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竹编娘子种田日常 > 第2章 第二章 文火白粥

第2章 第二章 文火白粥(2/2)

目录

小果转过头,圆溜溜的眼睛登时亮了,但这种明亮昙花一现似的只持续了一会儿,很快变成满眼的担忧:“娘,就这么点白米,吃光了就没了……”

上一次吃白米稠粥,她和娘一人只分到一小碗。看着大伯和二伯家的男娃捧着海碗喝得稀里呼噜的,她既想要尝尝味道,又觉得舍不得。

捧着捧着,手里的白米粥就凉了,但闻起来依然很香。那会儿她娘也舍不得吃,看她发愣的样,把碗里的白米粥倒给她,自己嚼着野菜梗就凑合了一顿。

想到这里,她话音里带起哭腔:“娘,我不吃了。我把我的那份给你,这样你就不会饿肚子了。”

姜姀一愣,在记忆里拼命寻找,意识到她说的应该是去年过年那会儿的事。

这几年北方战事不绝,赋税年年在涨,家家户户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白米粥这种东西,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的确奢侈。大多时候,粥里都会掺杂粮和豆子,再难点时,还会掺一把糠。

陈家原本条件尚可,靠着祖辈留下的银钱积攒和八亩良田,一家子温饱不成问题。

可到底架不住陈三郎在外洒水般的开销。陈秀花惯着,不仅不制止,还偷摸着给他送钱。还是他人没以后,讨债的追上门来大闹一通,老爷子才发现原本存钱的罐子空空如也。

为了还债,家里能变卖的都变卖了。八亩良田只剩下一亩,猪圈里的猪,棚子里养的鸡鸭,家里尚能用的桌椅板凳、锅碗瓢盆,全都被讨债的抵现带走。

再加上陈三郎是染了脏病死在外头的,按说不能迁回自家祖坟。陈老爷子贴上自己的棺材本,求爷爷告奶奶地找族里有声望的长辈说道了好一通,这才让族里同意他回来。

这一轮下来,陈家几乎倾家荡产。

之后熬了整三年,日子才稍稍好上一点。但和从前完全不能比,顶多称得上是不至于饿死。所以哪怕是过年这种时候,有口稠粥,也都紧着能下地干活的男人吃。

像原身和小果这两个本就不受宠的,大多时候连口稀的都蹭不上。夜里饿得睡不着,只能爬起来往肚子里灌凉水。憋个水饱,才能勉强睡上一会儿。

姜姀从二十一世纪穿来,身边的孩子们个个儿丰衣足食,哪有为口吃食发愁的时候。再看小果,一整个面黄肌瘦,身量上看起来尚不及幼童,可不就是营养不良闹的。

忍下心酸,姜姀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小果不怕,吃完了以后还有。娘向你保证,以后绝对不让我们小果再饿肚子。我们拉钩。”

小孩子倒是好哄。听完这话,登时收了脸上的忧虑,伸出脏兮兮的小手:“我相信娘,娘是最厉害的。”

饥饿不等人。姜姀迅速动身,很快把陶釜和破碗清净。又打了一釜子溪水,在溪边淘米。

淘米水可有大用,只是眼下没有多余的容器。想起来分家带出来的还有一把柴刀,坡上就是现成的竹林。

她砍下两根竹子,一部分劈开作柴火用,另外的竹节部分砍断了做成竹筒杯,把淘米水装在里头,浸上破麻布。

“淘米水可以除霉,一会儿这个麻布就干净了,到时候用来擦洗屋子正好。来,先洗手,手指甲缝里那些泥巴好好搓搓。再把这些个竹筒子和竹叶都拿回去,一会儿吃粥的时候都有用。”

小果得了召唤,屁颠颠地走到溪边,按照姜姀的指示乖乖照做。

接下来就是摸寻石头了。屋子里虽然有灶台,但灶上没锅,目前只能将就着在外头搭个简易的先用用。

溪边碎石不少,但大块的平整的,可以用来搭灶台的却不多。姜姀挑拣了好一会儿,集齐了一堆,用背篓装着背回去。

原本还发愁怎么生火呢,老天爷眷顾,让她在溪边淘摸的时候找到了两块燧石。这下好了,万事俱备,可以开始煮粥了。

小果眼巴巴地等,终于等到姜姀把所有材料备齐。

“娘,我来生火。”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果洗衣做饭样样都会。但今日刚下过雨,竹叶还有点泛潮,竹片也是新鲜带水分的,生火就显得颇有难度。

姜姀并不催促,看小果急得眉头紧锁,只淡淡说了句:“慢慢来,不着急。”

小果咬着牙,手里拿着燧石尝试了一遍又一遍。最终生上火的时候,激动地在原地窜得天高:“娘,我做到了。”

姜姀张开双臂,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趁烧水的功夫,姜姀没停下,用剩下的竹竿和竹枝做了把笤帚。

笤帚做到一半时,陶釜里的水咕噜噜地煮开。米粒儿已经下锅,像开花似的在釜里绽开。香气满溢出来,勾出了两人肚子里的馋虫。

姜姀瞄向小果。小小的脑袋凑在陶釜旁,嘴唇紧紧抿住,一个劲地咽口水。

她自己也没好到哪去。可能是这具身体饿得通透,这会子一心只想米粥快快煮熟,然后痛痛快快地喝上一海碗。

这般想着,再低头看去,陶釜里的白米粥已经浮上来厚厚一层米油。文火在下头煨着,她用竹筒子盛了,先给小果一碗,叮嘱她吹凉了再吃后,自己也盛上来一碗。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