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第 65 章 二合一(视察、近距离接……(1/2)
第65章第65章二合一(视察、近距离接……
(一)视察//
徐知诰,虽然大家都称呼他为诰公子,但并不是年轻翩翩公子的形象。
他到今年已经三十出头了,在这古代,妥妥算得上是中年人一枚。
汤小米站在南城门迎接队伍中的时候,悄悄擡头看了一眼,丝毫无法把眼前人和历史中的记载结合起来。
看着很温和的一个大叔,难以想象有朝一日,会成长为比徐温更为狠厉的存在。
徐温去世后,他快速掌握了整个徐家,然后更是掌控了整个南吴,先逼迫吴王称帝,确立了南吴王朝制,十年后,又逼吴王退位,自己顺利正式登基。
过程中,创造了无数血雨腥风、明枪暗箭,实在是不像是这么温和的人能做出来的事情,汤小米不禁有些感慨人不可貌相。
如此近距离观看了历史著名人物,她的心情着实有点激动。
但完全没有凑上去深入接触的冲动,实在是深知这些人都有些危险,绝对的人精,她这点智商还是不要去现眼了。
说不定没多少会儿就被套出话来,然后被视为异端而烧死去了。
所以她还是老老实实回去种田吧,她就是个普通人,注定无法走穿越宅斗的路子,既没那个胆子也没那个能力。
所以她饱了一下眼福后,就拉了一把边上的汤甜甜和汤欢欢,三人悄悄从人群中撤了出来,再找到其他族人,慢慢往西北方向回去。
她们是跟着买粮食的族人们过来的,刚巧遇到了徐家大公子入城,所以凑上去看了个热闹。
这金陵城内众人,可以说都是直接或间接给徐家做事,所以知道人家公子要来,自然都是热情得很,一路可谓是夹道欢迎。
徐知诰更是给面子,从马车中探出头来,亲切地和大家挥手打招呼,很是一副下来视察的派头。
更间接说明他把这金陵城视为了自家根据地,这城内的人自然就都是他们家的人了,待众人的态度自然就亲近了几分。
而他之所以如此高调,自然是想要收买人心。
让城内众人都知道有他徐知诰的存在,毕竟徐温可不止他一个儿子。
不愧是日后能上位做皇帝的,心思很深,从现在徐温还年富力强的时候就开始了布局。
而经过他接下去的几年经营,至徐温去世时,金陵城市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他的个人私产,其他几个兄弟压根儿没有能力与他一争。
果然汤小米对自己的认知是准确的,没有那八百个心眼子,还是轻易不要凑上去得好。
她一再给自己强调,切记不可以因为知道未来走向,就有高人一等的心态,试图指点山河。
实际是这古代,随便谁她都惹不起,别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人家才是真的丛林中厮杀出来的狼虎,自己就是一个温室里的花朵,没有可比性。
至于她妈的一些t谋划,她都是一再劝小心谨慎为上。
毕竟现如今的权利斗争,都是真刀实枪的,一不小心就牵扯到身家性命,甚至是牵连身后的族人,远比现代职场商战要残酷得多。
所以哪怕是经历丰富的陶总,再谨慎小心都不为过。
要按照她胆子小的风格,直觉得远离最好。
但在陶秋菊看来,大腿不抱实在又是可惜,毕竟这古代有靠山才能安心种田经商。
对于陶总的野心,汤小米无法阻止,实在是所说的也确实是实情,毕竟这个时代想要安生种田都不是那么容易。
她只得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自己知道的大大小小历史事件通通给她妈说了,帮助其做判断。
至于怎么做,就看陶秋菊自己的谋划了,她只能选择相信陶总的能力。
不过现在陶秋菊这边,暂时还没有找到接触的切入口,这种事情需要机缘,急不得,急了反而容易坏事,毕竟有一句话是“上赶着不是买卖”。
一切,都只等一个时机。
反正她们有的是时间等,这徐知诰还有十多年才能上位呢。
而这边徐知诰,和众人打完招呼,复又坐回马车上,赶紧往县衙方向去了,后面跟着小徐县令和一众管事,都要去那里和他汇报工作。
他自然就没有注意到人群中的几个小丫头,更是不知道小小汤氏一族的小心思。
再说对他有心思的人多了去了,就看谁有那个机缘能够被他看上罢了。
从古至今,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有的人站在高处,有的人则在低处。
上位者,他们拥有权力和地位,他们的决定往往能影响到许多人的命运。
然而,他们并不是无所事事的,他们也在等待着
他们期待做出更大的贡献。
而的才华和能力,证明自己的价值;用自己的坚持和毅力,证明自己的决心。
过程中,上位者和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角色。
这就是社会的运行机制,残酷,却又现实。
徐知诰就是清晰地认识了这一点。
此时带着乌泱泱众人,到了县衙门口,下了马车,就经正门向县衙里面走去。
然后停在了大堂里,一把坐在了主位上,一脸期待地等着
率先站出来的自然是小徐县令,他一脸激动地说道,“诰大哥!你可终于来了!我们可是一直都盼着你来指点呢!”
徐知诰温和一笑,走过去亲切地拉住他的手,说道,“填弟,你一个人在这边,着实是辛苦了!”
小徐县令名叫徐知填,和主支只隔了三代,关系还算亲近,从这称呼上就可以看出来。
听了徐知诰的话,小徐县令脸上更是激动,赶紧说道,“不苦不苦,感谢族里能给机会,族长大伯亲自交待的,这些自然都是我应该做的!
“只是可能有做得不到位的,还请诰大哥多多指点。”他脸上不由带出羞涩。
他和徐知诰相差十来岁,向来视优秀的徐知诰为偶像,此时自然生出一种见偶像的强烈的激动和紧张感。
这种激动和紧张感,就像是一颗心在胸腔里跳动,快速而有力,迫切希望能够得到对方的认可,希望能够从他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
不过他的话一出,徐知诰的眼神悄悄暗了暗,心里想到了什么,不过没有表现出来,只拍了拍小徐县令的手以示亲近。
转头就对下首站了好几排的管事们说道,“这里百废待兴,想来是事情繁多且杂的,各位都辛苦了!”
管事们自然都是满脸激动,纷纷回应,“给家主办事,自然是应该的,只求办好,让家主满意才是!”
无论前面小徐县令所说的“族长大伯”,还是这里管事们说的“家主”,自然都指的是徐温。
徐知诰听了这些话,心里不禁明悟,看来果然和他想的一样。
“这些人都是只认父亲大人,只认徐家,而认的不是我徐知诰。”他不禁想道,一时心里不由得有了更多想法。
不过现在不是深想的时候,他擡了擡手,示意众人安静,然后便温和说道,“大家还是辛苦了的,父亲大人深知这一点,所以派了我过来慰问大家,顺带看一下大家的进展,有需要协调资源的尽管说。”
下首众人众人自然连连点头,这种时候,既是考验,也是机会。
要是做得好,得到表扬甚至是提拔,那可就是一步升天,难怪前段时间所有人都竭尽全力做着各种准备。
看着大家的神色,徐知诰说道,“那话不多说,我们四处去看一下吧,看一下大家的进展,回去也好给父亲大人汇报。”
听了这话,众人连忙提起来心,纷纷跟在后面,伴着他去视察。
首先视察的地方,自然是这县衙。
其余人都出去等了,只小徐县令和几个下属站了出来,把准备好的内容,一一给上首的徐知诰进行汇报。
听到如今整个金陵县城里人口有六千出头,徐知诰点了点头,先是夸赞道,“你做得不错,短短半年人口翻了番。”
小徐县令一喜,他也觉得自己这一点做得不错,所以率先说的是这个。
不过成熟的人说话做事,总是先扬后抑。
果然徐知诰转折说道,“但这点人口远远不够,还要想办法继续扩充人口。”
“从北方引入也好,从南方吸引也罢,总之是要想办法尽快充盈整个金陵城,这样无论城建还是商业才能快速发展起来,毕竟金陵城全盛的时候,可是有上百万人口。”他提点道。
小徐县令连连点头,赶紧补充说道,“我们一个多月前接了北边来的一波流民,他们是从徐州那边逃难来的,说那边发生了严重的匪患,过不下去了,便全族迁移过来了。”
他说的是汤氏家族那边。
“我悄悄派了人盯着,都是老实本分的,这一个多月以来表现不错,不是那种行凶作恶之徒。”他继续补充道。
“哦?竟然是从徐州来的,徐州竟然这种境地了吗?”徐知诰不由得起了点兴趣,好奇地问道。
徐州他可是知道的,向来是安定富庶的,没想到已经是乱了起来。
他们家在北方有安排很多探子,但是大都关注的是京都和战场附近的消息,所以还不知道徐州竟然已经那样了。
“我听那迁移过来的汤氏族人所说,应该是挺乱的了,不然不会全族迁徙到我们这里来。”小徐县令继续补充说明道。
徐知诰点点头,沉思了下,不知道在想什么,一会儿后才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小徐县令接到示意,继续围绕自己的职责接着汇报。
他这县令一职,除了境内人口增长是要责之外,另外一项就是劝课农桑了。
只可惜现在境内人口太少,且绝大多数人都是围绕城建在做事,务农种田的实在不多。
只少数年纪稍微大一点的,会在家附近种一些蔬菜和养殖一点牲畜之外。
其余城内众人吃的粮食和肉菜,基本上都要靠外面的大船运过来。
小徐县令说得不禁有些羞愧起来,只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不好。
徐知诰听了这些,不由得蹙眉,说实话,这种情况他是不满意的。
可是看着眼前徐知填稚嫩的脸,到底是没有发火,只说道,“你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根源还是这人口问题。”
现在这种情况,尚且是预期内,这次他过来,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小徐县令满脸通红,他已经把能做的都做了,比如开荒前三年免税,鼓励人去城外定居等等,但百姓们不愿意,他也没办法啊。
实在是就这么点人,全都投入到城建上都不足。
他实在是不能强迫别人都去种田种地吧,那城建耽误了他也负责不起啊,一时脸上就带了委屈。
徐知诰暗暗想这县令还是太过稚嫩了,还需要历练。
不过好在坦诚且心思浅,难怪父亲大人会找了他来,至少不会欺上瞒下。
一时,不禁又觉得从父亲大人那里学到了一些,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他调整了下表情,温和道,“这样吧,我过段时间让人去北边探一探去,看看能不能从那边弄点人口t过来。”
“南边我们不宜太高调,只能私底下去做宣传动员。”他补充解释道。
他们一族在这南吴只手遮天不假,但朝堂内还有很多老臣不服,时刻想着要抓他们一家的小辫子。
而金陵城这边是他们想要打造的退路,此时就得低调,免得惊动了太多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