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穿越当县令 > 第102章

第102章(1/2)

目录

皇上的圣旨下来,曲夏州不少官员都有调动。

以廖知州,纪楚为首。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纪楚走得比廖知州还要早。

知州还要等到十月份左右离任。

但给纪楚的调令,确实让他最近就启程,甚至连新通判都来了。

看来皇上对纪大人的看重,超过所有人的想象啊。

也是,督造武器这种事,确实很关键。

让有火器经验的纪大人去做,倒不意外。

接任的李大人过来,对纪楚十分客气。

本就听说过他的好名声,真接触了才知道,人家不骄不躁,也没有天才少见的傲气。

身边的师爷都极厉害,做事很有章法。

有纪楚带着,接替他的李大人很快熟悉通判的差事,跟各方都打好交道。

先是见了廖知州,虽说廖知州十月份就走,但如今才六月,两人还要相处四个月呢,肯定要先打招呼。

然后是曲夏州衙门六司,各司主事脾气都不算差,顶多性情不同,以后好好相处即可。

其中以户司,工司最重,两人跟纪楚的关系好,自然也不会为难他。

而纪楚之前身上的事,跟李大人关系并不大,他只要做好通判的本职工作即可。

其余事情,已经交给各司的人了。

看着纪大人平时要处理的差事,李大人心里咋舌。

这要有多少精力,才能处理这么多差事!

就连陇西右道给西北常备军的预算,都要通过他这里,还有数科工司等等,都会找他帮忙。

纪楚在曲夏州,绝对不是简单的通判啊。

当然,李大人知道纪楚身上责任多的原因,并不会主动染指,他能做好通判本职工作,监督好当地官员,就已经很好了。

李大人想得通透,让大家都放下心。

就怕突然来个不知轻重的官员,上来就要接手纪楚所有的事,那才麻烦啊。

李大人还有一项好处,那就是他两袖清风,这点倒是继承了纪楚的性格,有他做通判,当地乡绅官员都能收敛点。

估计他们没想到,朝廷派来了个这样通判吧

州衙门长官们都见过,接下来则是

对于

可提到安丘沾桥时,李师爷感叹:“我们是安建三十年十一月到的安丘县,这一晃都第七个年头了。”

人生能有几个七年,他处理政务从青涩到老辣都在这个地方啊。

对于纪楚来说,更是不同。

从他穿越起,基本在曲夏州。

虽然中间去过京城,又回了趟原化州,时间并不长,跟在这居住完全不一样。

可该走还是要走。

吾心安处是吾家,去哪对他来说区别并不大。

交接工作期间,朝廷派来的传旨太监并没有离开,说是再等等,这路上太热,不急着走。

实际上则是在等纪楚,像亲自送他赴任,算是皇上给的体面。

新皇对纪楚的欣赏,随着登基时间越长,欣赏的程度越深。

他如今最后悔的,估计就是没办纪楚留在京城

曲夏州官员艳羡之余,各地百姓则忍不住落泪。

纪大人真的要走,他们怎么会舍得。

所以即使纪楚千叮万嘱,让大家不要来送,各地百姓还是忍不住去问他什么时候离开。

六月二十六清晨,天蒙蒙亮。

纪楚跟李师爷他们便收拾好行装。

来的时候是他们几个,加上李纹,纪振。

走的时候有他们四个,还带上了十来个地方跟着的差役书吏。

即使纪楚说,以后他们大概率不会回曲夏州,不知道会被派到什么地方,可他们依旧要跟着。

说是能跟着纪大人做事,去哪都可以。

安丘县出来的刘大江,陈永波。

沾桥县跟着的温淳等人。

甚至还有在数科做事的祝亚祝耘两兄弟,他们也是安丘县人士,如今在作坊园当差。

听说纪大人要走,两兄弟一商量,定然要跟大人一起离开,说他们现在也是有用之人,愿意听大人差遣。

加上弓春荣的一个堂弟,还有通拜村茶馆老板娘的侄儿,从常备军退下来的两个士兵,等等。

再加上三四个人的家眷,他们队伍也不到二十人。

对于从五品的官员来说,人数并不算多。

但对于来的时候而言,已经不少了。

纪楚看着众人,又看着后面的马车,趁着城门刚开,这会就走。

小宋训导是为数不多被请来送他的,也是帮纪楚处理后面的事:“放心吧,这里有我,有什么事,咱们及时通信。”

几人边走边说,到了城门口,小宋训导已经泣不成声。

回想这几年的经历,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总觉得恍然如梦。

改变他生活最多的纪大人都要走了,以后要如何,真的不知道啊。

纪楚拍拍他肩膀,不再多说,可刚抬头,就看到城门外等待的百姓。

按理说城门开了,他们应该排队进城才是,可大家都没动,而且门口的人明显比平时多。

因为这些人,都是来送纪大人离开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