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开局给秦皇汉武盘点历史典籍 > 连战连捷 刘彻:美呀,美呀,美滋滋呀……

连战连捷 刘彻:美呀,美呀,美滋滋呀……(2/2)

目录

【此役后,西北边境几乎再没有匈奴进犯。汉武帝于是减少了陇西、北地、上郡戍守之兵的一半,使全国百姓的徭役负担得到宽缓。而且从此开始,汉朝便控制了河西地区,并为打通内地通往西域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河西走廊就成为了中原民族的稳固边疆。】

【匈奴甚至为此悲歌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霍去病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个人功绩以及战绩突破上,也不仅仅意味着将匈奴打得无力招架,扬了大汉国威,还意味着,打通河西走廊,占据这一片最为优质的牧场,会给汉朝带来更多的生机——因为这由此成为了中原腹地的重要马源地。】

【除此之外,失去了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也必然会迎来短期内不可逆的衰落,而此消彼长之下,迎接的是汉朝百姓得以喘息的机会,再有就是必然要经过河西走廊,影响了我国两千年之久的“丝绸之路”,更得到了正式开通的外交保障。】

【所以说,霍去病的成功,是当仁不让的居功至伟!】

现在“激动”这两个字都不足以形容刘彻的心情了。

他甚至直接将霍去病招到了近前,跟看个宝贝似的看着对方,然后又去看看卫青,不由得接连点头,满意至极。

这当真是妙极了!哈哈哈。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这是霍去病胜利归来,面对汉武帝极尽恩宠时的一句话,如此的壮志豪言,实乃令人心折。】

【而对比匈奴那边,就显得格外凄凉了,因为家要没了。】

【因为这一次,汉武帝又要来局大的——在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以十四万匹战马及五十万步卒作为后勤补给兵团,命卫青与时年二十二岁的霍去病各率骑兵五万,“步兵转折踵军数十万”,即步兵和运输物资的军队就足有十万余人之多。】

【汉武帝命卫青和霍去病兵分两路,跨漠远征,共同打击匈奴。原计划由霍去病出定襄攻击,后从俘获的匈奴兵口中得知伊稚斜单于在东方,于是霍去病东出代郡,卫青西出定襄。由霍去病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

【是的,这一次,汉武帝的目标则望向在了遥远的漠北。】

【而卫青与霍去病一起,也足以证明了这一战的重要性。】

【不过除卫青与霍去病之外,还有一人也请求参战,这位就是“飞将军”李广。】

刘彻不禁额角挑了挑,心想,又是李广?

不会又整出什么问题来吧?

【原本李广年事已高,几次请求随行,汉武帝起初以他年老为由没有答应,后来经不起李广请求,才同意他出任前将军。】

【不过李广大概是真的命不好,就连汉武帝都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出征之前,就叫来了卫青进行嘱咐,让卫青不要给李广太大的机会,以免搞砸这一次出击,而事实证明,对于李广,汉武帝的确是有先见之明——】

【在卫青的带领下,李广为前将军,太仆公孙贺为中将军,主爵赵食其为右将军、平阳侯曹襄为后将军,结果又是阴差阳错——这一支大军出塞一千多里后,就意外与伊稚斜的主力遭遇。】

【随后卫青命前将军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两军合并,从右翼进行包抄。自己则率左将军公孙贺、后将军曹襄从正面对抗单于主力。除此之外,卫青又下令让武刚车排成环形营垒,又命五千骑兵纵马奔驰,抵挡匈奴。】

【匈奴也有大约一万骑兵奔驰而来。

恰巧太阳将落,刮起大风,沙石遮蔽天日,两军都无法看见对方,汉军左右两翼急驰向前,包抄单于部。

而伊稚斜单于见汉军势众,战士、战马强大,若是交战,恐对匈奴不利,因此,在傍晚时,伊稚斜就乘着六头骡子拉的车子,同大约几百名壮健的骑兵,径直冲开汉军包围圈,竟向西北奔驰而去了。】

【而汉军则继续与匈奴人厮杀,杀伤人数相当。

汉军左校尉捕到匈奴俘虏,说伊稚斜在天未黑时已离去,卫青遂派轻骑连夜追击,自率主力跟随其后。匈奴军则四散奔逃。】

【直到天快亮时,汉军已行走二百余里,但并未能追到伊稚斜,最后只到达了窴颜山的赵信城,获得了匈奴积存的粮食以供军队食用。之后汉军留住一日,把城中剩余的粮食全部烧掉才回师。】

【经此一战,卫青所部总计斩杀匈奴一万九千余人。

可直到大军回营时,才遇到迷路失期,未能前来支援的李广,以及赵食其所率领的部队。】

“”

刘彻可真是要气笑了。

迷路,迷路,又是迷路!!

他是不是要找哪一天让这些带兵的将领沐浴焚香,拜一拜苍天?

这难道是什么巫蛊之咒不成?!

不然怎么总能迷路?!

朝臣大气不敢出,他们陛下高兴时是真高兴,生气时也是真生气,这会儿看脸色,可最好是别凑上前了。

这李广也不知道是福是祸,现今正好不在朝堂之上,要不然......

不过李广此时就算不在朝堂上,心底也很不是个滋味。

若是他当真犯下如此罪责,那还不如——

【失道按律当斩,但交钱能免罪,不过这一次,李广没有跟先前一样交钱了事,一起迷路的赵食其就是交钱脱罪的,而李广,他最终选择了自杀——当时卫青派长史送给李广干粮和酒,顺便向李广、赵食其询问迷路情况,卫青要给汉武帝上书报告军情,但李广并没有回答。之后卫青派长史急令李广幕府人员前去受审对质。】

【李广说:“校尉们无罪,是我迷失道路,我现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

【等到大将军幕府,李广又对他的部下说道——

“我从少年起与匈奴作战七十多次,如今有幸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偏迷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污辱。”】

【于是说完之后,李广就拔刀自刎了。】

【对于这位老将的结局,李广军中将士都为之痛哭。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认识李广否,不论老少都为之落泪。】

【这正应了汉武帝最后说的那句话:“李广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可能当真是命不好,所以才“李广难封”吧。】

听天幕说到这里,刘彻张了张嘴,也不由得有些叹息。

时也,命也。

不是没给过李广机会,可这机会,却不是人人都能抓得住的。

想罢,刘彻又不禁摇了摇头。

也不知道李广这时听到这些会是什么感受。

“李广难封”这形容,可真够刺人的。李广......李广还能是什么感受。

就差两眼一闭厥过去了......

虽然和他预想的结果一样,可当真听到天幕说出来,还是不免生出一股悲凉之意。

尤其汉武帝说的话,和最后的“李广难封”四个字,就像是一支支箭矢,直刺李广的全身上下,着实是难受至极。

这辈子,当真就如此了吗?

可不如此,又能如何?

李广勉力挺住,深吸口气,心想,靠他后代子孙?

可他也不甘心啊。

只是再不甘心,恐怕这之后,陛下怕是也难以再起用他了吧......

——这倒是有些冤枉刘彻,因为刘彻还没想到这儿。

他现在全部心神又放在了别处上——比如卫青这边竟遇到了伊稚斜主力,那他的小霍将军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