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开局给秦皇汉武盘点历史典籍 > 终极密码 能托举一个国家的所在……

终极密码 能托举一个国家的所在……(2/2)

目录

【记录明代潮汕方言、畲族风俗的《潮州府志》,详述广州港市舶贸易条例的《南海志》,保留《张协状元》等南戏剧本的《戏文三种》,还有记载着明代木工口诀与建筑风水禁忌的《鲁班经》等,都可在《永乐大典》中查询并翻阅。】

【《永乐大典》,无疑是一颗凝聚着华夏文明基因的琥珀,将战国策士的纵横捭阖、汉代经师的皓首穷经、唐宋诗人的明月清风、元代匠人的机巧匠心等尽数封存。但现如今,却仅存残卷的吉光片羽......】

嗯?

很多人听到这里的时候,甚至都有些没反应过来。

什么情况?残卷?

【《永乐大典》正本至今杳无音讯,下落成谜,一说随嘉靖帝殉葬永陵,一说毁于明末战火,而大典副本也是惨遭浩劫,大多毁于火灾和战乱,也有相当一部分被后人以修书之名窃走,现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

【清朝乾隆时期已缺失副本2000余卷,近代又遭英法联军、八国联军劫掠,加上1900年翰林院遭焚,副本几近毁灭。】

【现如今,全球仅存大典副本400余册、800余卷,不足原书的4%。

并且散藏于30多个国家的200余机构,其中我国的国家图书馆收藏224册,有61册为海外回归。】

【与《永乐大典》相比,清代的《四库全书》同样是我国古代大型综合类汇编,不过《永乐大典》是类书,《四库全书》则是丛书性质,即指由很多书汇编成集的一套书,按一定的目的,在一个总名之下,将各种著作汇编于一体的一种集群式图书。】

【《四库全书》在编纂过程中大量参考并利用了《永乐大典》,但这种“参考”并非简单的继承,而是在政治意图、学术方法与文献命运上形成了复杂的历史对话——像《永乐大典》中涉及女真、蒙古历史的记载——例如《契丹国志》,在《四库全书》中则被抽毁或进行了篡改,还有反清文献——如方孝孺的《逊志斋集》,也遭到了系统性清除。】

【如果说《永乐大典》的收录原则是全文照录,不删不改,那《四库全书》的收录原则,则是选择性收录,大量篡改或者禁毁等,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清朝正统,实施“寓禁于征”,凡被清朝统治者认为违悖伦理纲常、不合义理名教、讥贬满族先世、危及皇朝统治地位的,均在禁毁之列,无疑是一场禁毁图书的浩劫。】

【而且四库馆臣为方便辑佚,将《永乐大典》分册拆散,导致原本完整的11095册至乾隆末年仅存9000余册;到嘉庆年间,重修《大清一统志》时再次抽取《永乐大典》,于是至1900年翰林院遭劫前仅存600余册。】

【所以《四库全书》虽借《永乐大典》保存了部分古籍,但其“修书毁书”模式直接导致了15万部古籍被禁毁,远超《四库全书》收录的3461种,这种“过滤式修书”的方式,是知识整理无法脱离权力话语的深刻展现。】

【虽然我们也不能否定《四库全书》的价值,但这种“文化霸权”并不可取,这无疑是历史文明传承的遗憾与哀鸣。】

清朝......又是清朝!

前面《永乐大典》的价值有多令人激动与欣喜,那么在听到现存不足4%之时,就有多让人难以接受,遗憾与悲叹。

从完整的11095册,到现存的400余册,800余卷......这是文化浩劫啊!

朱元璋捂着心脏,就算现在这《永乐大典》还不曾问世,可他已经心痛了!

这要怪谁?

这能怪谁?!

是怪明朝的衰落?还是怪清朝为了巩固正统的所作所为?!

亦或是怪罪来自于外国的无情侵略?

泱泱华夏,若是孱弱无能,是谁都能来啃一口啊。

而他们所流失的一切,又有谁能来弥补!

再一次,所有人又深刻的体会到了,在“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中,他们真正损失了什么。

是千百年来文明托举的尊严,是自豪于千年气韵中的文化传承,也是历史奔流中一直傲然挺立的脊梁......

所以那接二连三的侵略与耻辱之后,等待他们的又将会是什么?

【文明不死,山河重光。】

【历史上,华夏遭遇了不少冲击,遗失和断掉的文明传承不知凡几,被打击和压迫的次数也无可细究,可只要华夏这个民族始终存在,我国文明就像是一个活体生命系统一样,寻到机会,终有再屹立于世界的可能!】

【因为存续五千年的终极密码——始终镌刻在每一个华夏民族的基因之中。】

【能托举一个国家的所在,永远都只有两个字——百姓。】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