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第 100 章 逆臣(2/2)
早上,她捡到这只饿得头脑发昏貍花猫,想给小猫钓鱼吃。
应子清拿了长竿,分给刘之衍一支,说两人比赛,看谁钓的多。
一会儿的功夫,刘之衍钓上来三五条小鱼,应子清一条都没钓着。
刘之衍教她,说手稳竿稳,等着就可以了。
应子清照做了,还是钓不上来,她气恼也没办法,只好认为聪明人做什么都很容易。于是应子清抱着小猫,等着刘之衍钓足了今天的食物。
刘之衍看着她和小猫两个,眼巴巴地指望他,只好握着鱼竿,继续给她们钓鱼。
一刻钟过去,刘之衍察觉到鱼竿在晃动,轻轻一提,活泛儿的小鱼扑腾着,落在地上。
收鱼竿的动作,利落优雅极了。
在一旁守着的苍凛等人,情不自禁流露羡慕的神色。
钓鱼容易,要做到这样气定神闲的姿态,跟脸和气质,有很大的关系。
貍花猫机灵,从应子清怀里跳出去,伸爪子按住小鱼叼起,一眨眼跑远了。
应子清笑了,站起来拍掉身上的猫毛:“没良心的小猫!”
刘之衍看着她,眼眸带笑。
他们避逃在此地呆着多时,每日有大的小的糟糕消息传来。应子清叫他钓钓鱼,顺一顺心情,他照着做,是好了不少。但如果是按他自己的意思,和她亲密一会,他的心情可能会更好。
应子清回头,冲薛正源行了一礼:“宰相,久候多时了。”
刘之衍放下鱼竿,对薛正源道:“进来。”
几人进了一间茅草屋。
门一关上,只有一豆油灯,暗暗的。
薛正源跪下行礼,站起身后,他仍是默不作声。
刘之衍问:“薛宰相,今日,你见到我父皇了吗?”
薛正源摇头:“没有。”
刘之衍又问:“你最后一次见到我父皇,是什么时候。”
薛正源闭了闭眼,叹息道:“已经是一个月前。”
刘之衍看着他:“三天前,有一道‘责令太子自裁’的圣旨送往前线,这道圣旨,经过薛宰之手吗?”
薛正源有一丝意外,又有一丝了然,他缓缓摇头:“微臣并未见过。”
刘之衍正色:“我乃圣上亲手所立的太子,于天地宗庙前冠礼的储君,我即是王道正统。如今局势诡谲,父皇情况不明,我疑心有奸佞作祟。请宰相协助我查明真相,救我父皇于危难之间。”
薛正源的沉默,比茅草屋里的阴影还沉重。
真相?这种真相有什么好查的。
事情不是这么做的。
搁在徐常明案头上的是凤印懿旨,所以徐将军会拉住宰相,询问对方的意思。
若是皇后拿出的是玉玺,徐将军与其他统领,十万禁卫军手中的长矛,就会对准太子。太子再如何三头六臂,也只能束手就擒。
但刘之衍接下来说:“我需要你帮我一个忙,以宰相的名义,给朝中重臣世家,送去一封信。”
薛正源擡起眼。
刘之衍继续道:“让他们到我这里来,与我会晤。”
薛正源听懂了,也听明白了。
他心中有一个问题,但他不敢问,或者,自太子从边朔城秘密返京,有些事就不必问了。
“微臣领命。”薛正源苍然一肃,叩头领旨。
夜半时分,轻巧的马车,一辆接一辆,抵达宰相府邸。
从马车里下来的人,无一不是身披夜行衣,在夜色的掩饰下,他们身影一闪,钻入小门之中。
宰相府中的侍从严阵以待,他们刚有人进来,就有侍从上去引路。
一间屋前,站了许多一样身穿夜行衣的人。
他们彼此相识,一看,便认出对方来了。
不过,此时不是寒暄的时候,他们彼此点个头,算是打了招呼。
太子借宰相之手,递出相邀密信。信中空白无一字,但他们这些老狐貍不需要看,心中都明白,太子要他们站队。
愿意出现这里的人,差不多表明了自身的态度,他们愿意追随太子。
太子一个个把他们叫进去,单独谈话。
每一个出来的人,满头凝着汗,腿都有些发软。
应子清觑了眼站在太子身后的徐常明,以及一干将军。
他们站在太子身后,表明长安城的十万禁军,都站在太子身边。
刘之衍明目张胆亮出他的刀,等于是说,哪个世家,哪个大臣,谁敢在这个时候唱反调,谁就等着成为刀下亡魂。
这些人见过太子之后,都忍不住庆幸,幸好来了……
不然,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谢言昭的父亲,谢博容是最后一个到。
谢博容站在门口等了许久,刘之衍早知道他来了,却是最后一个叫他进去。
向太子行了礼,谢博容站在灯影之下,眉目清明:“微臣并不是来表忠心,而是想问一句话。”
刘之衍没有作声。
“假如,太子所行之事顺利,圣上果真安然归来,问起这段风波。”谢博容平和地看着他,“站在太子一侧的臣子,如何表明我等不是逆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