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不痴不聋,不做家翁,一家之主尚且如此,况一国之君乎?(1/2)
第90章不痴不聋,不做家翁,一家之主尚且如此,况一国之君乎?
小刘盈这次去找夏侯婴,本就是微服私访,出行足够低调,且今日正值上巳佳节,满长安的青年男女几乎都去了灞桥那边踏水而行。
故而他带着窦长君并几个乔装打扮后的侍卫穿行在城中时,也算顺利,不多时就到了夏侯家的府邸。
“夏侯叔叔,盈儿来看你了。”
彼时夏侯婴正在房间里看书简,却突然听到外面院中传来一声清亮的少年音,且对方的自称亲昵的很。
几乎是须臾的功夫,夏侯婴就反应过来了,立刻放下手中书简,‘腾’的起身站起,便快步走去迎对方,岂料还没出门,小刘盈便进来了。
“陛下,臣参见陛下,”夏侯婴赶忙拱手行了一礼,并提起前方衣摆就要跪下。
“诶,免了,免了,夏侯叔叔,你快起来吧。”小刘盈却眼疾手快扶住了他,口中连连道。
“臣谢陛下体恤”,夏侯婴也知道他是关心自己,且不拘这些外在,便也顺势起身,只嘴上还不忘了全了君臣之礼。
“陛下,请”,夏侯婴赶紧请他上坐,而自己则是坐在小刘盈的身侧,随后又唤了仆人上茶招待,两人寒暄几句后,便进入了正题。
“陛下今日貌似气色不太好,这是怎么了?”夏侯婴关切的询问着。
“朕今天本来心情很好,奈何碰到了些事情,顿觉做皇帝的难处,一时想不通,也无人能够开解,所以这才来找夏侯叔叔说说话的。”小刘盈简单说了一下来意。
“陛下,有话尽管说就是,臣洗耳恭听呢,”夏侯婴擡了擡手,示意他继续。
“……”,小刘盈张了张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一时为难不已。
“陛下,臣敢问陛下,想说是公事,还是家事呢?”夏侯婴见他如此,心里其实有点儿猜测,但到底还不确定,于是轻声问道。
“……是家事”,到底是寻求帮助来了,憋着不说,他自己也难受,小刘盈心一横,“是朕母后和辟阳侯的事。”
“……”,他话音刚落,夏侯婴心里就‘咯噔’一声,“那不知陛下,想知道些什么呢?”
“朕什么都想知道,尤其想知道他们的过往,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今日上巳节他们还要一起出行?!”话到此处,小刘盈已经快要抑制不住自己的怒气了。
听到这儿,夏侯婴总算明白小刘盈的真正来意了。
“陛下,你看太后娘娘的气度如何?”但他并没有直接回答,反而另起了一个话头,“与一般的女子相比,又如何?”
“母后自然是气度不凡,远胜一般女子,若说因此而吸引他人目光,朕也没什么好说的,毕竟,母后的为人,朕是信的过的。”
“可谁承想就是朕这么信任的母亲,她竟然,竟然……”,他甚至觉得难以启齿。
“陛下,你可知道当年和太上皇一起被项羽关押的,除了太后娘娘,还有谁吗?”夏侯婴不接他的话,继续反问。
“朕知道,是辟阳侯。”小刘盈没好气的接了一句。
“没错,是审大人,而且也只有他和太后娘娘一起坐过牢,一起受过罪,那是什么时候啊,是被项羽当人质,不是享福啊。”
“他们虽被关在牢狱之中,但他们也是人,也要吃喝拉撒,也会生病难受。”
“太上皇年老体弱就不说了,太后娘娘还是女人,每月都有不方便的时候,那不全靠审大人支应着吗?”
“他跪过项羽,也求过狱卒,被人折辱谩骂,刑罚加身,但这都没让他倒下,依旧和太后娘娘相互扶持,尽全力照顾好太上皇。”
“那是什么艰苦的日子啊,非亲身经历不能体会啊。”
“陛下,你想想,太后娘娘和审大人一起经过这等苦楚,又受人家如此帮助,他们能不惺惺相惜吗?”夏侯婴跟他说起了那久远的往事。
“有恩就要报,有债就要还,这道理朕都明白,如果真是如此,那朕也没什么好说的,可眼下母后和他,这,这……不仅仅是恩情啊。”小刘盈面露难色,仍是觉得无奈。
“老臣知道,这才是陛下的心病。”夏侯婴也叹了一口气,“可是陛下啊,有些事不是你想的那样的。”
“是,太后娘娘和审大人确实年少相识,甚至于,当时若不是陛下的外祖父吕公,亲自相中了先帝做女婿,只怕太后娘娘就会选择嫁给审大人了。”
“后来,他们各自成了亲,有了孩子和家庭,但他们的交情却因兵荒马乱的世道和艰难困苦的人质生涯得以加深。”
“还有陛下和鲁元公主,几乎都是审大人和太后娘娘一起带大的,他待你们如何,想必不用臣说,陛下也清楚。”
“陛下今日来,是因为心里过不去,面上也挂不住,怕传出去了,让人说闲话,可陛下知道吗?”
“其实太后娘娘和审大人的事,几乎从沛县出来的老臣都知道,太上皇也知道,但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连先帝,他也是装不知道。”
“臣说句心里话,陛下别不爱听,先帝和太后娘娘虽然是结发夫妻,但他常年征战沙场,纵横四海,真正陪伴太后娘娘度风险,坐牢狱,过日子,乃至抚养孩子的,都是审大人啊。”
“他们相互扶持几十年了,你就是现在让他们了断,他们断的了吗?”夏侯婴摊开手,与他晓之以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