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撞柱而死 一纸文书坏算计(1/2)
第61章撞柱而死一纸文书坏算计
万安是首辅,自然不可能打头炮。
他只是一个眼神,大理寺右评事黄昭,便已经站了出来。
此时,黄昭一脸大义凛然之色:“陛下,我等要弹劾锦衣卫指挥使苏青,祸国殃民,要葬送大明的半壁江山!”
“葬送大明半壁江山黄昭你好大的胆子!”
万安装作大怒大怒的样子,立刻训斥。
“我的胆子不大。
纵然,陛下要治臣得罪,臣也要说。
身为耿耿忠臣,纵死,也要为国除此奸佞!”
黄昭忠心为国的大义凛然,引起众多的太学生共鸣,不由得齐齐高喊:“先生高义!”
似乎是被黄昭的拳拳真心感动,万安的愤怒的情绪,也稍微收敛一些:“陛下乃是圣天子临朝。
如今,也只是短暂时间,被一些阿谀之人蒙蔽视线,我等仗义执言就好了。
不要总说出,危言耸听的话语。
至于治罪,大明朝不会以言治罪,绝对不可能治你的罪。”
万安与黄昭一唱一和,先是说出大明不会有以言治罪的说法,替黄昭推脱罪责。
而后,一句被阿谀之人蒙蔽视听,将苏青给打成阿谀之辈。
做事滴水不漏,万安不愧是叱咤官场数十年的老油条。
“陛下,那指挥使苏青肆意妄为,杀良冒功。
纵容手下强抢民女,更是向商人收取一成半的商税,堪称祸国殃民。
他杀良冒功。
被杀死的沿海渔民何罪之有竟成为他进阶的资本。
强抢民女
那些受害者父母齐聚京城。
养了数十数年的女儿就这样糟蹋了,他们何等的凄凉
至于收取商税,陛下可能觉得只是收取商人的税,说祸国殃民,是不是罪责有点大
许多的事情,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就拿丝绸商来说。
他们从养蚕到缫丝到印染再织成绸缎,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工人。
这些工人来自于什么地方
归根到底,他们都是普通小民,靠卖力气养家糊口。各个环节的工坊,都要交税,绸缎商采购时也会向地方官府缴税,
先前商税只有百三,商人有钱赚,他们不会过度的压榨工人。
而他们要交上一成五的税,这些税最终都落到升斗小民的身上,这是妥妥的与民争利吗”
国子监祭酒林生,本身就是福建籍。
他痛陈厉害之处,将苏青批判的一无是处。
“杀良冒功,其罪当诛。
纵容手下强抢民女,更是罪上加罪。
与民争利这是要动摇国本的事情,
恶贼,这是要断了我大明国祚!
单纯只是将之拿下狱,已经不能够赎他的罪。
当千刀万剐,凌迟处死,方能够平息民怨。”
那黄昭登高一呼,众多官员与太学生纷纷随时附和。
“千刀万剐,凌迟处死!”
“千刀万剐,凌迟处死!”
“千刀万剐,凌迟处死!”
……
其中还有一些,真正愣头青的太学生,不谙世事,根本不清楚他们被万安利用了。
真的以为自己是为民请命,竟然以头撞午门,撞得砰砰作响,额头的鲜血,顺着脸庞止不住地流落。
见状,朱见深脸色更加难看。
万通内心中,自然洋洋得意。
话说,大明文官与太学生,所以敢直接与朱见深顶牛。这也与大明朝的制度有关。
没有挨过廷杖的文官,是不称职的官,
他们如今逼宫,看似在刀尖上跳舞,主动招惹皇帝,就差跪地求朱见深给自己赏一顿廷杖。
这就是仗节死义,必定记入史册,名动天下,这清直之名,传播宇内!
天下的读书人,都会将其视为楷模。
走到地方,上至巡抚、布政使,下至地方知府、县令,哪一个不对其礼敬有加。
朱见深可以不在乎大臣们的意见,也可以乾纲独断一意孤行,
因为这是天赋君权,理所当然的。
可他不能坐视如此多的太学生,撞死在皇宫的宫门前。
即便这件事情,本来就是首辅万安的过错,一旦事情传扬天下。
百官、太学生扬了清名,名垂青史不朽。
而他朱见深呢
天下谁不会骂他是个残暴昏庸的皇帝
已经看到朱见深有点坐不住的万安,决定来最后一击,他看了看人群中的刘大夏,不动声色的点点头。
刘大夏心领神会。
立刻让一个只是不住磕头的太学生一跃而起,朝着柱子直接地撞了过去。
死谏!
这是准备用死,拉苏青下地狱。
轰!
撞在柱子上的太学生,当场一命呜呼。
四周的太学生与文武百官,甚至是百姓都开始沸腾起来,可谓是群情汹涌。
见状,朱见深心中,不禁生出一抹寒意。
这文人太狠了,只是寥寥几句话,就能够蛊惑别人慷慨赴死,这种手段太恐怖了。
哪怕只是一个太学生撞柱而死,他可以想象自己百年后,文官的刻意抹黑。
这次,他真的坐不住了!
就在这时,又有一个穿着官袍之人到来。
“微臣右都御史王越,要弹劾首辅万安,结私营党,排除异己。口口称称忠君爱国,却贪墨成性。
锦衣卫指挥使苏青收取一成五的商税,是为了国家。
而万安却是与那些海商走私集团勾结,获取他们两成的利益,甘愿为他们做保护伞。
云和乃是大明银锭铸造工厂。
云和铸造的官银发现有掺铅,也是万安幕后掌控。
损公肥私者,万安!
结党营私者,万安!
蒙蔽圣听者,万安!
陛下请诛首辅,万安!”
此言一出,众臣皆惊怒,喝骂声顿时此起彼伏。
“无稽之谈!
谁不知道那万安大学士,一心为公。
就连他的官袍破了,都缝缝补补,他勤俭之名天下皆知。
尔等怎么能够如此污蔑他!”
“首辅大人之心可昭日月,瞻泊得以明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