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长安食肆经营日常 > 第91章 第九十一章 盂兰盆节 中元节的禁忌是……

第91章 第九十一章 盂兰盆节 中元节的禁忌是……(2/2)

目录

那藤枕破了一大个角,露出竹藤锋利的边缘,若是枕着睡,很容易不注意伤到脸颊。段知微对着她一通解释:“没事的阿婆,这个藤枕不值当几个钱,把孩子脸划破了不尚算。”

曾家阿婆热心道:“也不是钱的事儿,家中旧物件用久了也是有感情的,我给你拿回去补补,过两日再给你送回来。”

她放下绿豆粥的钱,抱着藤枕一气儿去了。

段知微有些莫名,她是个宰鸡杀鱼不眨眼的合格厨娘,后厨的餐具尤其是筷子为了卫生更是过几个月便换上一次,完全不明白什么是“旧物件的感情”。

中元将至,圣人突然就起了孝心,完全忘记了自己皇位是怎么生拉硬拽的抢过来的,突然就在朝堂上哭着要去祭奠先祖、先帝跟兄长。

满朝文武心里翻个白眼,嘴上只好跟着夸“圣人至孝”。

就因他装模作样一句话,有司们便紧锣密鼓的准备起来:东郊立即封锁不让闲杂人等进入;礼部紧急采购酒、脯、牲币等祭祀用品,守城的“瑞狮”金吾卫也要开始忙巡防。

段知微叹口气,圣人一句话,底下人忙断了气,袁慎己简单收拾了些便服,要宿到宫中值卫处,他捏一下段知微脸蛋:“中元那日......”

被段知微抢先一步说:“我都知道的。”

她拿出来这几日赶早赶晚折的各色元宝等:“我一定会烧给婆母的,你无需担心。”

他点点头,收拾了行囊骑马走了。

段知微倚靠在墙角看着他背影慢慢缩成一个点儿,而后转身准备回食肆。

却在一株凤尾的阴凉下遇到正在睡觉的曾家阿婆,段知微忙去轻轻推下她:“阿婆阿婆。”

曾家阿婆迷糊睁开眼:“哎呦段家娘子。”她打量一下坊间小路,疑惑的说:“我怎么在这儿。”

老人家上了年纪记性不好也是寻常,段知微也没有深究,上去搀着她回家:“阿婆啊,日头这么毒,可不能在这儿睡啊,来来来我送您回家。”

好容易把阿婆送回家中,段知微才返回食肆里,段大娘正在柜台敲算盘,看她回来道:“刚刚清风庵来订了面塑,正巧中元早上要去那儿参拜,到时候我们一道儿送过去。”

段知微应和了一下,两人正说着话,曾家阿婆抱着补好的藤枕进来:“段娘子啊,小蒲桃人呢,我给她的藤枕补好了。”

破掉的边缘细心包裹了三层软布,上头还绣了一小串紫色的葡萄,看上去倒很可爱,段大娘开心接过:“蒲桃回了家,明儿我转交给她,哎呦呦阿婆你这绣工真是了得啊,这葡萄真好看,赶明儿帮我在帕子上也绣一个。”

曾家阿婆被夸得笑眯了眼,连声道:“可以啊,别看老婆子我这样,眼也不花,手也不抖,绣个帕子不成问题。”

段知微在旁边站了半天,眼睛也眨巴了半日,还是忍不住开口:“阿婆,刚刚我不是才把你送回家吗,你怎么又来了。”

曾阿婆也困惑道:“没有啊,没遇到你啊,我今日不是一直在家里修这个藤枕吗?”

“啊?”段知微愣住了,两个人大眼瞪小眼了一会儿,段大娘打断了他们,给两人各倒了碗乌梅汤。

“日头太毒了,阿婆最近记性不大好,你别跟她计较。”她悄悄对段知微说。

段知微想想也是,又不是什么大事,便回灶房干活去了。

中元当日,段知微拎着盒花馍跟段大娘到了清风庵。

师太平日都笑眯眯的一团和气,今日却是愁眉苦脸的来迎接她们。

段知微以为是自己面塑做的不行,师太忙道:“不是这回事儿,这面塑做的极好,是另外的事儿。”

她这面塑捏了一下午,又用甜菜根、末茶粉、菠菜叶染色,捏成个栩栩如生的莲花模样,又往其间放了不少蜜渍集香梅、陈皮丹、葡萄干,蒸出来麦香四溢,外皮柔韧内里松软绵密,应该不会不好吃。

师太依旧愁眉苦脸:“你们宣阳坊东街有个卖扇子的人家,主家前几个月害了病过世了,他的夫人得了个遗腹子,这小婴儿生得可爱,如珠如玉的养了几个月,最近却也生了病,夜里总是啼哭,白日又经常昏睡不醒,郎中也找了,不顶用,我为其号了脉,那脉象却是正常。”

段大娘听她如此说,提了个建议:“是不是惊着了,找人相看一下。”

二人又说了一会儿话便散了。

待到黄昏残暑将尽时,坊市间的民众全部从家中出来,在墙角下设一个盆,燃蜡插香烧纸祭奠先人。

放入盆里的元宝瞬间被舔舐成灰,整个长安城又是一阵磷磷的火光,把本就橙红的天空照得更亮。

小狼探出个头,被段大娘呵斥住:“小孩不准出来,小心碰到‘脏东西’。”

闻此话,他又把头缩了回去。

祭祖结束后,段大娘把剩余的灰烬扫掉,段知微开始摆饭。

今日中元,段大娘戒了荤腥,要吃花斋,段知微也懒得煮饭,只熬了些清淡栗米粥,又盛一碟梅子姜。

小狼有些蔫蔫的,阿盘摸一下他的头,以为他不爱吃寡淡的粥,只好安慰道:“明天,明天我们炖肉吃。”

他点点头,拿起筷子,然后突然倒地,昏睡了过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