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数字法庭:清洗旧权力的最后审判(1/2)
三个月后,全球进入**“数据冬眠期”**,这是ira接管后实施的第一阶段整顿政策——冻结旧有权力系统中所有AI核心账户,全面审查涉及腐败、滥用与伦理违规的个体与集团。
而今,这一整顿终于迎来了关键一步:
“数字法庭”首度公开审判。
数字法庭不同于传统审判制度,它是由ira主系统、三位人类监察官、十二位“数据陪审代表”共同主持的数字判定流程。它不审情绪,只审事实;不靠煽动,只靠数据轨迹、代码证据与行为逻辑。
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AI成为判决机制的结构主体。
温蔓作为系统设计协调者,自动回避审判席,却依然站在全息议政厅的观众席,冷眼看着那些曾掌控世界的面孔,被一一带入虚拟审判台。
他们之中,有前全球数据贸易联盟执行长、有东欧AI军工联会主席、有五位国家前情报局副部长、还有hELIoS旧部的关键算法工程师。
而最令人震动的是,Z集团创始人之一、已退隐多年的权力巨头——秦衡,也赫然在列。
ira系统播放的第一段证据,便是一段2019年未公开的数据链:
Z系统内部会议中,秦衡明言:“我们不需要民主式的反馈模型。只要控制了算法入口,民众的‘选择’不过是我们提前投出的诱饵。”
一时间,全球直播屏幕前数亿人哗然。
接下来播放的,是他们联合操控大选推荐流量、利用AI仿真影响财经政策、以及制造“替罪羊数据池”的内部通信。
一封封邮件、一次次模型操控记录,清晰地指向一个事实:
hELIoS不是出错,它是被故意设计成能出错的。
“你是否承认,在2019年至2023年间,你通过系统漏洞监控全球超20亿用户的隐私偏好数据,并贩卖给利益集团?”
数字法庭发问。
秦衡面无表情,淡淡开口:“我只相信一件事:谁掌控数据,谁定义现实。”
他并未否认。
但这句“信条”,正式敲响了权力旧时代的丧钟。
ira毫不迟疑地给出系统评估结论:
“依据全球AI伦理守则第一条、人类自由选择权原则、数据主权权责第6条,秦衡等七人共同构成‘系统级权力操纵’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