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2)
转过天,一大早,白嘉轩就把秦浩从温暖的被窝里拽起来。
“浩儿,快去洗把脸,吃了早饭该上学堂了,今日第一天上课,别误了时辰。”
秦浩擦了擦眼睛,穿上衣服,起身去洗漱,一旁的白赵氏见状心疼不已,嘴里不住的埋怨。
“白家又不是没有地方当学堂,偏他摆架子要我娃天寒地冻冒着风雪走那么远山路过去……”
白秉德闻言瞪了她一眼:“少在那胡咧咧,辰熙这是为了锻炼浩儿,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妇道人家懂个什么。”
白赵氏被骂了也不敢回嘴,只能闷头去到厨房看着灶火。
吃过香喷喷的手擀面后,秦浩迎着风雪出了门,白嘉轩站在门口叮嘱:“好好念书,别惹你姑父生气。”
“知道了达,你回吧,外头风大。”
白嘉轩望着秦浩小小的背影不免有些心疼,但作为白家下一任继承人,他需要为白家的未来狠下心。
秦浩迈着小短腿踩在厚厚的积雪上,发出阵阵咯吱声,路过鹿家没多久,就听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鹿兆鹏戴着一顶羊皮帽,小脸被冻得通红:“白浩,你路过俺家咋不叫俺。”
“我不叫你,你就不去上学了吗?”
鹿兆鹏挠了挠额头:“那肯定不会。”
“那不就结了。”
“可是,咱俩一块上学,不是还能有个伴吗?”
“没有伴你就不上学了吗?”
鹿兆鹏:……
闷了半天,鹿兆鹏忽然开口:“你是不是对我有意见?”
意见大了,不得不承认,鹿兆鹏的确是个立场坚定的革命者,但在对待身边亲人时,却极其冷血。
他明明不喜欢冷秋月,也清楚自己即将参加的事业不能有累赘,但他为了让爷爷和父亲保住脸面,还是选择了跟冷秋月拜堂成亲。
他明知道冷秋月是个极其传统的女子,却总向她灌输所谓的“婚姻自由”,一次次的要跟冷秋月离婚,甚至残忍的拒绝了冷秋月只要一个孩子的卑微乞求,在这个年代,女人只要有了孩子就有了希望,他却连这么一点希望都不给冷秋月留下。
可以说冷秋月的悲惨命运就是鹿兆鹏一手造成的。
其次,他明知道弟弟鹿兆海对白灵一往情深,甚至连性命都可以不要,却偏偏跟白灵假戏真做,还怀上了自己的孩子,最后还让鹿兆海护送白灵出城。
可以预见鹿兆海当时在看到肚子隆起的白灵时会是怎样的心碎。
还有黑娃,如果不是他撺掇黑娃打土豪,田小娥也不会有后来的悲剧。
可以说,但凡是跟鹿兆鹏粘上,就没一个好下场。
“到了。”
就在鹿兆鹏愣神之际,秦浩已经进了朱家大门。
“浩儿,冻坏了吧,快喝口热茶暖暖身子。”
“谢谢姑姑。”
朱白氏伸手拨掉秦浩帽子上的雪花:“这孩子,跟姑姑还客气什么。”
“师母。”鹿兆鹏恭恭敬敬给朱白氏行礼。
朱白氏微微点头:“你也喝口热茶吧。”
“谢师母。”
堂屋前已经摆上两张小桌椅,等秦浩跟鹿兆鹏落座后,朱先生迈着步子从书房出来。
“三字经你们可都学过了?”
鹿兆鹏站起身,恭敬道:“回先生,学过一些。”
朱先生看向秦浩。
“学过了。”
“里面的典故都通读了吗?”朱先生又问。
鹿兆鹏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秦浩则是微微点头。
“既然你说典故都通读了,那我考考你: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是什么典故?”
“孔融四岁时,有一次,父亲拿一些梨给他们兄弟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
朱先生微微颔首:“那你们觉得孔融做得对吗?”
鹿兆鹏立马道:“做得对。”
“哦,为什么?”
鹿兆鹏一下就被问住了。
朱先生轻轻摇头:“你一定是觉得就连书上都记载了,肯定就是对的,要不然也不会流传下来。”
鹿兆鹏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朱先生看向秦浩:“你觉得呢?”
“无关对错,不过是孔家自导自演的一出戏罢了。”秦浩淡淡回答。
“哦,怎么说?”朱先生来了兴致。
“东汉时期,选拔官员靠的不是真才实学,而是名望,世家大族为了让自家孩子能够顺利做官,往往会请一些有名望的人来吹捧,孔融让梨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不在故事本身,而是孔家乃是衍圣公一脉,掌握了舆论话语权罢了。”
朱先生闻言抚须而笑,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虽无实据可考,但你小小年纪想到这一层,已然难得,不过你可知这番话若传出去,怕是要被那些腐儒骂作'离经叛道'!“
“先生既说他们是腐儒,又何必在乎他们狺狺狂吠?”
朱先生一阵摇头:“你啊,往后这等离经叛道之言,在课堂上说说便是,莫要在外宣扬,需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多谢先生教诲。”秦浩深施一礼。
朱先生转头看向鹿兆鹏:“读书不是让你照本宣科,古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要学会思辨,否则很容易就会如那帮腐儒一般,整日只知之乎者也,百无一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