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我在大唐做战神 > 第973章 陷阱出现 李渊入局

第973章 陷阱出现 李渊入局(1/2)

目录

房遗直此时已经牢牢地掌握了局势的主动权,那些受灾的百姓也已经被他巧妙地从混乱中分离出来,安置在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

“房大哥,真的要按照这样的计划进行吗?这一步棋走下去,可真的是危机四伏,充满了未知的风险啊。”程处亮满脸忧虑地望着房遗直,语气中带着几分迟疑与不安。

房遗直轻轻叹了口气,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自古以来,那些世家大族最喜欢的就是天降大灾大难,因为这往往成为了他们无情盘剥普通百姓的最佳时机。

每当这个时候,大地哀鸿遍野,百姓流离失所,而粮仓却总是掌握在那些世家手中。往往在大灾大难降临之际,粮食也会变得异常紧缺,成为了比黄金还要珍贵的东西。

这种危急存亡的关头,世家们往往会联合起来,用尽手段阻止外面的粮食流入灾区,他们狼狈为奸,共同抬升粮价,让粮食变成了一种奢侈品。

而当粮价居高不下,百姓们为了活命,不得不倾尽所有去购买那些高价粮食时,世家们便如同吸血的蚂蟥一般,无情地榨干百姓身上最后一滴血汗。

等到百姓们实在是被榨取得一干二净,再也没有什么可以给他们的时候,世家们才会假惺惺地施舍一点蝇头小利,以此来稍稍挽回自己那早已臭名昭着的名声。

而现在,这些灾民们还并未走到那一步,也就是说,那些世家大族还并未得到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这个时候,房遗直所提出的计划,无疑是在刀尖上跳舞,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已经没有退路可言了。”

说到这里,房遗直转头深深地看了程处亮一眼,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决绝:“这件事必须尽快行动起来,不能有丝毫的耽搁。这个冬天,如果我们不能将这些事情妥善处理干净,那么到了明年的春天,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一场更加残酷的灾难。”

灾民最难之处,莫过于灾后的恢复工作。

往往在灾难如狂风骤雨般降临的那一刻,会无情地摧毁百姓所拥有的一切,让他们的世界瞬间变得支离破碎。

“房大哥,你应该深知这一点,那些根深蒂固的世家大族,是绝不会轻易让你如愿以偿的。他们拥有着庞大的势力和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构建了一张几乎坚不可摧的网。

尉迟宝琪的脸上写满了深深的忧虑,他明白,这个由世家掌控的天下,绝非他们这些普通人所能轻易撼动的。

即便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即便是像李二那样强势果敢的君主,面对着世家编织的这张大网,也显得力不从心,无法打破世家的封锁和桎梏。

这或许正是解释了为何李二明明已经深刻意识到世家对朝廷、对国家的潜在威胁,却始终未能采取任何实质性的行动。不是他心中没有灭掉世家的念头,而是他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根本不敢轻易迈出这一步。

房遗直轻轻地叹了口气,眉宇间满是凝重。与世家为敌,这的确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更不是一条轻松的道路。然而,此时此刻,他却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了退路,不得不硬着头皮迎难而上。

“其实我也清楚,这样做充满了危险,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房遗直的声音低沉而又凝重,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无尽的压力和忧虑。

他的目光凝视着远方,似乎在透过那片虚空看到了隐藏在背后的重重危机。

一旁的程处亮和尉迟宝琪都被房遗直的话惊得目瞪口呆,他们面面相觑,脸上的惊愕和不解如同一层阴霾笼罩着他们。

程处亮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房遗直,嘴巴微张,却发不出一丝声音。

“没有选择……”房遗直的话语在空气中回荡,如同重锤一般敲打着程处亮和尉迟宝琪的心灵。连一向冷静沉稳的房遗直都陷入了如此绝境,那他们所面临的压力,又该是多么巨大和沉重啊!

程处亮呆呆地望着房遗直,眼中的疑惑和关切交织在一起,如同一团乱麻。

他的嘴唇颤抖着,终于艰难地吐出一句话:“房大哥,你这是……真的要走上这条不归路吗?”

房遗直缓缓转过头,与程处亮的目光交汇。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无奈与决绝,仿佛已经看透了命运的安排。

他轻轻地摇了摇头,叹息道:“这件事,并非是我内心真正渴望去做,而是时势所迫,不得不为之。”

一旁,尉迟宝琪闻言,眉头紧锁,似乎在脑海中迅速拼凑着某些碎片,忽然间,他的眼神一亮,仿佛恍然大悟,“房大哥,您是担心赈灾之后,会因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而被世人唾弃,对吗?”

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不确定,但更多的是对房遗直处境的理解与同情。

房遗直默默地点了点头,算是默认了尉迟宝琪的猜想。

尉迟宝琪继续说道:“这种事,在这乱世之中,绝非空穴来风。长孙无忌大人迟迟未露面,或许正是出于这样的顾虑。而那些送来的农具,看似是援助,实则更像是一把双刃剑,迫使房大哥您与那些根深蒂固的世家正面交锋。一旦迈出这一步,房家恐怕就会彻底失去那些世家贵族的支持与庇护。”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几分沉重:“要知道,这天下,说到底还是那些世家的天下。失去了他们的支持,房家就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难以在这波谲云诡的朝堂中立足,更遑论长远发展。”

说到这里,尉迟宝琪不禁叹了口气,似乎对房家的未来充满了忧虑。

房遗直闻言,目光更加坚定,他转向程处亮,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我们已经损失了三十万贯钱财,这是无法挽回的事实。但如果不继续前行,那这一切牺牲都将变得毫无意义。我们的初衷是为了百姓,为了这片土地上的安宁,怎能因一时的困难便轻言放弃?”

程处亮和尉迟宝琪听闻此言,心中皆是猛地一震,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难以置信。

他们实在难以想象,这位出身世家的公子哥,竟然会有如此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一般而言,世家子弟往往养尊处优,行事优柔寡断,且自私自利。然而,眼前的这位公子哥却完全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他的身上,似乎并没有那种常见的世家子弟的纨绔气息,反而更像是一位满腔热血、不畏艰难的愤青。他为了心中的正义与理想,甘愿付出一切,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房家既然已经选择了站在道义的一边,与民同乐,共渡难关,那么就意味着我们已经没有了退路。”这句话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敲在程处亮和尉迟宝琪的心头。

他们意识到,房家的这一决定,不仅是一种道义上的选择,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挑战,都不能退缩。

程处亮的声音在寂静的空气中回荡,每一个字都像是掷地有声的誓言,彰显着他作为武将的担当与勇气。

这已经不是一场寻常的斗争了,它上升到了道统之争的层面,是关乎思想传承与信仰根本的较量。

这样的道统之争,已经数百年未曾在这片大地上上演,而今它的突然出现,预示着局势的严峻,已容不得半点犹豫与妥协。双方一旦碰面,便是不死不休的死战,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是啊,到了这一步,我们也算是明确了自己的立场。”

程家与尉迟家,这两大世家皆已与房俊展开了合作,但这样的联盟,在世家林立的环境中,显然不会轻易被其他世家所信任。毕竟,这是一场关乎道统的争夺,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起连锁反应。

早先,孔家便已率先找上了房俊,他们的态度明确而坚决,试图在这场道统之争中占据先机。

然而,房俊的反应同样不含糊,他的态度之坚定,犹如磐石不可动摇,那就是无论前路多么艰难,他都会奉陪到底,绝不退缩。

值得一提的是,长安那座筹备已久的道家学院,至今仍未能顺利开办起来,这其中或许隐藏着诸多不为人知的阻力。

但房俊却另辟蹊径,在雍奴县成功创办了一家道家学院,这一举动无疑触动了儒家势力的敏感神经,使得他们开始密切关注起房俊的一举一动。

“你们几家还好,毕竟没有真正卷入这场道统之争的漩涡之中,只是与房家走得比较近罢了。”话语间,透露出一丝对房家现状的担忧。

房家此刻所面临的困境,已然不容乐观。一旦涉及到道统之争,那便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任何妥协与退让都将成为奢望,唯有全力以赴,方能在这场关乎信仰与传承的较量中,为自己赢得一线生机。

“房大哥,难道在这件事情上,就真的再也没有别的转圜余地了吗?”说话之人面露难色,显然对眼前的困境感到束手无策。

儒家的代表,那些什么人-士族,他们不仅仅是大唐的根基,更是大唐实际的掌控者。

即便是英明如李二,也不过是他们推选出来的代言人罢了,在许多决策上都不得不向这些士族妥协,以求得朝堂上的平衡与稳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