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2章 赢得博弈(1/2)
王珪也不是第一次来翠微宫了。
整个翠微宫依山而筑,殿宇错落,飞檐翘角隐于苍松翠柏之间。
正值盛夏,山间薄雾缭绕,石阶两侧青苔暗生,偶有鸟雀掠过檐角,鸣声清越。
上一次来,王珪心急如焚的在山脚下等了一宿。
如今再来这里,虽然相隔的时间不多,却又是另外一种心境了。
低头看着自己怀中抱着的檀木匣子,纵有万般不舍,祖宗基业,可是,时势如此,半点不由人。
马车停在山脚下,车夫小心翼翼的扶着自家主君从马车上下来。
王珪的一只手搭在车夫的胳膊上,一只手,仍旧紧紧的抱着怀中的木匣子。
站在山脚下,望了望通往山上宫殿的台阶,王珪示意车夫在山下等候。
而后,王珪便迈开步伐,拾级而上。
此番面圣,不似上回,心急如焚了。
王珪的步履沉稳,如同护着宝贝一样护着怀中的匣子,通往山上的路,皆有千牛卫守卫,禁军肃立,甲胄哪怕是在灼热的太阳底下,都泛着一层寒光。
正式到了山门处,王珪被拦下。
查验过后,才继续放行,而千牛卫又有将士,赶紧上山通报。
含风殿内,沉香的香气淡淡的弥漫在整个殿中,令人头脑清醒,金丝幔帐低垂着,李世民坐在案前,执笔批阅奏章,眉宇间英姿勃发。
“陛下,千牛卫来报,王珪求见,已经上山了。”王德小心翼翼的汇报着。
“看来事情是办的妥帖了,直接让他进来吧。”李世民回应着。
“是。”王德应声,招呼了殿内另外候着的一名小内侍,让他去殿外候着,等到王珪一到,就引他到殿中来面圣。
又等了约莫有一刻钟多,王珪便已经行至含风殿外。
刚要开口与内侍说话,那内侍便拱手行礼。
“陛下旨意,请王侍中入殿。”
王珪微微颔首。
方才上山的时候,千牛卫的人上山禀报,他看到了。
只是他年迈,行动自然比不得千牛卫那般敏捷,能够早他许久来与陛下告知。
王珪理了理自己的官袍,迈步走进了含风殿。
“臣王珪,拜见陛下。”
李世民放下手上的朱笔,抬眼看向王珪,目光如深潭静水,不辨喜怒:“王卿免礼。”
王珪直起身子来,却是未抬头,只双手奉上木匣,沉声道:“臣不负陛下使命,今日前来,是为交还盐铁之权。”
李世民眸光微闪。
“你们,太原王氏的盐铁之权?”
王珪沉声应道:“回陛下,还有荥阳郑氏。”
李世民抬眼示意王德。
王德走下台阶,从王珪的手里接过檀木匣子,折身返回到台阶下,招呼了两名内侍,将匣子打开查验。
查验过后,这才捧着匣子,来到李世民的面前,小心翼翼的将匣子奉上。
李世民敲了敲桌面。
王德意会,将下子放在了李世民面前的桌案上。
李世民倒是没有去看那匣子。
“听说上次王卿回去,教训了家中长子,还气病了,休养了好些天。”
王珪连忙行礼。
“多谢陛下挂怀,老臣,已无大碍,先前老臣犬子无状,妄议朝政,若是老臣回去,还不加以管教,日后恐还会酿成大错。”
李世民的脸色这才缓和了一些,脸上露出几分微笑。
“此番,家中犬子惹出祸事,老臣年迈力衰,教子无方,愧对朝廷,有负圣恩,无颜面对陛下,故请辞此职,以让贤能。”
李世民轻笑一声,笑意不达眼底。
“王卿素来勤勉,何来力衰之说?至于家中后辈,年轻气盛,说几句,打也打了,罚也罚了,这件事,就此揭过吧。”
“王卿也莫要再提什么请辞的话了,大唐,还需要王卿这样的有能之士。”
双方之间,你来我往,此事,倒也有了个体面。
至于郑家,王珪来翠微宫,转达了郑家的意思,但是正式的请罪的奏章,还是需要郑家人亲自送来的。
还有就是陛下与郑家之间,王珪就不好掺和了,只能说,他依旧只是个中间人,将事情办好了,将话说到了,就足够了。
事情谈妥之后,李世民安排王珪在翠微宫住上一宿。
翠微宫距离长安可不近,这会儿已经是傍晚时分,王珪现在离开,可赶不回长安城。
先安排他住下,等明日一早,再启程回长安。
王珪离去后,殿内沉香渐散,李世民仍坐于御案前,指节轻叩紫檀木匣,神色晦暗不明。
“传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他忽而开口,嗓音低沉。
侍从领命退下,不多时,三人踏着暮色来到了含风殿,步入殿中,拱手行礼。
长孙无忌意气风发,步履沉稳,目光如炬,关于盐铁的事情,他们早就已经将自家处理妥当。
而这件事,涉及到世家的盐铁权利回收,长孙无忌自然高兴。
至于房玄龄,面色如常,倒是不见有什么异样。
而杜如晦,面色微白,但是脊背依旧挺直。
李世民抬头看向三人。
招呼着三人进了内殿。
君臣围坐在一起。
“克明,身体可还好?”李世民关心的看着杜如晦。
“托陛下洪福,臣身体还好,只是最近苦夏,天气炎热,胃口不是很好。”
“那就让尚食局的人,给你做些你喜欢吃的,朕会让王德跟尚食局说一声的。”李世民说道。
“多谢陛下。”杜如晦面露感激。
李世民让王德将那木匣子端到了这边,推到三人面前。
“方才王珪来过了。”
长孙无忌面带微笑。
“盐铁之事,妥了?”
李世民笑了笑。
“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