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全家穿越古代种田逃荒忙 > 第68章 第 68 章 二合一(江都扬州、冒险……

第68章 第 68 章 二合一(江都扬州、冒险……(1/2)

目录

第68章第68章二合一(江都扬州、冒险……

(一)江都扬州//

扬州,自古便以“富庶甲天下”闻名于世。

一方面,它的地理位置优越,正好处于南北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接处,更与大海相通,成为水陆交通的总枢纽,是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来往商贾云集。

到了唐朝中后期,扬州就已经成为全t国的财政与商业中心。

特别是安史之乱后,扬州成为了盐铁转运使的常驻地,唐政府所需的各项物资,主要依赖于江、淮,甚至包括东南各道的物资,大多都集中于扬州。

另外一方面,扬州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湿润,是著名的水稻种植区。

商业和农业这两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共同推动扬州的发展就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成为东南第一大都会。

五代十国以来,扬州虽然历经沧桑,但依然保持其重要的地位。

尤其是现在,它作为南吴的都城,还是很繁华的。

可正是商业繁华和农业发达这两个优势,共同作用导致了这次事件的发生。

大量的水稻种植区,稻田周围的水源为蚊子提供了滋生的条件,非常适宜蚊虫繁殖。

加上商业繁荣,人口流动大,

随着气温逐渐上升,城内竟然爆发疟疾了。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一旦发生,传播非常容易和迅速。

开始只是少数人出现发热、寒战、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特别是在晚上和清晨时更为明显。

城内众人没有在意,可是慢慢的,竟然演变成为大量人口出现类似的症状。

商业来往中,人们之间接触频繁,疫情在扬州城内迅速扩散。

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很多人病情不断恶化,很快就演化成不断有死人。

死人的尸体没有得到有效处理,疟原虫进一步入侵。

江都府衙门压根儿还没反应过来,疫情就扩散到了整个城区,并随着码头处来往船只,疟疾还在以扬州为中心不断向外扩散。

可是,都这种时候了,南吴朝堂上,却爆发了激烈的党派斗争。

现如今扬州秉政的,正是徐温的二儿子徐知询。

一些不满徐温的老臣,纷纷站出来,斥责徐知询治疫失职,并大声叫嚷让他下位。

他们不敢直面徐温那个杀神,就把矛头指向他的儿子,只说如此严重的疫情,徐知询防疫不当,任由发展到如此严重程度,撤职理所应当。

实在是徐温这些年没少得罪人,先后将名将朱瑾、杨遇灭族,众老臣惧怕之余,也积压了满腔不满,此时就趁乱串联起来反攻了

徐家怎肯让出这个位置,一时两边就针锋相对、互相攻讦起来。

更有老臣拿出当年吴王杨渥之死说事,只说当年是有贼子在扬州弑君作乱,所以天降惩罚。

瞬间把这场疫情的根源,指向了当年弄死吴王杨渥的徐温和张颢。

而张颢已经早就死了,那便是徐温德行不正,上天在惩罚。

气得徐温在家里大发雷霆,“这些人,真的是无孔不入!杨渥都死了十几年了,竟然还拿这个说事!不赶紧想着平息疫情,反而莫须有指责我!”

不禁恨得牙痒痒,实在是这些年,这件事时不时就会冒出来。

当年他和张颢发动兵变,控制军政,使得吴王杨渥大权尽失。

徐温先是故意刺激张颢缢杀了吴王杨渥,然后他又设计刺杀了张颢,公开把“弑君之罪”扣到张颢头上,并大张旗鼓在左牙抓捕参与弑君的乱党。

通过这番表演,试图把自己择得干干净净。

普通人信了他在弑君案中无辜,是个纯粹的正人君子。

但当年跟着杨行密打天下的老臣都心知肚明,当初杀吴王杨渥,徐温可是主谋,所以一直拿这个事情攻击他。

现在竟然连发生个瘟疫,都扣到他的头上,气得他当即就想灭了那些不知好歹的人全族。

可惜现在还不能那么干,毕竟不能把所有人都杀了,堵不住悠悠众口。

冷静下来后,还是得面对,眼下最重要还是平息疫情。

转头就骂起自己的二儿子徐知询,“你干什么吃的?!这么大的事,死了这么多人,你都隐藏着不给我报过来,我还是从别人口中听到的!要不是捂不住了,你是不是都不会说!”

“要是你有那个本事捂住也就算了,现在还不是要老子给你擦屁股!”他关起门来大骂道。

徐知询只得低头领骂,心里却颇为不服气,他也不想事情发展成这样的啊,谁知道疫情扩散这么快,到后面烧尸体都来不及了。

看着这个二儿子的神色,徐温立马知道他是如何想的,不禁更加气结。

实在是这个儿子年轻识浅,能力平庸,却是个志大才疏的。

当初就是考虑到他能力不行,所以没有把他放入危险的朝中。

没想到让他只领了一个江都州牧,都惹出了乱子,害得自家被攻击。

边上的心腹严可求不禁劝慰道,“这属实怪不得二公子,这疟疾爆发起来实在是快,根本来不及反应,那些老臣无非是拿这事做借口。”

徐知询连连点头,一脸被说到心坎儿上去的表情,不禁对严可求投去感激的目光。

徐温却是知道,开始的时候要是处理得当,是能够把瘟疫控制住的,不至于像现在这样闹得满城风雨,自己这个儿子确实是失职了。

听了严可求的话,他不知道听进去了没有,看了一眼不服气的二儿子,到底是没再说什么。

只挥挥手让他下去,留下几个心腹,和自己进一步商议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暴力手段肯定不行了,如此关头,再杀人激起民愤就不好,并且容易进一步落人口实。

所以思来想去,还是只得先平息疫情。

可是扬州作为都城,势力繁杂,并不是他徐家完全说了算,疫情控制起来就颇不顺。

连着奔波好几天,又气又累之下,徐温竟然也病了。

倒不是感染了疟疾,而是纯粹的积劳成疾,加上受了点倒春寒,没有挺住,就高热倒下了。

一连串的儿子,次子徐知询、三子徐知诲、四子徐知谏、五子徐知证和六子徐知谔,却完全都不敢靠近,生怕是疟疾传染了自己。

反而是徐知诰的媳妇儿王氏不怕传染,亲自过来侍疾。

家里那么多下人,要她做的实在是不多,只是一个态度罢了,可是那几个儿子没一个敢近到前来。

徐温到底上了年纪,这次又一病,心思难免就悲观了起来。

看着几个亲生儿子的表现,再想到他们软弱无能的样子,不禁生出后继无人的悲怆感。

他有三位夫人,共生了六个儿子。

本来他是最中意长子徐知训的,当初直接让这个儿子辅政,就是为了培养他接班。

但是这个长子虽然能力可以,但是做人不咋滴,很是霸道狂妄,直接抢占名将朱瑾的家妓,并利用职权外放朱瑾。

朱瑾忍无可忍,设美人计擒拿徐知训,然后呼壮士出斩之。

所以这个被徐温看好的长子,就这样被杀了。

气得徐温连夜赶回来,大发雷霆灭了朱瑾全族,但无济于事,他看重的长子死了就是死了。

其余五个儿子,要么志大才疏,要么能力平平或无所事事,没有一个能干的。

无奈之下,他只得把很多事情交给养子徐知诰。

是的,徐知诰只是他的养子,实际上就是家奴,与亲儿子根本没法比。

但是无人可用的他,近些年只得不断加重倚靠这个养子。

徐知诰确实表现得孝顺,对徐温和徐夫人都非常贴心,徐温对这个养子养了这么多年还是有些感情,加上他确实非常能干。

所以长子徐知训死后,就给了徐知诰嗣子的身份,让他逐渐出现在人前,经常代替徐家去处理事情。

这次派去金陵,也只能让徐知诰去。

此时躺在病床上的他,就想念起徐知诰起来。

一是生病了,想念起他的孝顺和恭敬。

当初徐温生病卧床期间,徐知诰通宵达旦地侍候在旁,甚至亲自做端屎端尿,一连坚持了几个月直到徐温康复。

他的至孝曾深深地打动徐温,使得徐温感叹:“汝虽异族,然吾无亲疏。”

另外,他对徐温的几个儿子和亲属都是“俯躬迎奉”,很是尊重长辈、团结同辈,这种态度更是增加了徐温对他的好感。。

二是外面一团乱,想念起他的能干,需要他回来主持大局。

徐知诰“喜书善射”,并且“所志必精”,在他还不到二十岁时,徐温就让他主持家务,这足以显示对其才能的认可。

尤其是当前的□□势,进一步促成了徐温对徐知诰的重用。

眼见徐温病倒,反对他的大臣t不由得上蹿下跳更欢,瞅准了机会,恨不得一口气置徐家于死地。

趁他病,要他命,这是亘古的道理。

二儿子徐知询面对四处的打压,已经完全慌了,压根儿不知道如何应对,只日日躲在屋里闭门不出。

而几个更小的儿子更是六神无主,只能全部依靠严可求等谋士四处活动。

徐温思量了好一番,终究是叫了人送信去给徐知诰。

-

(二)冒险精神//

等远在金陵的徐知诰收到消息,徐温已经彻底病倒了,且还病得不轻,整个徐家都乱了。

而外面,整个扬州城更是一团乱。

朝廷没有勇气说封城,又没有有效的治疗之法,在蚊虫的传播之下,只得见感染人数越来越多,每日都有上百人死去,一时人人自危。

另外不少人带着病体向扬州四周跑去,把瘟疫带往各处,一时这疟疾,大有在整个南吴肆虐的架势。

徐知诰匆忙从龙广山里跑了出来,盯着手中两封秘信,不禁陷入了沉思。

一封是王氏送来的,详细给他说了整个扬州的所有情况,包括徐温的病情,以及几个弟弟的表现,还有外面的瘟疫形势,意在让他知道详细信息好做判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