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载道 精神上绵延出的硕果累累……(2/2)
【机械与工程方面,汉代的记里鼓车,一种通过齿轮传动记录里程的机械车,每行一里自动击鼓,堪称古代“计程车”。成熟于三国时期的指南车,利用差速齿轮原理,无论车辆如何转向,车上木人始终指向南方,是我国古代机械工程的巅峰之作。】
【还有北宋时期苏颂、韩公廉等人发明制造出的水运仪象台。
集天文观测、天象演示和计时功能于一体,被誉为“世界最早的机械钟”,其中的擒纵装置技术领先欧洲数百年。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等人认为水运仪象台“可能是欧洲中世纪天文钟的直接祖先”。】
【更别说最具代表性的,被成为“东方三宝”,我国古代“三大外销名产”的——瓷器,丝绸和茶了。】
“东方三宝......”
嬴政缓缓吐出一口气。
心想这所有朝代之中,他不会是听得最认真的吧?
毕竟天幕口中提到的这些东西,对他们秦国而言,可真是“新鲜”得很。
大秦要走的路,远比其他朝代还要更长。
不过也不能太操之过急。
最起码现在的情况已经要比之前好太多了。
只是听天幕提起这么多“宝贝”,每一样,都越发是叫人心痒难耐。也让嬴政越发深刻认识到,当历史的车轮不停向前,究竟能衍生出多少发明和创造出来——文明不断,这不止是时间给予的馈赠,更是传承所展现的奇迹。
这些东西的出现,都是有着“厚重依托”的。
【如瓷器,英文中“Cha”一词既指代国家,即中国,也指代瓷器,这一命名直接体现了中国瓷器在世界历史上的独特地位。自唐代以来,我国的瓷器通过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更加远销于海外,成为了欧洲贵族们争相收藏的奢侈品。】
【欧洲人曾将中国瓷器称为“白色黄金”,因其质地洁白、工艺精湛且价格高昂。
如明代青花瓷、元代青白瓷、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等作品,至今仍是世界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从商周原始青瓷,到东汉瓷器成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技术垄断约1500年。】
【还有我国特有的高岭土配方、釉下彩——如青花、13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烧制等技术,更是长期领先。
甚至部分工艺——如秘色瓷、珐琅彩,至今未被完全复制。】
【除“瓷国”这个称呼之外,我国还有“丝之国”的称呼——古希腊和古罗马文献中将中国称为“Seres”,就意为“丝之国”,西方世界认为丝绸是从树叶上梳理出的神秘产物。直到公元6世纪,拜占庭帝国才通过偷运蚕种掌握养蚕技术。】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古代中西贸易通道命名为“丝绸之路”,这直接源于中国丝绸对欧亚大陆贸易的核心地位。罗马帝国时期,我国丝绸价格更是等同黄金,甚至一度引发货币外流危机。】
【而且我国古代的丝绸工艺之复杂,甚至现代技术都难以复制——如仅49克的汉代的素纱禅衣。
唐代的纬锦,是波斯商人无法仿制的珍品,以及明清的龙袍缂丝,更是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称。而除复杂工艺外,其品种也具有多样性,如绫、罗、绸、缎、纱,也是仍难以被完全超越的存在。】
【我国也是茶的发源地,最早可追溯至神农氏时期。
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唐代陆羽著《茶经》,其中更是系统总结了茶道,成为了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
【像日本茶道、英国下午茶传统均源于中国。
茶叶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传入中亚、欧洲,甚至引发美国独立战争——即波士顿倾茶事件,成美国独立导火索。】
【我国文化之于世界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这些文化传承,不仅是我国古代“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结合体,更在千年流转中化身文化基因,融入全球日常生活。从长安驼铃到数字贸易,这些独特的“中国名片”,始终在讲述一个文明如何以物载道、又以器传神。】
以物载道,以器传神。
瓷国,丝之国,茶道文化,还有更多的,属于华夏的发明创造......这些东西又岂止是物质上的特殊符号,更是精神上绵延出来的硕果累累,一个国家的厚重,虽不能说尽现于此,但也能让人从中窥得这其中一二了。
【而说到这些传承文化,发明创造等,就不得不提我国古代编辑刻印的一种大型的资料性书籍——类书。其作用是辑录各种书中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材料,并依内容或字、韵分门别类编排,以供使用人寻检、征引,是一种工具书。】
【而这其中更是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我国古代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百科全书,也是世界文化史上最早的综合性百科全书之一。
如《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我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显而易见——《永乐大典》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永乐大典》在这之前已经提到过许多次了。
朱元璋摸着下巴,心想这《永乐大典》出自明代,如此大规模动作,怕是脱离不了朝廷的命令,而这下达命令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