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你们来了 少年英才,不外如是。……(1/2)
收你们来了少年英才,不外如是。……
不想听也得听。
至少其他朝代都很乐意听下去。
尤其嬴政这里。
汉朝对匈奴的军事出击,对他而言也有参考意义。
更何况嬴政也想从中获取更多信息。
除此之外,天幕这话听得倒也有趣。
【河南地,就是我国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如果说个大家都知道的词,那就是其中的河套平原,当年秦国兼并天下后,蒙恬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把匈奴驱逐出了河套地区,设三十四县,又渡过黄河占据阳山,迁徙百姓充实边县。】
【不过后来天下大乱,就秦汉交接那几年,河套地区又被匈奴给夺走了。】
听到这里,嬴政不由得啧了一声。
【河南地很重要,一方面因地处黄河以南,土地肥沃,物资丰富,所以很适合发展农耕,另一方面,匈奴占据这里,会使得汉军无险可守,并且在这里,匈奴势力最近的地方,距离汉朝国都长安并不算遥远,这一点更无法忽视。】
【所以如果能将其夺回来,在这一片适合农耕的土地上,汉朝完全可以将其发展起来,并且还能防备来自于匈奴的威胁。】
【所以在发现卫青可堪大用后,汉武帝的目标更明确了——】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率五万大军,去进攻匈奴盘踞的河南地,不过卫青并没有直接对距离更近的楼烦部展开攻击,而是采用了“迂回侧击”的战术,西行绕到了匈奴军的后方,而后迅速攻占了高阙,并斩杀匈奴二千三百余人。】
【这由此切断了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以及楼烦王与匈奴单于王庭的联系。】
【之后卫青又率精骑飞兵南下,进到陇县西,形成了对白羊王、楼烦王的包围。最后汉军活捉匈奴数千人,不仅夺取牲畜数百万之多,还控制了河套地区。这一战,纵横两千余里,卫青绝对的功不可没。】
【于是再次立了大功的卫青,因此被封为长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户。
其部将苏建、张次公随征有功,分别被封为平陵侯、岸头侯。】
刘彻点了点头,他的长平侯的确能力出众,在这一战中居功至伟。
而且巧的是,控制了河套地区后,匈奴那边也在这一年出现了内乱,军臣单于竟然死了。
他儿子於单没能斗过自己的叔叔伊稚斜,还逃到了他们这里,企图借由他大汉的力量去复国。
想到这里,刘彻不由得嗤笑一声。
涉安侯,这个名字倒是挺趁於单的。
不过挺可惜,这家伙没过几个月就死了。
至于伊稚斜那边......
刘彻正想到这里,结果天幕竟也说到了这里——
【收回河套地区后的同一年冬,军臣单于死了,不过下一任单于不是父死子继,而是军臣单于的弟弟伊稚斜上了位,而且新官上任三把火,转年的公元前126年以及公元前125年,伊稚斜几次发兵攻入代郡和雁门等地,劫掠和杀掠数千人之多,如定襄,上郡,以及汉武帝在河套地区设置的朔方郡,都被匈奴分几路军进行了侵袭,实属不断挑衅的行为。】
“快记上!”
其实不用刘彻说,也一直有人在做记录。
但显然天幕现在说的事情,其中所提供的信息很重要,刘彻不得不开口仔细嘱咐。
同时拧着眉,对听到的消息很是不满。
——可真是挑衅行为,难怪这伊稚斜能打败於单成为新的匈奴王。
着实是可恨!
就是不知道接下来再对上匈奴,他们这边是否还能......
【农耕文明对战草原文明,最大的弊端就在于战争成本,得亏到汉武帝这里,有前面几代的积累,否则和匈奴打仗,可不不止是劳民伤财的问题了,但草原文明也不是没有劣势,对于匈奴而言,则在于人口基数少,虽然全民皆兵,但兵力还是少。】
【所以面对伊稚斜单于几次三番的挑衅,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来了把大的——
命卫青率领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兵,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国相李蔡为轻车将军,都隶属于车骑将军卫青;另有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则从右北平出兵。】
【各路汉军一同出击匈奴。而卫青的主力目标则是匈奴右贤王。】
【不过当时匈奴右贤王面对卫青等人的主力,并没有将此当一回事,认为汉军不能到达此处,便喝得沉醉,结果夜晚时分,汉军突至,竟包围了右贤王。右贤王大惊,只能连夜遁逃,独自同他的一个爱妾和几百名精壮的骑兵急驰突围,向北而去。】
【之后轻骑校尉郭成等追赶了数百里,没有追上。
但汉军俘虏了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达千百万头。这几乎消灭了右贤王部的有生力量,并且在此之前,从未有来自中原腹地的军队能到达过这里!结果这一次,他们遇到了卫青,可算是彻底栽了。】
右贤王部!
这可是比攻略河南地还要令人振奋的战绩!
而且俘虏了右贤王部的小王十余人,这怕不是把右贤王部的高层全都给抓了!
刘彻刚想拍手叫一声好,下一瞬又突然脸色一僵。
——他又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天幕说的这些,匈奴那边岂不是也在听着?那要是提前做好防范......不不,换一种思路,这倒也不必太过于担心,毕竟人还都是这些人,这种策略不行,那就换另外一种策略,只要他身边还有卫青在!
想到这,刘彻脸色又缓了下来。
反正再怎么防,条件摆在这里,除非匈奴遁走,否则就等着被打吧。
更何况他们这边还有积分面板,可谓是优势多多。
想罢,刘彻不禁更志得意满起来,卫青都如此,那另一个军神级别的人物又是谁?
先前他暗自把朝堂上这些人都过了一圈,记得的人也仔细筛选了一遍,可怎么找都没有找到像是天幕口中说的军神级存在。
该不会天幕又是开玩笑的吧?
但听着也不像。
【得胜后,卫青凯旋而归。
汉武帝接到战报,派特使捧着印信,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食邑六千户,不过《汉书》记载为八千七百户。
同时指挥管辖诸将,位在丞相之上,就连卫青的三个儿子被汉武帝封为列侯——长子卫伉为宜春侯,次子卫不疑为阴安侯,幼子卫登为发干侯。卫青上表辞封,并推功于众将士。】
【另外在此战役中,随从卫青作战的公孙敖、韩说、公孙贺、李蔡、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李沮、李息、豆如意等,也都受到了汉武帝封赏,得封侯爵,值得一提的是,这其中李息再次成了打酱油的,还是什么都没碰上,这运气也是没谁了。】
【再说一下伊稚斜那边,这位“篡位”的单于,一直没等到汉武帝对他动手,终于渐渐回过味儿来——汉武帝的确没有直接朝他动手,而是不断“帮他”打击了/>
【于是这一年秋天,伊稚斜也做出了反击,又又又攻打了代郡,还斩杀了都尉朱英,同时劫掠千余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