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带湖,化学系和“放长线钓大鱼”。(1/2)
第74章带湖,化学系和“放长线钓大鱼”。
韩元吉家与带湖距离不远,没过多久,一行人就到了地方。
清晨的气息凛冽,太阳尚未出来,江南西道的冬日湿漉漉的。
空气中弥漫着刚割过的草的香味,湿润的气息带着冰渣一样侵入肺部,叫人一下子清醒过来。
辛弃疾将缰绳下半段握在手里,慢慢和莲心讲话:“昨日与用光说话说到子时,从他那里知道不少你父亲的事。”用光是谢太守的字。
“之前你拿回了你父亲的信件,因为发现其中用了密语便将信件给我了,叫我找人帮忙,还记得这件事么?我找了可靠的人,一直没能解出来。昨日从用光那里,我又得了几封信,放到一处,方才终于解出来了——你父亲死之前,确实是受到了一个人的威胁。”
辛弃疾说,“那人威胁他,若你父亲不将武器换为他提供的一批,他就要叫军中的自己人打开城门,直接叫你父亲手下的士兵后方失守。”
莲心停住脚步。
她擡头看向辛弃疾,说不出话来,只有双眼大张着,微微颤抖,等着辛弃疾继续说完。
说到这里,辛弃疾的拳头也握紧了。
对于一个战场上厮杀下来的人,任谁听到这样的威胁都得恨得双目赤红,恨不能生啖威胁者的肉。
士兵与将军同吃同住,情分非比寻常,却被人当作筹码来这样威胁!
穿着银红小袄的范如玉走过去,轻握了握辛弃疾的手。
半晌,辛弃疾才回握了下范如玉的手,朝莲心继续道:“我想你一定很奇怪昨日谢太守为什么那么小心,在街上都不敢说出那人的名字吧?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从信件上,可供猜测的人只有一个,而那个人,是宗室子弟。”
辛弃疾看向远方,话锋一转,淡淡讲起了另一个人:“太宗八世孙,赵汝愚,二十六岁就擢为进士第一,是个难得才华横溢的宗室子弟。在此前从没有过这样的宗室状元,何况他还那么年轻。”
“所以刚高中没有多久,他就知信州,就是这片地界的太守了。”辛弃疾叹口气,踩踩地上的泥土,“之后循着这路子,他又去了台州两年,随即立刻调回临安府。现下,他和我一般大,已回了临安府,升作吏部侍郎了。”
好个典型的升官路线!
莲心在心里也不禁暗叹。
吏部是六部之首,侍郎又是仅次于尚书的位置。相当于这位宗室子弟不过四十岁,就已经是国家组织部副部长了。
再往上升,根本是板上钉钉的事。
而爹爹现下突然提起这个人,莫非...
莲心低声问:“爹爹觉得,给我父亲写信威胁的人是他?这是真的吗?”
辛弃疾:“从信上来看是这样,但究竟真假,我也不知道。”
没有说的话是,他虽不认识赵汝愚,却也听说过此人的主张和行事风格。
听起来,他并不是会做出这种事的人...
“罢了,总归现下不能轻易行动,我已派人去跟武宁县丞了,若能跟着他找到他真正的主子,那就是最好了。”
辛弃疾按了按莲心的脑瓜顶,盯着她,“你听懂我的意思了吗?”
莲心明白辛弃疾的意思。
就是不能打草惊蛇嘛。
罢了。
父亲含冤死去那样久,她经过最初的极致愤怒,也吃过了许多强硬反驳的亏,现下已经成长了许多。
报仇,需要隐忍、冷静,二者缺一不可。
就算她现在再想直接将那怀疑的人拖出来暴打一顿,但就算成功了,之后呢?
被打的人转手将她往大牢里一送,照旧做他的大官?
世上没有这么好的事。
此事急不得,来之前莲心也是想过这个可能,便朝辛弃疾点点头道:“我省得的。也不在这几日了...等过了这个冬至,武宁县丞回来之后再抓他的行踪。”
冬至时人来人往,鱼龙混杂,很难立刻辨清谁是和他真正有联系交易的人。
放长线钓大鱼,等到过了冬至再议不迟。
而今日...
莲心看着布满云层的天空。
今日正是冬至呀。
也正是这特殊的日子,辛弃疾才得了空闲,带几人来到他所建的庄园游览一番。
三人走在细细石径上,身侧竹林外传来淅沥水声,一条玉带似的小溪弯曲穿过小径。
面前被溪水挡住时,辛弃疾左手臂带着范如玉,右手臂带着莲心,肌肉隆起,一使劲,将扒在他手臂上的两个人带离了地面,飞一般越过他两只脚之间的小溪。
落在对岸时,莲心和范如玉笑成了一团,都觉得很好玩。
带湖风景秀异,古木深深。
辛弃疾家底甚厚,购置了这片庄园。从进来时,莲心甚至都没意识到她已经踏足了辛弃疾购置的新居。
天气阴阴的,却只是清凉,不显寒冷。
从门口一路走进来,先是走过一条竹影重重的小径,随后再走几十步,隔着浓密竹林,便可听见水流哗哗声。
人走在石径上,都感觉地上有些打滑,皮肤也一下子滋润了许多,可见空气之湿润。
再走十步,竹林渐疏,便可见东边一道壮观的瀑布,垂下的水帘仿佛一面流动的琉璃屏风,哗哗击打在茫茫湖面上。
几人眼前一阔,都不自禁呼了口气。
这简直像是走进了绝俗的世外仙境一样。
辛弃疾叫两人随他上到瀑布后的一栋小楼去:“来。这边登高望得远。”
瀑布再东边是一座山冈,几人顺着山脚慢慢向上爬了一会,没多久就到了建在山上不太高位置的雪楼。
范如玉被辛弃疾牵着上楼,莲心不用人扶,坠在后头,噔噔噔几步上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