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一日还-时间循环 > 第94章 第 94 章 囤粮

第94章 第 94 章 囤粮(1/2)

目录

第94章第94章囤粮

沈乘月沉默了片刻,牧民以为她是被这份残忍震惊到了:“虽然生活在同一片草原上,但我们和夷狄人到底不同。以往我们养的马不方便运到中原,都就近卖给夷狄人,现在有了选择,我可不想再和他们打交道了。”

“多谢提醒,”沈乘月回神,“贵部落以往还和夷狄有什么交易?都卖给我好了,我出比他们高一成的价码,照单全收。”

“那可好了!”牧民高兴起来,“我去叫大家过来,看看都有多少牛羊要卖!”

“请。”

中原人也畜养牛羊,自然不会远道来草原购买。只有舌头异常挑剔的老饕能品出其中细微口味差异,何必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来运输?

但沈乘月名下不乏奢华酒楼,走得就是食材更精良、味道更精细的路子,自有吸引这些老饕,卖出高价的手段。

除了牛羊,她还买了一些牧民们自制的肉干,外加他们采集的甘草、大黄等药材,以及不少风干的牛乳、羊乳制品,还用车装了很多桶奶酒。这些东西在草原上很常见,牧民们要价十分公道。

这些在边关没什么销路,但只要有办法远远运回内陆,总会有人想买。沈乘月走南闯北,见识过人们对远方的、难得的东西的好奇与渴望,并由此赚过相当大的一笔银子。

但她此时却没有在心下盘算这一趟的利益,她只是看着自己的车队缓缓驶离,微笑听着临行前牧民与自己告别,适时开口问道:“诸位可知我去哪里能购得些精铁?”

“反正不能去夷狄,”牧民又劝了一遍,“那边有铁矿,但敌视中原人,你去不得。”

“好,只是我真的急需,”沈乘月蹙眉,“我的船队走遍天下,钱财货物难免引人眼红,总需要些兵刃保护自己,可中原那边管得太严,不好购置。”

“这……”

“对了,瞧我这记性,上次听诸位说想试试中原的茶,我就给诸位带了一车茶砖,碧螺春、龙井、毛尖,我走遍中原各地收集来的。”沈乘月一声呼哨,便有属下把车赶了过来。

“那敢情好,我们平日喜欢用牛乳煮茶,可惜中原的茶这边不好买,”牧民笑道,“多少银子,我们照价给你!”

“不必,算是我的礼物。”

“那怎么好意思?”牧民挠了挠头,忽然道,“对了!你要买精铁,夷狄人不卖你,我们可以帮你买啊!别叫他们知道我是要转手给你就好。”

“真的?”沈乘月面上带出了几分喜色,“可你们和夷狄人打交道就不会有危险吗?”

“都是草原人,他们也不至于一言不合就动刀,”牧民摇摇头,“只是以往买我们的马时常常故意挑剔压价,卖我们东西时又以次充好,很有些恶心人。我去买精铁,他们八成也会拿废旧的、卷了刃的兵器高价来卖。”

“那可要麻烦您了,”沈乘月行了一礼,“废旧兵刃重新锻造就是,诸位买来的精铁,不管多少银子收来的,我翻倍出价。”

牧民大喜:“沈老板果真爽快!”

沈乘月与大家一道欢笑起来,利之所趋,他们定会全力而为,就算虚报高些价格她也不介意。

精铁和马匹,向来是战争中最重要的物资之一。对夷狄,能削弱一分,便是一分。

她骑马率车队离开,给她领路的是当地雇来的会说些汉话的草原住民,以往也合作过几次,这次看她一路沉默不言不语,奇道:“沈老板这是怎么了?这次生意闹了不愉快?”

“没有,生意很顺利,”沈乘月笑笑,“只是在想一些家事。”

“那我不打扰了。”对方也沉默下来,安静地骑马带路。

沈乘月叹了口气,她毫不怀疑夷狄五王子身边那中原女人就是沈瑕,那家伙似乎总有办法取得别人的信任,哪怕是敌人。

她只是忽然想起了年幼时的一桩旧事。

她已经忘了那是什么由头聚起的一场家宴了,总之不是赏花就是对诗,亲戚家的女孩子们都齐聚一堂,里面还有些她压根叫不出名字的表姐、堂姐。

一位姨母与女孩子们闲谈时讲起了一个女子被拐走的故事,说那女子爹娘为了找她耗尽家财,找到她时,她已经与一个傻子成了亲生了孩子,她想把孩子带走,但她爹娘年事已高,家财已散,她怕自己养不活,那孩子太小,她又舍不得将其留给一个傻子父亲,进退两难。

“最后啊,她和爹娘一道住在了那家附近,互相照应着,”姨母讲完了她的故事,总结道,“所以,你们千万不能甩脱下人自己乱跑,听见了没?”

她讲这故事,无非是吓唬吓唬小孩子们,让她们不要总是想着偷溜出去玩,不要去危险的地方,去哪儿都要带着下人。连故事的真实性都有待商榷。但小孩子们听说会被抓去和傻子成亲,都吓得连连点头。

只有沈瑕幽幽地问了一句:“为何她爹娘不干脆摔死那孩子,一了百了?”

一句话换得满室安静,姨母惊愕地瞪着她,其他女孩子们也不敢置信:“你要摔死一个孩子?”

沈瑕便乖乖巧巧地垂下眼帘:“是我失言了。”

大家都当那是小孩子胡乱说话而已,但当时年纪尚小的沈乘月看着她,总觉得她是认真的。

如今想来,也确实是认真的。

“你怎能摔死一个孩子?孩子总归是无辜的。”

沈乘月已经能想象沈瑕反唇相讥的模样,如果是外人问出这句话,她大概会说:“那又如何?无辜不无辜,人也总是会死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