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长大和“偏到鸳鸯两字冰”。(1/2)
第98章长大和“偏到鸳鸯两字冰”。
事情真的筹备起来是很快的,尤其是对于辛弃疾这样性格的人而言。
在当日收到宫中口谕的五日后,范如玉和莲心就收到了辛弃疾已收拾好行囊即刻出发的口信。
而在再十五日后的今日,辛弃疾便已要到了。
“好了,别板着脸硬撑了,再只穿一件衫子,你该被冻坏了。”
范如玉搓了搓莲心的胳膊,一摸就看穿她只是努力叫自己不要打颤的伪装,好笑地给她裹上条红绫斗篷,“你裹上斗篷一样好看,这色儿多亮堂!不比你那件绿衫子难看...何况你爹爹估摸着要中午才能经过这儿,甚至晚上才能和咱们说上话,你要是一直等到那时候,不得被冻成鹌鹑?本来这阵子一场又一场秋雨的下,人就愈发爱病了。”
莲心拗不过范如玉,只好失望地撇了撇嘴。
范如玉说的确实也没错。
离爹爹和三哥能回府的时候还早。
——今日是辛弃疾预计抵达临安府的时间没错,然而辛弃疾并不能先见范如玉等人。
因为他来临安府面圣,需要向官家述职、解释迟来的原因,再兼感谢皇后赏赐、展示神医半年治疗成果等事,所以要先携三郎一同去入宫面见官家,在经历过上述事情后,再得到官家的新指令,随后才能回府。
一连串的事情下来,恐怕回府都要到晚饭后了。
范如玉等不到那时候,所以掐好了他们朝宫中走的车驾会经过的时间,拉上了莲心一起特地到美政桥边来等着看他们一眼。
不过当然,以范如玉爱热闹的性格,今日是不可能只有她和莲心两个人来这里等待的。
“今日待辛公回府,你们给他的接风宴上准备了什么临安特色的美味佳肴呢?有没有西湖醋鱼?”
“你那是什么口味!要我说,宋嫂鱼羹才是临安的佳肴。”
“非也,你们说的都过时了。难道不晓得东坡所创的东坡肉是近日临安的新潮吃食?还是吃东坡肉吧,入口即化!”
“皆为鱼肉之食,俗气!范娘子家眷车马劳顿的,未必会有胃口,何不煮一锅莼菜汤,暖胃暖心呢?”
“——停停,停一下。”
范如玉也不晓得为何她们在身后就开始争论起做什么菜了,明明她根本就不下厨的,“我愚钝,什么菜都不会做。却是府上的厨子料理接风宴的事。”
片刻寂静。
随即,范如玉被一群争着上前来各说各的、要求她令家中厨子精进厨艺而展示临安风味的贵妇们淹没了。
莲心捂着嘴吃吃地笑。
朱淑真坐在莲心身边,托着下巴,撅着嘴巴,两眼放空瞧着这茶楼中的某一处,没有去理会一旁人们的喧闹。
莲心拿肩膀撞撞她:“朱姐姐,又忙着作词呢?前段日子你有个相好的将你抛弃了,不是刚被你写了首词讥讽得都不敢抛头露面了吗?还要继续写?”
上个月朱淑真刚发现相好的郎君去瓦子中另有新欢,虽果决分了手,结果自己也因此伤了心。
后来情场失意文场得意,写出了首绝佳的妙词,在市井中被大量的歌妓传唱。
而据说她那前相好还在一次去找新欢时,不得不听沿途歌妓唱了一路朱淑真骂他的词,面色黑得像锅底,偏偏怕被人落实这词是给他的还不能发作,忍耐之态被歌妓好友告诉给朱淑真,叫朱淑真笑了半个月。
“当然了。他留给我一身的病还有一个月的伤心,我就留给他十首词和坏名声,有什么不公平的?”
朱淑真拿帕子擦擦这沉思的一炷香时间内腮边共流下来的两滴眼泪,将手里拿着的方写好的两页纸递给莲心看,“你看,如何?”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①”
莲心拿着纸,念出声,“嗯...颇有意趣,尤其‘月在梧桐缺处明’句格外哀婉。梧桐缺处,本为伤心残余处,却被照之于众,又有圆月相衬,叫人难过。”
“看了你的诗,倒叫我想起一句词。‘起来呵手封题处,偏到鸳鸯两字冰②’,那词人用呵气暖手来封好家书,偏偏封到‘鸳鸯’二字的时候,呵气的热劲过了,手也冰,心里头也冰。因为看到‘鸳鸯’这样圆满的词,所以心里头反而更难过,就是和你这诗一样的意思。内容不同,情思类似...”
莲心被打开了话匣子就停不下来,本只是安慰附和朱淑真的话,一讲起来旁征博引,宛如江水一样滔滔不绝,全然没有注意到身后有一行骑马的人带着马车已经慢慢放低了速度,向她们这边茶楼驶来。
就在朱淑真一边“嗯嗯”应着,一边自己有些不自信地问范如玉“我怎么从没听过这句带‘鸳鸯’的好词”,范如玉则更不解地嘟囔“莲心何时开始一到情爱的诗词上就格外爱长篇大论”时,楼下传来熟悉的声音。
有人在大笑着,声音极洪亮,穿透了茶楼下一整条繁华长街上商户、百姓喧哗的声音,直叫响了整座茶楼:“玉娘!”
范如玉若有所感,猛地站起了身。
她跑向窗边。
莲心认出来这熟悉的声音,也赶紧住了口,跑到窗边,扒着窗框望去。
魁梧强壮的义父就站在楼下,头发高束,嘴角含笑,看向楼上他的妻子。
那种意气风发、神采飞扬,除了鬓边泛起的花白颜色,依稀仍是离别前的神态。
莲心捂住嘴巴,咽下到喉头的哽咽。
而范如玉在楼上,长久地凝视辛弃疾的模样。
时间和喧哗在四目相对里退潮。
直到秋风把一切都吹得哗哗作响,也将久别重逢的两人吹清醒。
辛弃疾才咧嘴笑起来,仰着头,直视太阳和范如玉,张开了双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