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2/2)
而且根据这里的农作物种植时间推断,此地棉花的生长周期明显更长,甚至能长达五个月到六个月的时间。
因为这样,所以赶在四月份就要种下。
“生长时间更长,所以棉绒才会更长,产量也会更高。”
白婵婵跟身边人解释道:“扎根扎得好,棉花的营养也会更好。”
此刻白婵婵身边的人,多是衙门的官吏,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选个合适的地方开荒。
那边一千亩麦地已经开好了。
就剩下两百亩的棉花地。
纪振也在旁边,他听着白姑娘指挥,让人在附近划线,确定好开荒的具体位置。
做这一切的时候,流放的犯人就在旁边看着,等着分配荒地。
难得不用做事的时候,却让他们更加难受。
听说这个女子家里,以前就是佃农。
现在身份转换,她成了指挥大家干活的,自己却成了佃农都不如的犯人。
佃农种地,好歹有收成是自己的。
他们种地,什么也捞不着啊!
加之指挥他们的是女子,种的还是棉花,心里的气就更多了。
“辛辛苦苦开荒有什么用,种出来的棉花是给我们穿的吗”
“就是,开完麦地开棉花。”
“等麦子种出来,咱们还能吃上,棉花会给咱们吗”
一想到自己种出来的东西,不会分给自己半点。
这些流放的犯人就格外生气。
真是气得要命!
州衙门的书吏差役,他们不敢说什么。
一个无官无职的女子,也敢来指挥他们
这么想着,那犯人曹建嘴里骂骂咧咧,手上明显在偷懒。
如果被女子指挥,被之前的佃户指挥,已经够让犯人曹建生气的。
那接下来的事情,则更让他们坐不住。
漳兴三年,四月份。
昌河州一个城一个卫所十二个县的种田好手们,齐聚州城。
总共一百八十人,陆陆续续到了已经从生地变为熟地的官田棉花地。
一想到要来学种棉花,众人别提多高兴了。
“不错啊,本来以为是生地,没想到已经开荒了。”
“确实,就是这地犁得不行,还要再犁一遍。”
“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干活啊。”
这一百八十个人,都是各地精挑细选出来,最会种田的老农,所以他们撸起袖子就准备干活。
负责安顿他们的书吏道:“大家不要着急,播种定在四月初十,先开始几天,白夫子会教大家如何播种,以及播种要求。”
老农们点头,他们肯定会好好干活的。
谁料那书吏道:“不是干活,是学习。”
“其他活,有些流放的犯人们的干。”
不是纪楚刻意要这样说。
而是不能开召老农来官田干活的先例。
自己确实是召大家来学习怎么种棉花的。
万一以后有人打着学着的名义,让他们过来免费干活,那怎么办
所以一定要强调是学习。
不仅如此,所有重体力的活,都不必由他们做。
这让赶过来的农人们更加惊奇。
他们都做好干活准备了啊。
现在跟他们说,不用自己动手,就是学习。
还有这种好事
再看看旁边等着干活的犯人们,大家就知道,衙门是来真的。
这次进城,就是专门的学习。
“本来以为学种棉已经够好了,帮忙干点活也没什么。”
“还是纪大人对我们好啊。”
“就是,纪大人对百姓真好。”
这话听的,犯人们心里酸溜溜的。
纪楚人好
纪楚哪里人好了!
其中那个叫曹建的犯人更是气恼。
倒反天罡!
一个女地指挥他们锄地。
一群老农指挥他们干活!
还说棉花地犁得不好,来这第一天,就让他们再犁一遍。
这是二百亩地!
不是二亩!
这群老农把他们当人看了吗!
凭什么!
放在以前,这些人都要跪地求饶才是。
跟已经融入这里的曹垚不同。
曹建这人,可是曹家长房正儿八经的长子嫡孙。
他是曹阁老的亲孙子,他爹就是曹阁老的大儿子。
长房从小在京城长大,自认是极了不起的,可家族一朝覆灭,他也成了真正的犯人。
可要说恨纪楚吗
曹建也不知道,毕竟他都没见过纪楚这人,更不敢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