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我的王妃生活[红楼+聊斋] > 第118章 贾敏的病情 晋王府宴请林……

第118章 贾敏的病情 晋王府宴请林……(1/2)

目录

第118章贾敏的病情晋王府宴请林……

晋王府宴请林家诰命和林大姑娘,仿佛是一个信号,打开了贾敏母女入京之后的社交圈子。

原本这些该是贾敏的娘家荣国府来做的,但自从贾代善去世之后,贾家该轮到贾赦夫妻当家做主,老封君史氏却偏心小儿子,非要让次子媳妇王氏来料理家务。

长媳张氏自然不乐意,但她当初生贾琏的时候伤了身子,这些年身体一直不大安稳。史太君打着为她好的名号,又占着长辈的身份,一定要让王氏管家,张氏也不能强行和婆婆对着干。

回娘家和母亲商议过后,张氏干脆就放手让王氏去做。

反正家里的爵位已经由贾赦继承了,王氏若是做得好,那就是在替她管家,她也正好省了心修养身体;若是王氏捅出了娄子,那她正好名正言顺地把管家权给收回来。

到时候她占据了舆论的高点,便是史太君这个婆婆也无可奈何。

打定主意之后,张氏就对外宣城自己旧疾复发,大夫说需要修养,把管家权交给了婆母史太君。

——管家权可以从史太君手里交给王氏,却不能由张氏直接转交。

张夫人留下对牌离去后,史太君脸色有些不好,对心腹赖嬷嬷说:“我这个大儿媳呀,不愧是大家出身的,真是一点亏都不肯吃。”

——她这分明是看不上王氏,连“识人不明”的名头都不想担。

事实证明,张氏的未雨绸缪并非杞人忧天。

张氏出身清流世家,父兄都是文官中的魁首。王氏却只是工部六品主事的太太,身上连个敕命都没有。

妯娌两个的社交圈子不说天差地别,也是毫不相干。

王夫人一开始手忙脚乱,后面也没长进多少。

主要是王家的女儿不读书,张夫人嫁过来之后带进来的那些人脉,都是颇通诗书礼仪的。

说句不好听的,人家当面骂她,她都听不懂,更别说和人正常交往了。

一来二去的,王夫人也烦了,干脆就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多方拉拢贾家和王家的世交,也就是勋贵武官人家。对于那些文官,人家看不上她,她也不去拿热脸贴冷屁股。

林如海是文官,不管贾敏出身如何,为了丈夫和女儿的前程,她入京之后需要积极交往的,也得是文官清流人家。

史太君也知道如今的贾家暂且不能对女儿有所助益,也就干脆没提带女儿认人的事。

又过了半个月,从内阁传出圣人旨意,除林如海礼部左侍郎之职。过了年之后,又有旨意降下,命林如海兼任翰林院侍讲学士,逢三逢五入文华殿为太子启蒙讲书。

当今太子讳周,年方四岁,和晋王府的怀嘉郡主同岁,比他的女儿林黛玉大了一岁。

太子徒周入学,也就意味着和他同岁的堂姐徒佩瑶也到了入学的年纪。林黛玉虽然才四岁,但也得承担起伴读的责任,跟着佩瑶进宫,每五天才能回家一次。

四岁的孩子过于年幼了,哪怕黛玉再怎么聪慧懂事,也难免思念父母。

休沐的时候,佩瑶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瑶光入宫时又当闲话说给了太后和皇后,圣人又从皇后那里听了一耳朵。

许是为了给文臣施恩,圣人大手一挥,干脆就让林如海逢二的时候也给公主、郡主们讲学,好让他们父女能够相见。

对此,林如海自然是感恩戴德,不但办差越发用心,对皇子、公主们也是倾囊相授。

跟着林如海学了两个月,佩瑜就听从母亲的吩咐,开始试探着找林如海请教一些官场上的事。

当时林如海也没想那么多,只以为是小姑娘们好奇,就推最为活泼大胆的怀懿郡主来问。

他随口讲了些浅显的,意在让这些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小姑娘们知道人心险恶,日后莫要轻信于人。

但佩瑜自然不会满足于此,已经入学了几个公主也不会就此止步。

随着他们请教的问题越发深入,林如海意识到:只怕是圣人让他们入尚书房的恩典,养大了这些皇室贵女的野心。

这种事情他可不敢擅做主张,只好当时搪塞了过去,事后面见圣人时,隐晦地说了出来。

他心里暗暗叹息:皇子争权都会被圣人忌讳,更何况是公主和郡主?只怕今日过后,公主们入上书房读书的特权,就要被取消了。

其实他挺能理解圣人的心思。

圣人好歹还有一个儿子,他膝下却真的只有林黛玉一个女儿,只好把女儿充作男儿教养,聊以蔚怀罢了。

但他却从来没有想过,让自己的女儿将来也能像儿子一样入朝为官。

想来圣人也是这个心思。

却不想,得了他的禀报之后,圣人却没有如他想象中的一般动怒,甚至用一种古怪的眼神看着他。

林如海背上一寒,迅速意识到,恐怕自己是误会了什么。

正在他思索之时,就听见圣人悠悠道:“林卿忠贞,朕早已知晓。却没想到,卿是如此的奉公守法,真就半点骨肉私情都不念。”

骨肉私情?

他父母都已仙逝,现有的族人也都出了五服,能和他称得上“骨肉私情”的,除了女儿林黛玉,再也不做他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