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8(1/2)
048
前些年,先帝抱恙,膝下皇子争位白热化,又有外族掺和,朝政动荡不安,新旧势力交织,天下不稳。
四平帮和司命楼等一批门派正是利用此时机,以官府做靠山,扫平对立的小门派,一举发展壮大。
正当这些门派如日中天之时,先帝驾崩,三皇子继位。
新帝登基后,立即着手整顿,那几年,朝廷上下风声鹤唳,不断有大小官员被拔起,连带江湖也平静不少。
可并非所有人都懂得审时度势,尤其一些横行惯了的江湖门派,很难再把规矩放在眼里。
而苏州历来是繁华之地,商贸发达百姓富庶,江湖门派也多。
门派多了,江湖人就多了;江湖人多了,就容易起乱。
这个时候,若官员有本事,又足够强势,尚能压制,反之,只会令那些人更加肆无忌惮。
谢知非之前的苏州知府,是后者;
而谢知非,是前者。
他是读书人,科举入仕,虽不至“手无缚鸡之力”,也是文文弱弱,其实为人却是相当强悍,让拉拢他的江湖人吃了无数闭门羹不谈,但凡触及律法,无论你是谁,一律不给面子。
江湖人习惯以武论“道”,可真要说起来,没几个敢明目张胆地和朝廷对着干,朝廷手握兵权,其中也是高手如云,加上新帝的为人,真要打起来,这些人讨不到半分好处。
从前的知府得了好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便罢了,谢知非不吃这一套,他们也不敢明着做太过。
就这样,苏州表面平静了许多。
不过,这不代表他们不会暗中行事,左右谢知非抓不到证据,也没法拿他们怎样。
没过多久,有两个门派因为抢生意起了矛盾,不知怎么发展的,从吵架发展到动手,一个没留意,伤了好几个路过的百姓。
人家过日子过得好好的,无缘无故被波及受了不轻的伤,更加上不少人本就对江湖门派有诸多怨气,纷纷气愤不已,当即跑衙门告状去了。
结果衙门前往拿人时,门派中人却道掌门出门办事,他们只是徒弟,没资格做决定,后来又说要抓的人被掌门带出去了,不在,云云。
反正就是不让官差把人带走。
谢知非听到汇报,气得脑袋都炸了,选了几个武艺高强的,准备亲自去把罪魁祸首给抓回来。
还没出门,就有人跑来禀报,说门前被扔了几个人,他们已经询问过,正是知府要捉拿的对象。
这件事是一个开端。
那之后,陆续又发生过几次类似事,大多是江湖人起矛盾伤及无辜路人,谢知非在处理时也都同样受到阻挠,严重的几次,连谢知非自己都差点被砍。
但每一次,伤人者很快就会被五花大绑,或丢或扔在府衙大门外,接受路人围观后,再被拖进去受审。
谢知非明白,是有人在暗中相助。
不仅如此,他还发现,那些门派渐渐安分了不少,而且不是先前那种表面安分私底下乱来的假安分,而是真真实实、似乎被某种东西束缚、不得不规矩下来的感觉。
时间越久,这种感觉越明显。
不止苏州,其他地方,也是如此。
谢知非为人精明,也有江湖上的朋友,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内情,其中涉及江湖势力划分和争斗,十分复杂,但对于朝廷而言,这无疑是好事。
而对方似乎也是这样想的,平日里除了帮官府抓一些漏网之鱼,并不干涉其他事务。
两厢彼此合作,也彼此对立,反而让整个江湖,真正平静许多。
天下安定,对大部分人而言,是再好没有的事。
但对被限制了“能力”,或者说被压制住的一部分来说,则是恰恰相反。
这部分人中,有一些碍于各种原因,无法动手,只能把恨意放在心里自行消化;而另外一些,则直接的多。
头些年,谢知非遭遇的明枪暗箭,连他自己也弄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回了,不过他为人谨慎,府里侍卫也武功高强,因此一直平安无事。
这几年,大概是形势稳定,那些门派折腾不出什么,一个个都安分守己,谢知非的日子也宁静下来。
不过前些日子,苏州出了件大案,谢知非忙着调查,已经两三日没有好好休息。
实在太累,精神难以集中,谢知非放下手头事,准备洗个澡,好好睡一觉。
推开卧房门,眼前忽然亮起灯火。
谢知非一愣,听到有人对他说:“知府大人,总算回来了。”
“你是谁?”谢知非看着眼前人,“来我房间作甚?”
对方道:“我家主人素闻知府大人清廉之名,仰慕已久,怎奈大人眼高于顶,对我家主人的邀请看都不看,我家主人无法,才命我前来邀请知府大人。”
谢知非又不是傻子,如何不明白其中深意?
他立即怒了:“此乃本府家中,尔等是什么人,竟敢随意闯入,还口出狂言?!”
对方道:“大人莫要动怒,我家主人……”
“狗屁主人!”谢知非破口大骂,“再不滚开,休怪本府手下无情!来人……”
谢知非晕过去之前嘴巴还张得老大,心想,王八蛋,竟敢对本府用迷药,呸……
不知过了多久。
“谢兄、谢兄。”
谢知非迷迷糊糊。
那个声音又喊:“谢兄,快醒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