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华京迷案录(探案) > 第109章 凤凰涅槃2 火灾现场

第109章 凤凰涅槃2 火灾现场(1/2)

目录

第109章凤凰涅槃2火灾现场

沈城霁看着谢汐楼,听着她如数家珍般将沈惊鸿的生平说出,芥蒂消散不少,但仍旧心存怀疑。他瞥了一眼陆回,冷笑道:“这些不难打听,你身边的这人就知晓。”

谢汐楼咬了下唇,思索片刻又道:“明德皇后喜食北境乳酪块,每次你同沈将军夫妇返京,都会带上许多。有一次她贪食,一次用了一大块,当晚便呕吐不止。因此事,沈国公责罚了她的婢女月琴柳琴,那之后,她每次只被允许用拇指大小一点儿。你们回京是深秋,等到开春天气暖和,乳酪块长毛发臭,都还未吃完。”

往事历历在目,动人心弦,沈城霁望着墙边的那棵树有些出神,像是瞧见了那个喜欢藏在树冠中,等着他来找的小姑娘。

“那是她入宫前最后一个冬天的事。那年之后,她入宫伴读,不能轻易出宫,偶尔回家一趟,也是匆匆离开,我们带回来的乳酪再无人尝,每年都搁到坏掉。有时我在想,若早知道她要走那条路,那年冬日便多吃些又如何?沈家又不是请不起名医。往后那许多年被高墙囚禁的日子,也不知她是否还惦念着那乳酪块。”

“惦念着的。”谢汐楼垂下头,手在长袖下攥成拳头,指甲狠狠嵌进肉中,伴着尖锐的痛,勉强遏制眼中泪意,“明德皇后曾同我讲过,宫中有御厨擅作北境美食,虽味道略有不同,但多少能解几分对家人的思念。”

“那就好……”沈城霁喃喃道,回过神来,恍然惊觉眼角竟有了湿意,他叹口气,再看那与陆回并肩而站的人,正色道,“你既与家妹交好,我便提醒你一句,陆回这人不可托付,趁着还没大婚,快些逃吧。若需要帮忙,可来寻我,看在家妹的面子上,我定送你出城,逃离这人的魔爪。”

陆回拧眉,只觉得这人真真有病,乱造口业,坏人姻缘。他正要驳斥几句,刚刚那报信的仆役匆匆跑回前院,躬身行礼:“殿下恕罪,国公爷近日染了风寒,还未起身。国公爷说了,左右这沈府内也没有殿下没去过的地方,请殿下自便,等他起身服药后,再来向殿下请罪。”

这事正如陆回之意,倒是身边谢汐楼面含忧色:“严重吗?可请了御医?”

那仆役垂头,一板一眼:“回姑娘,无大碍。这两年每到天寒时,国公爷总要生场风寒,待天气回暖后,自然就好了。”

顾念着此刻的身份,谢汐楼不便多问,她瞥了一眼一旁沈城霁的表情,见他神色中并无忧色,想必不严重,心下安定不少。

听到仆役的话,沈城霁沉默片刻,道:“我带你们去前厅歇息吧。”

“可能带妾去看看明德皇后曾经住的地方?”

沈城霁一愣:“大火后,那地方并未修缮,如今仍旧是一片废墟,没什么可看的。”

谢汐楼浅笑:“妾只是想去故友曾住过的地方瞧瞧罢了。”

听她如此说,沈城霁不再阻拦,转身带路:“走吧。”

一行人跟在沈城霁身后,向后院走去。

谢汐楼边走边看,忐忑又激动,她小心翼翼踏过她曾走过无数遍的路,在心中默默预测着沈城霁下一步要走哪,是穿过那池上的回廊,还是绕过练功场;是要从月洞门走,还是从垂花门过。

明德皇后的旧居名曰闻鹤轩,建在后院水塘旁,四周无别的院落遮挡,视野广阔,是整个沈府景色最好的院落。当年她入宫后,听闻沈照影哭着闹着要搬到这里来,但被沈国公拒绝了。

沈国公说,这里永远是她的家,总不能让她回家没地方住。

那时的她很感动,总觉得很快就能回家,没想到春去秋来,秋去春来,再回去已是十年后。更唏嘘的是,回去后没住多久,一场大火,险些让她和这院子共赴黄泉。

如今的闻鹤轩只剩一片废墟,半面院落化为焦炭,剩下半面虽勉强保留。大火后的灰尘未打理,四处都是黑色烟尘,瞧着脏兮兮的。

园中的花草早在火中化为灰烬,时间走了三年,它们也重新酝酿出了生机,冲破层层桎梏,在废墟上开出新的花。

沈城霁将几人带到这院中后便有事离开。堂木和纸镇对此处很是熟悉,随众人在院门外等候。谢汐楼走在前方,穿越废墟,立在房屋残骸前,沉默无言。

陆回站到她身旁,指着前方道:“我的人赶到时,大火已燃起,冲进屋内,就见你躺在床榻上,喉咙被割开,血染湿了被褥。”他将手指向东侧挪了半分,“你的身边还躺着两个男人,全都蒙着面,穿着夜行衣,其中一个被利刃刺穿胸膛,另一个的脖颈处被割开,杀他的人下手时用了十足的力气,脖子几乎被完全切断。当时时间紧迫,无法细细查看,只来得及将你带出火场。”

谢汐楼回忆那日的情况,疑惑道:“那日我只瞧见了一个人,被抹了脖子后便什么都不知道了,怎么会有两个刺客,还都死了……你的人进屋的时候,瞧见我那两个侍女了吗?月琴和柳琴?”

陆回摇头:“屋内只有你们三人。火势极大,来不及去其他屋子查看。”

谢汐楼想起在益州时,龚玉提到过的事,迟疑道:“也就是说,龚玉见到的,极有可能真的是月琴。你提过,现场发现了七具尸体,五女两男。我的院中本有五个侍女,加上宫中派来的尚宫和龚玉,该是七女一男。我的‘尸体’被你们带出火场,两个刺客的尸体留在了现场,龚玉尚在人世,该是六女两男八具尸体。若其中一人逃出生天,人数便能对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