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开局给秦皇汉武盘点历史典籍 > 真正的耻辱 华夏民族的脊梁弯了?!……

真正的耻辱 华夏民族的脊梁弯了?!……(1/2)

目录

真正的耻辱华夏民族的脊梁弯了?!……

朱祁镇骤然变了的态度,让王振惊骇异常。

王振匍匐在地上,爬过来抱着朱祁镇的腿,声泪俱下,老泪纵横,哭得朱祁镇又心软了。

毕竟这么多年的主仆情谊,甚至已经不止是主仆情谊了......

但现在都什么时候了!

如果朱祁镇不做出表率来,他就真的完了!是选择王振,还是选择......他还是分得清的。朱祁镇不由得满脸痛苦。

殊不知他们这副情状,看在别人眼里,着实惺惺作态。

土木堡之战的失利,如果没有北京防御战的胜利,那他们明朝会是如何?那结果简直不能想象!

所以此时对于这罪魁祸首,怎么能轻易原谅?

朱祁镇一时觉得头晕目眩,有心想要再挽救,这时又听天幕继续说道——

【北京保卫战之后,加强了明朝的边防力量,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以宣府、大同、居庸关等边关为屏障的大区域防御体系,有效地防御了北方之敌,所以明军多次击败瓦剌,瓦剌首领也先见捞不到好处,便想放了明英宗,借此求和。】

朱祁镇一顿,他还能回来?

【但这时候大明的皇帝已经是朱祁钰了,见大臣也建议将朱祁镇迎回来,他还挺委屈,不悦道:“我本来不想当这个皇帝的,当初是你们逼着我当的。”】

朱祁钰也是一顿,此时心态竟诡异的有些同步。

他环顾四周,看向周围大臣。

情况急转,到现在这种情况,可以说,他什么态都还没表,竟也是要被大臣们推着上位了?

那这之后,就算是他成功上位,可若是这些大臣心不坚定......

朱祁钰垂眸,心想这些大臣怎么都要更拿出诚意来才行。

而且还要作出保证......

【朱祁钰有这种表现也无可厚非,毕竟朱祁镇这个前皇帝一旦回来,那朱祁钰又该如何自处?】

【如果心狠一点的皇帝,怎么都不会把前皇帝给接回来了,就比如南宋的宋高宗赵构,就一直没接宋钦宗赵桓回来。】

【据《大宋宣和遗事》记载,宋钦宗死得还挺惨,据说是金主完颜亮命宋钦宗与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出赛马球,比赛中金主完颜亮先令人射死耶律延禧,宋钦宗赵桓见状大骇,跌下马去,之后被乱箭射死,连尸身也被乱马践踏。】

【宋钦宗这一生,从临危受命到亡国被俘,最终在金国的囚禁中惨死,至死都没能回到故土。】

【对比起来,于谦说皇位已定,不会再更改,所以理应尽快接明英宗回来,朱祁钰见最得力的大臣都这么说,只能说听你的听你的,然后就真把明英宗给接回来了,与这行为相比,明英宗这遭遇,比之宋钦宗真不是强了一点儿半点儿。】

【不过有一说一,朱祁钰的确也有做得不地道的地方。】

【比如把明英宗迎回了北京之后,朱祁钰随即把对方软禁在南宫。一锁就是七年。还有就是希望自己儿子朱见济能够取代明英宗的太子朱见深成为皇位的合法继承人,而朱祁钰对此的做法是——贿赂朝臣。】

“咳!”

朱祁钰的脸色很有些尴尬。

另一边朱祁镇的脸色也又是难看又是复杂。

是,对比起宋钦宗的下场,他能回来的结果的确很幸运,但现在他好好的皇位坐着,凭什么让他退位?

朱祁镇真是百般不愿,但他觉得自己已然到了悬崖口,前进无路,后退不能,这可怎么办?

又听天幕继续道:

【土木堡之变之际,孙太后先立明英宗之子朱见深为太子,后立朱祁钰为帝,其用意很明白——就是这大明江山依然是明英宗的,朱祁钰只不过是代理执政而已。所以朱祁钰只能不断试探,外加贿赂朝臣,希望他们在储君的问题上能站在自己这边。】

【终于这试探和贿赂换来了朝臣们的默认,他们开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于是在景泰三年五月初二,朱祁钰废侄子朱见深为沂王,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可是到了第二年,只当了1年多皇太子的朱见济就夭折了。】

什么?!

朱祁钰猛然瞪大了眼睛,几乎不可置信。

【贵州道监察御史钟同曾言:“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

对比朱祁钰的惊骇和打击,朱祁镇则是骤然精神一振——天命!!

正统合该是他一脉才对!

而就在朱祁镇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之际,结果又听天幕道:

【但先不论继承人的问题,单说朱祁钰和朱祁镇相比较起来,若以“得人心”为标尺,朱祁钰无疑是更受士大夫与百姓认可的君主,其救国之功与政治实绩远超朱祁镇。】

【《明史》中,文官集团虽对朱祁钰易储颇有微词,但却普遍认可其治国能力,称“景泰当危难之际,定倾扶危,功在社稷”。而且朱祁钰临危受命监国并登基,任用贤能之臣、励精图治,稳定混乱的时局,组织北京保卫战使明王朝转危为安,继而发展经济,赈济灾民、安抚流民,安定社会,的的确确是一位承前启后,有功于国计民生的贤明之君。】

【相反朱祁镇,不仅宠信宦官王振,仓促亲征导致20万精锐覆灭,自身被俘,几乎断送明朝江山,被讥为“叫门天子”,甚至通过“夺门之变”复辟后,以“谋逆”罪名处决北京保卫战之功臣于谦,民间传“天下冤之”,成为其最大政治污点!】

【另有纵容徐有贞、石亨等夺门功臣专权,使朝政再度腐败,为后续曹吉祥、石亨叛乱埋下伏笔!】

【杀于谦、信用小人等行为令其声名狼藉,文人笔记多称其“昏聩反复”,百姓甚至传唱“京都老米贵,哪里得饭广”的民谣讽刺,可见朱祁镇这种人,能力不足,能成功复辟,仗着不过是“血统论”罢了。】

又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天幕给出的信息太多,什么夺门之变,以“谋逆”罪处决于谦......还有石亨等人的叛乱?!

最最重要的是,朱祁镇复辟之后,竟依旧另朝政再度腐败?!

这不就是狗改不了——

朝臣们不由得看向天幕提到的这些人,最后又看向朱祁镇,毫无意外在朱祁镇脸上看到了极其难堪又难看的神色来,而石亨和徐有贞等人的脸色也是不由得难看至极,甚至忐忑不安心慌意乱,毕竟这时候听到他们几人的名字,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景泰七年,在对抗瓦剌时立下大功的石亨为了自身利益,有意复朱祁镇登基。在拉拢身边人商讨后,与宦官曹吉祥、都督张??、都察院左都御史杨善、太常卿许彬以及左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人行事。】

【景泰八年正月,朱祁钰病重,将石亨召到病榻前,亲自殷殷嘱咐。

石亨一切都答应下来,但他亲眼看见朱祁钰的病态,内心已经打起了主意。等石亨退出后,便立即派人找到了前府右都督张鞁和宦官曹吉祥,告诉二人朱祁钰已经不行了,商议要为自己谋后路。】

【这三个野心勃勃的投机分子,决定将赌注压在太上皇朱祁镇身上,拥立朱祁镇复位。如此一来,三人就是大功臣,能够飞黄腾达。于是当场,三人便做了分工——由宦官曹吉祥进宫去见孙太后,密告她复辟一事,借机取得了孙太后的支持。】

【石亨和张鞁则一起去找太常寺正卿许彬商议。

不过许彬听说二人的来意后,当即以手加额,说:“这是不世之功!不过,我老了,不中用了。徐有贞多计谋,你们可以去找他商议。”于是石亨和张鞁又连夜去找徐有贞。】

【对此,徐有贞大为兴奋,当即夜观天象,见紫微有变,忙道:“帝星已见移位,咱们要干这件事,须得赶快下手。”之后几个人经过详细谋划,决定在正月十六晚上动手。】

【而也正是这一天,吏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胡濙、兵部尚书于谦会同群臣商议,决定一起上奏请复立沂王,也就是朱见深再为太子。然而众人推举商辂主草奏疏,疏成后已经是日暮西山,却已来不及奏上朝廷。】

【于是群臣决定在次日清晨朱祁钰临朝时,再将奏疏递上去。但所有人都没有料到,政变就在这天晚上爆发了。】

朱元璋沉下脸,连连冷笑。

说的这些都是借口,就是如天幕所说,想借机飞黄腾达罢了!

这些人当真是投机倒把,要把他大明江山嚯嚯乱不成?!

还有于谦之死,竟又是一个“岳飞”?!

听听天幕说的这些,简直能把人给气死!

明明北京保卫战之后,大明也许可以慢慢恢复生机,可结果外乱稍有平息,内部又出问题!

这些人......真该死啊!

【倘若这复立沂王的奏疏早一天递上,或许于谦等人不会遭到杀身之祸。】

【结果短短几个时辰,不但改变了许多人的一生,也改变了明朝的历史。】

【——景泰八年正月十七凌晨四更,石亨、徐有贞等人领军打开长安门,接着迅速赶到南宫,请明英宗复登大位。】

【到东华门时,守卫大声喝止,明英宗高喊:“我是太上皇。”东华门随声而开。明英宗堂而皇之进入大殿。】

【五更时分,百官在午门外朝房等待朱祁钰升朝,忽然听到宫中钟鼓齐鸣,宫门大开,徐有贞出来高声宣布:“太上皇复位了。”目瞪口呆的公卿百官在徐有贞的催促下,只能匆匆整队入宫拜贺。】

【而朱祁钰听到钟声,问周围的人说:“这是于谦吗?”

周围的人回答说:“不是,是太上皇。”,朱祁钰此时正在乾清宫西暖阁梳洗,准备临朝,面对此种情况,只能连连说道:“哥哥做皇帝,好,好,好。”然后喘了几口气,又重新回到床上,面朝墙壁睡下。】

【再说明英宗复辟当日,就逮捕了兵部尚书于谦、大学士王文,并将一批大臣、太监下了狱。】

【正月二十一日,明英宗下诏,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次日,于谦等人被明英宗以谋逆罪名而蒙冤处死。】

【天顺元年二月初一,明英宗废朱祁钰为郕王,将其软禁到西内永安宫。

相传朱祁镇复辟后两三天,在朝堂之上曾对大臣们说,弟弟的病好多了,可以吃粥了。众臣皆默然不语。但二月十九日,朱祁钰竟是直接薨逝,享年才三十岁,且死因不明,一说为被人杀害......自此,景泰时代彻底结束。】

正统朝堂之上,又是一片静默。

真听到了这里,所有人的反应都不算好。

就连朱祁镇也是......

——当真听到了自己“复辟”的结果,心情也没好上多少,甚至更显难堪。

而朱祁钰,则是听到自己病重加“死因不明”种种,一时间也很是难言,脸色一直不太好看。

但更令朱祁钰脸色难看的,是天幕接下来又说的信息——

【不过朱祁钰的结局也不止如此,因为明英宗复位后,下诏指斥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并废其帝号,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这是一个恶谥,表示朱祁钰终身为恶!】

【而且朱祁钰死后只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因此成为明朝迁都北京之后,仅有的一个没有被葬入帝王陵寝的明朝皇帝。】

朱祁镇!

朱祁钰骤然看向了朱祁镇的方向,几乎目眦欲裂!

郕戾王?郕戾王?!

这竟是他的死后之名?!

【成化年间,一些臣僚开始为朱祁钰不平,他们认为朱祁钰危难之时受命,削平惑乱,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功劳很大,却谥以“戾”这个字眼儿,很不公平。甚至有人责问,当时若不是朱祁钰即位,瓦剌如何能退,明英宗如何能返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