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西汉支教指南 > 第57章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第57章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1/2)

目录

第57章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提张良接了书信如何宽慰,只说叔孙通从太子那儿听闻商山四皓即将来京的消息后,顿时就有了危机感。

他是儒家的顶梁柱,而商山四皓是道家的大贤者,双方若是都要辅佐太子的话,那未来国家的文化思想谁主沉浮,那还真不好说。

毕竟,如今朝堂上下的主流是实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

商山四皓的到来,无疑会加强道家的影响力,此消彼长之下,儒家若想出头,只怕就更难了。

有了危机感的叔孙通再一次找上了好友兼盟友的陆贾,而后者却只用一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让他豁然开朗了。

这一句话出自《论语》,乃是儒家的先贤孔子所言,意为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个职位该管的事,那反过来的意思不就是若是在其位,就得谋其政了吗?

只想通这一点,叔孙通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既然早就做好了向皇后和太子投诚的准备,那他干脆就弄个大的,这样等商山四皓来了,他的地位也不至于被动摇。

而陆贾也是这个意思,何况陛下已经在朝堂上议过改立太子之事,也有周勃,陈平,樊哙等一众老臣反对过,他们这个时候跳出来表态既不算太打眼,也不算落后。

陛下便是想拿他们开刀也是不能的。

两人还联络了御史大夫周昌,对方身居三公之位,又有监察之责,也该向陛下进谏才是,周昌也深以为然。

于是,在刘邦又一次召开朝会,再提改立太子之事时,三人就上奏了。

“陛,陛下,臣,臣,臣有话要说!”

周昌是御史大夫,又位列三公之一,自觉义不容辞,所以先行一步站了出来,奈何他天生口吃,只这一句开头就磕磕绊绊。

见又有人跳出来反对,刘邦本想发火,却被他这结结巴巴的样子逗得有些想笑。

“你有话要说?这满朝文武哪个不比你会说话啊?”既是调侃,也是点别人,刘邦出口反问了一句这个。

“臣,臣,臣虽口不能言,但,但,但知其不可。”

“陛下要,要废太子,臣,臣,臣不奉诏啊!”

周昌口吃严重,一句话说的艰难万分,因为着急,还手脚并用表达自己的意思,看起来有些滑稽。

还不等生气,朝堂中便笑声一片,刘邦也忍不住了,随之发笑,便是连周昌反对自己的言论都顾不得了。

“爱卿,你,你的意思朕明白,行了,退,退下吧。”

也不知是故意的,还是让他带的,刘邦当即也有点儿口吃了,便是呵斥他的话都染上了些许笑意。

这也听的大家又是笑声一片,便是周昌自己也忍不住笑出了声,朝堂上满是快活的气氛。

周昌也随之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与此同时,陆贾站起身来,拱手行了一礼后,表示要上奏。

“陛下,臣也有话要说。”

“讲”,刘邦擡了擡手,示意他继续。

“陛下,眼下南越蠢蠢欲动,北方匈奴又虎视眈眈,外敌当前,实在不宜改立太子,动摇内部安稳。”

“臣恐此事一行,南北硝烟会随之而起,届时内忧外患一并袭来,恐国家危急,社稷难存啊。”

“臣请陛下为江山计,对太子之事再三考虑。”陆贾出使南越,知道具体情况,便从自己最顺手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而听到这儿的时候,刘邦的脸色就有些严肃了,显然他也知道对方所言非虚。

“朕知道爱卿的意思了,先退下吧。”但刘邦就是不死心,还是想立最喜欢的儿子为太子,所以也只是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却并未当即表态,只挥了挥手。

陆贾点到为止,便也不在多言,只回去的时候给了叔孙通一个眼神,示意该他上了。

“陛下,臣亦有话要说。”

叔孙通知道该自己表演了,立刻整了整衣襟,起身站起走到厅堂中央,随即行了跪拜大礼。

“爱卿请讲”,刘邦擡了擡手,也示意他继续。

“敢问陛下,当今太子,有何过失?”叔孙通拱手行了一礼,郑重其事的开始了。

“这……”,刘邦卡壳了,他可以说小刘盈性格懦弱,担不起重任,可若说这个儿子有什么过错,那还真是找不出来,毕竟,这孩子今年才十岁,他能犯什么错啊。

“……没有。”便是刘邦再怎么不愿意承认,这也是事实,所以他只得如实回答。

“太子既无过错,陛下何以要改立三皇子为储君?臣斗胆发问,陛下欲行此举,是否与戚夫人有关?”叔孙通再一次询问。

“这……”,刘邦抿了抿嘴唇,有点心虚。

“戚夫人乃是朕的后妃,她之所为是你一个外臣该问的吗?”他换了个理由怼了回去。

“宫闱之事,臣确实不该多嘴,但陛下若因后宫妇人之言,欲要改立太子,这便是与国家社稷有关,臣就不得不问了。”叔孙通坚持。

“你到底要说什么?”刘邦的耐心快没了,让他快点讲。

“陛下,昔日春秋年间,晋献公因宠爱骊姬而废太子,另立骊姬之子为储君,结果晋国纷乱数十年不止,令后人耻笑不已。”

“便是远的不提,只看秦朝。”

“因秦始皇迟迟不册立扶苏为太子,一朝龙御归天,这才让赵高李斯之流有机可乘,废长立幼,扶持胡亥为帝,致使秦国数代基业顷刻间化为乌有,江山不存,社稷灭绝。”

叔孙通不愧是儒家的大贤,这引经据典的就开始劝,不仅如此,他还打感情牌。

“陛下,当今太子仁义孝悌,从未有过错处,便是陛下也认同这点。”

“而吕皇后更是陛下的结发之妻,多年来忍辱负重,含辛茹苦,当初即便是在两军阵前,她也未曾胆怯,宁可被项羽烹杀,也不愿让陛下为她而丧失天下。”

“此等孝子贤妻,陛下怎么忍心废黜他们?”

“臣还请陛下三思啊。”他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的又句句属实,不禁引起朝臣们的共鸣,也纷纷附和起来。

“是啊,还请陛下三思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