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第 101 章 不见了(2/2)
“那就是没见着圣上!”徐常明逼问。
“是!”司徒捷冷然。
徐常明和队里的程飞对视一眼,他慢慢笑了:“司徒将军,我们做事与你们御前侍卫不同,我们认令,更要认人!光有一张令牌,使唤不动我们!”
徐常明后退一步,命令:“把这群御前侍卫,给我拿下!”
冬夜下雪夜,长安城的大街上,御前侍卫与禁军,刀兵相接。
百姓们早闻得此处有官兵争吵,无一人敢出来凑热闹,全躲在街坊里,一丝声音也不敢出。
兵器击砍的声音,像裂开的寒冰,听进耳朵里,让人情不自禁发抖。
打斗声持续了很久。
结束的时候,街坊里,仍然没人敢打开门窗,察看一二。
要变天了。
寅时,日与夜交替之际,天还黑着。
数百位大臣,穿戴朝服,以薛宰相为首,立在宫门前相商,只等着宫门一开,他们便闯进去。
吱呀一声,大明宫宫门开了,一众身穿明黄服饰的太监,高举火把,快步走出。
柴高玄珍重将一方描金漆盒,举过头顶,送了出来。
“圣上有旨。”柴高玄朗声道,“请诸位大臣接旨!”
薛正源迟疑片刻,终是在雪地跪下接旨,其余朝臣面面相觑,相继下跪。
“遗诏。”柴高玄吐出两个字,薄薄的白气喷洒在天地之间,“……立刘弘煦为储君,窦太后参议军国重事……窦永望、窦宛阳晋封为辅国大将军……”
薛正源擡起脸,苍白的唇颤了下,反问一句:“……是遗诏?”
“是,”柴高玄躬身,毕恭毕敬,将圣旨递与薛正源,“宰相,新君即位,还请诸位大臣同心同德辅佐才是。”
薛正源没接,只是苍然间,淡淡雪花落在他的眉宇之处,将他衬得沧桑。
“徐常明。”薛正源低声唤道。
徐常明走上前,答应道:“是。”
“去开城门吧。”薛正源沙哑道,“去迎真正的新君……”
徐常明神色肃然:“臣等这就去。”
永安城门前,旗帜猎猎,万数士兵严阵以待,兵刃在将明未明的晨曦里,泛着幽幽寒光。
他们在这里等待许久,骏马不住刨蹄嘶鸣,喷出丝缕热气。
刘之衍身披纯金盔甲,骑着月影,领着队伍立于最前方。
冬天太冷了,细雪纷飞。
应子清只觉得长睫上凝了雪珠,眨一下,就融化了,她望着城门发着呆。
自那次受到伏击后,永安城门还留着大火焚烧后的黑印,还有投石机砸破的痕迹,一直未能修补。
应子清看着这些破损的砖石,还能回想起,那天的火势和密集的箭雨,是何等可怖。
“应少傅,您不紧张吗?”苍凛骑的骏马和他一样不老实,前前后后左右晃荡,他跟着仰头四处乱看,“你在看什么啊!”
“在看城门怎么还没有修补好。”应子清闲闲问着,“朝廷的人也太懒了。”
“开了春,应该就修好了。”晏亦海说。
“我们自打返回长安,每一步都让我感觉踩在钢丝上。”苍凛唏嘘,“如果不是太子那句‘箭在弦上,你没有选择’,恐怕徐将军还会继续犹豫。徐将军这一步棋,走得太关键了!”
程飞点头:“当夜,那些文武百官来了,本来心不定,看到徐将军的刀,也都吃了定心丸。”
在薛正源拜访茅草屋后,刘之衍命人去把徐常明请来,他要赶在会晤前把这个人争取下来。
应子清就笑了,刘之衍问她笑什么,她说:“我早说过,不需要为你担心。”
这句话,第一听的时候,他就不太喜欢,再次听到,刘之衍眼皮跳了下。
城门那一边,徐常明嘶吼遥遥传来:“……安景王乃乱臣贼子,有谋逆之心!他的孽子如何有资格称帝?!此遗诏破绽百出,定是佞人矫造!诸位将领,随我一起,共迎真正新君!”
“开城门!”众将军一声大喝。
长安城最重要也是最正式的永安城门,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徐徐打开。
应子清望着刘之衍挺拔的背影,微微叹息。
窦皇后只要拿出这道遗诏,就彻底输了。
刘之衍骑着月影,他身后的铁骑如不可阻挡的洪流,汹涌驶入。
窦皇后手中只有寥寥御前侍卫,他们手持刀剑,但根本不能与禁卫军相抗。
御前侍卫一行人,像一只脆弱的竹节,啪嗒一声,折了。
宫门染了血,顺着宫阶蜿蜒滴淌,在寒冬腊月的雪地上,氤氲着热气。
刘之衍下了马,以薛宰相为首,大小世家,文武百官,把满地的雪踩成肮脏的暗红,簇拥众望所归的太子,进入大明宫。
在宫门前,刘之衍忽然止步,回头找了下。
一直呆在他最近位置的应子清,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