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9章 王大嫂的劝慰(2/2)
王大福不知该如何接话。潘小安到了今时今日这个地位,能和他说话的人,已经不多。
“唉”王大福长叹。
“咱们跟着小安得了财富,得了名望,得了荣耀。你给我记住,谁都能恨他,咱们不能。谁都能背叛他,咱们不能。
不止你要跟随他,咱们王家的后人都要跟随他。”
富贵岂是易得,谁家不曾舍身?
“想那大宋朝,杨家一门忠烈,佘老太君也不过是个一品诰命。
他家的显赫,比起咱们差的实在太远。小安出征在外,让你监理安国。遍看古今,怕也找不出第二个。
你要对得起他的信任啊。”
王大福何尝不知。他每日勤于政务,就是为了报答潘小安万一。
王大嫂这一晚说了很多话。
等到天亮,他们从溶洞里走出来。
“月如,既然小安有安排,就遵照他的安排做吧。”
“嫂嫂”
“我知你心底善良。你莫被悲伤淤愤了心情。以后的路还长,还是要保重身体要紧。”
人活的岁数大了,心也就变得刚硬。眼泪越是容易流淌,反而悲伤越容易排遣。
谁都会离开,只是早与晚。
金州府码头。
驿站马棚里的马,一匹匹精神抖擞。它们都是传递消息的驿马。
金州府百姓自觉的将驿路闪出,只为让消息传达。
百姓们根据马蹄声,就知道战争是不是胜利了?
因为报捷的战马,它的马蹄声总是轻盈而动听。
“报,江口大捷。”
金州府百姓搞不清江口是哪里?但第二日的安国日报就会有详细的说明。
江口大捷!百舸争流展神威,烟火传讯破敌袭!
“报,哭野河渡口大捷!”
哭野河不哭,浮桥托巨龙。百万雄师逐西北!
龙柔深谙标题之道。她办报社已经办的得心应手。
安国日报刚一面世,就会被抢购一空。这其中酒楼,茶馆,戏院,还专门有个环节叫做每日读报。
想要听前线的战事,想要知道安国发生的奇妙故事。那就等着听读报。
报纸的流通,让百姓对家国方针有了最直观的感受。
他们是安国的国民,对安国的事务有了参与感。
这一份认同,大大增加了他们对安国的爱。
而能当一名读报员,成了年轻人最欢迎的职业。
读报员不限男女。但对学历与口齿有严格的要求。
学历放在第一要位,这无可厚非。你总不能连字都不认识,就去读报纸吧。
知识不够渊博,对报纸里的精神和含义就不能准确的传达。
这些都需要学历做支撑。
再就是口齿清晰。说话像含着面疙瘩,说话咕噜咕噜的,能行吗?
说话要字正腔圆,声音要醇厚响亮。尖声尖调,嗲声嗲气都不行。
除了这两条之外,就是要气质好,形象佳。
西门庆和武大郎坐在一起,在不看人品,不看财富,不看学问的时候,谁都会多看西门庆一眼。
很多时候,你不得不承认,长的好确实是优势。
为此,龙柔还专门开设了一个培训班。专职培训播报员。
而一旦成为播报员,就有了成为明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