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 31 章 二合一(乱匪、大势)……(1/2)
第31章第31章二合一(乱匪、大势)……
(一)乱t匪//
汤望河擡擡手,示意人群安静。
等大家都静下来了,才沉声说道,“早上敲了紧急铜锣,把大家召集起来,是有一件很急的事情要和大家说。”
他语气沉重,众人一听就有不好的预感,肯定不是啥好事。
果然,汤望河接着说道,“昨天晚上,河口镇被一队乱匪夜袭了,死了三十多个人,重伤的还有十多个,现在还不知道死活,杂货铺老板全家被灭门。”
此话一说,大家纷纷瞪大了双眼,脸上全是震惊。
这…这…这…什么匪徒这么凶残?!
太恐怖了吧?!
杂货铺老板大家都认识,去镇上必然要去他家铺子买点东西的,前两天逢五赶集的时候还有人见着他了,没想到两个晚上过去,竟然被杀害了,还是灭门这么残忍。
众人一时都陷入了失语状态,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自己心里的震惊。
大家都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农民,最多约着隔壁几个村打个群架,且一般只会有几个小伤口,轻易不会闹出人命。
这几十条人命还有十几个重伤是什么概念?那绝对是杀人不眨眼的才干的出来的啊,实在是超乎大家想象了。
如今虽然世道不太平,但混乱的基本上是北方,南方尤其是到了徐州这里,整体还是比较安稳的,除了税负重一点,这种杀人放火的乱像还是很少见。
汤小米也是一脸的惊讶,她还记得那个杂货铺老板,打算盘飞快,脸上总是笑眯眯的,是个很有亲和力的人。
而他的小孙子和汤承宝差不多大,三四岁的样子,每次去都乖乖坐在铺子门口冲来往的人天真可爱的笑。
还有他的小儿子,就在杂货铺里做伙计,上次还垫脚给汤小米取了高处的匕首瞧。
这三个人她认识,都是鲜活的人,却没想到一夜之间竟然全被杀害了。
她和爸妈对视一眼,眼里俱是惊恐。
他们三人的心中震动相对周围人更甚,实在是这种事情离他们太遥远了,如此特大杀人案只在历史报道中见到过,没想到现如今竟然就发生在身边。
第一次距离杀人这么近,而且还是灭门、杀了三十多个人这种惨案。
让他们再一次深刻认识到,如今已经不是现代,不是一个你想安居乐业然后去努力就够了的时代,除了吃喝拉撒,自保也是重要的问题。
见众人都没说话,汤望河接着说道,“河口镇离我们村只有几公里,快走的话只要半个多时辰,如果这群乱匪大半夜的摸过来,死者众多的就会是我们了。”
这话一出,大家伙儿只觉得惊出一身冷汗。
大家都刚秋收完,哪怕交了税,家家户户都还有余粮,如果人家真的有心,他们这些可不就是肥羊嘛,还是手无缚鸡之力的那种,根本没有任何防备。
“从哪里来的啊?走了吗?”汤望金颤抖着声音问道,他家小丸子才一个多月,想到如果有乱匪杀过来,那可怎么办啊,一时不由得有些惊慌。
“不知道哪里来的,走是走了,但不知道走了多远,听回来报信的小柿子他们说,是一队壮硕有力的,看着吓人得很。”汤望河说道。
众人这才注意到他身下桌子后面一个不起眼的少年,十七八岁的样子,大家都很熟悉,正是汤望银家的小儿子,小名小柿子。
他在镇上一家铺子里做伙计,昨晚上躲过了一劫。
和他一同回来的还有村里其他四个一起在镇上做活的人,他们此时都站在一处,被高高的石桌子挡住了,脸上全是劫后余生的表情。
幸好他们几个都没事,看着乱匪离开,紧急聚到一起后便赶紧往村里跑。
只是他们紧赶慢赶,还是天亮了才赶回村,第一时间就到族长家报信来了。
这时候他们的家人才注意到自己孩子回来了,连忙凑上前去好一阵检查,生怕他们缺胳膊少腿似的。
一想到自己孩子离那些杀人不眨眼的乱匪那么近,这些做家长的都是后怕啊,能送去镇上做伙计的孩子,都是家里看重的,哪个可都不容得有失。
有那做爷爷奶奶甚至做爹娘的,当即“心啊!”“肝儿啊!”的就叫出了声,五个少年仿佛刚找到真实感一样,纷纷啜泣起来。
实在是昨晚的场面太吓人,四面都是凄厉地喊叫声,那些人太可怕了,完全杀人不眨眼,要不是他们躲得快,肯定也要被砍了。
其中小柿子还亲眼看到自家掌柜被匪徒一刀砍掉脑袋,此时回过神来就只觉得惶恐可怕,整个人直接瘫软到扑上来的爷奶怀里。
这些个半大少年,竟然第一时间想着不是各回各家,而是先来族长家报信,可见都是懂事且顾大局的好孩子,众人一时不由得更加心疼。
场面一度混乱起来,好一会儿大家才情绪平静下来。
眼见小柿子等五个少年也都冷静下来了,大家这才继续问镇上的情况。
“听那样子,明明抢走东西就行,却偏偏还要把人都杀了,老人小孩都不放过,感觉不像一般的土匪啊!”汤显祖沉痛分析道。
众人纷纷点头,刚可是听说一刀就砍掉人脑袋,这哪里是普通土匪能做得到的,显然是杀人如麻的穷凶极恶之徒才能做到如此啊!
只是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这么一大伙人,之前从来都没听说过。
“我估计他们不会跑太远,说不定就去了哪处藏了起来,毕竟带着那么多抢的粮食物品,也不适合走太远。”汤望河分析道。
据说一共大概有二三十个人,都是装备齐全配着大刀,却没有车马,那肯定走不远。
听了这话众人不由得害怕起来,纷纷擡头茫然四顾,生怕那吓人的匪徒就从前后哪里冲出来似的。
汤望银牵着孙子小柿子的手,颤抖着声音问道,“难道官府不管吗?官府应该去追缴他们啊,难道放任他们这样流窜?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就又杀出来了啊!”
众人听了都不由得更加惶恐起来,大家都是有家小的,最怕遇到这样的亡命之徒,都隐隐把希望寄托到官府去了。
汤望河则直接打破了大家的幻想,“县衙最近估计难管,我昨天还听说大部分衙役都出去押送了,刚收上来的税银,需要尽快送到治所去。”
他算是村里消息灵通的,昨天就听说县里的衙役基本都离开本县了。
“这…这……这些人是不是就是知道衙役们都不在,所以才出来杀人抢劫的?”汤望金颤声问道。
众人一想不禁觉得还真可能,没想到大家辛辛苦苦交上去的税银,反而害得大家此时失去了庇护,一时心里更是惶惶然。
“不过就是衙役们回来,他们估计也难以去剿匪,这匪徒可是二三十人拿大刀的,衙役一共能有多少个,他们可舍不得丢性命。”汤显祖想了想分析道。
“那总不能让人这么一直游荡吗?说不定吃喝完了,又会来抢杀。”
一时众人就七嘴八舌说开了,有吐槽那些衙役们也不是好人的,也有继续为河口镇发生这样的惨事而叹息的。
“镇上的大户们都没事吗?”有人出声问道。
小柿子摇摇头,“他们在镇尾,围墙又高,匪徒都没有找过去,就挨着渡口的那几家最倒霉,不仅东西被抢,人还被杀。”
“那这群乱匪估计不是本地人,不了解情况,只抢夺了渡口边上的几家铺子,不然首先肯定要去抢大户的。”这人分析道。
众人不由得点头,谁都知道大户家要钱有钱,要粮有粮,怎么反而没去直接抢他们,那很大可能是不熟悉本地情况,只就近抢了铺子。
“那到底是哪里来的呢?怎么偏偏来了我们镇?”大家不由得疑惑。
“是啊,到底有没有走远啊!”
一时各种胡乱猜测起来,越猜反而越不安。
汤望河深呼吸让自己沉住气,稳了稳心神,宽慰大家伙儿道,“我们村在这山窝里,前面还有好几个村呢,倒是没那么担心,但还是不能掉以轻心,最近一段时间大家轻易都不要出去太远,保持着点警惕,有看到陌生的人来赶紧过来报信。”
“后山那边我们要再去摸查一下,看有没有可能沿着后山摸过来,每家出一个壮丁吧,大家集结在一起t去。”他安排道。
众人纷纷点头,这是应该的,遇到事情,大家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共同面对。
又商量了好一会儿之后,约定今天午时各家出的壮丁再到这里集合,人群才逐渐散去。
田地都不顾了,都各回各家躲着去平复心情去了。
汤望河则赶紧带着全部十个子侄去大湾那边,大家人多走在一起才有安全感,半路上就遇到同样脚步匆匆的汤望同一行。
原来他们村也收到消息了,讨论一番后也是没有眉目,便想到找他们来商量。
两拨人就近回了上河村,又一起进了屋里讨论起来。
“我们估摸这些人可能是当兵的,听描述孔武有力,惯用大刀,杀人不眨眼,可不是一般人,只有在军中待过的有点像。”汤望同估摸着说道。
不是他胡乱猜测,而是他们当初一路南下,遇到不少匪徒都是当兵的演化的,其中绝大多数还是逃兵。
当兵打仗可不是请客吃饭,那是提着脑袋的,随时可能被杀死,因此无论什么时代都有逃兵。
只不过历来对逃兵都实行严格的惩罚制度,尤其是战时逃跑的,逃亡超过半个月被抓回去则直接判处绞刑。
这就导致那些逃兵基本不敢回原籍,而是流浪在外逐渐演化成亡命之徒,往往十几个、二十几个聚集成一群,以打劫为生。
他们经受过基本的攻守训练,甚至很多都在战场上杀过人见过血,相对一般人而言更加有战斗力,配合又更为默契,手段也更为狠辣,但凡碰上很难不吃亏,是比一般流匪更恐怖的存在。
听了这些分析,在场众人的心情都不禁愈发沉重。
这些逃兵,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北方吗?
那北方的形势到底怎么样了?
这北方的逃兵怎么跑到他们这里来了?
是北方的战场在往南挪动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