制度是落后的、是僵硬的、是刻板的,早该淘汰了。

但每一种制度的诞生,都必然有催生它的土壤。

对于知识金贵的古代来说,严格规定考试的格式、划定考试的范围,为的不是选文章写得好的人,而是选拔能在重重规则之内还能把文章写好的人。

说白了,就是顶级聪明人。

学子们考上进士之后,要么继续考翰林,要么就是先分派到六部行走。在翰林院或六部待的这三年,才是真正学怎么做官的。

毕竟科举更多的还是利好中下层,皇帝把这些人选出来就是制衡勋贵高官的。

这些人从小就没接触过怎么做官,若是考中了就直接任命,太容易被人利用官场规则坑害了。

但进士三年考一次,一次能中的最多也就一百来人,根本填补不了官场的消耗。

因此,大多数的地方底层官员,如县令、县丞、县尉、巡案、地方御史等,都是从不准备再考的举人中选拔的。

景阳替文先生的长子谋官,是因为其人本身就已经中了举,自带补官的资格。景阳不过是在刑部任职,从案综里判断出某地引发的某案,将要牵连多少官员、需要多少候补。

说白了,就是打了个时间差。

瑶光听得连连点头,仰着脸星星眼地看着景阳,吹捧道:“八郎好厉害,才去了刑部几个月,就把官场规则全弄清楚了。”

被心上人这么夸赞,景阳顿时就觉得像喝了蜜水一样,心里美滋滋的,却又努力压着嘴角,故作谦虚道:“是郭尚书他们教得用心,我不过拾人牙慧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