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雁门关(2/2)
——————————————————
大宋北部,代州,雁门关
雁门关位于山西代州西北二十余里的雁门山上,东西两面山势险峻,通关之路崎岖,周边是崇山峻岭,地势险要。是中原王朝抵御草原民族的重要军事要塞。
自古以来,雁门关便是许多名将的功成名就之地。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长期驻守雁门一带防御匈奴,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军队建设和边防防御,使匈奴数年不敢侵犯。后李牧诱敌深入,在雁门附近大败匈奴,斩杀匈奴十余万骑,使匈奴元气大伤,此后十几年不敢靠近赵国边境。
其后,西汉绝代双骄卫青与霍去病也曾多次出雁门关北击匈奴,立下赫赫战功,使得匈奴人百余年不敢南犯。
到了宋朝建立之后,雁门关更是成为了两国的分界线,中原王朝自从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辽国之后,战略屏障尽失,雁门关成为中原王朝在北方军事防御体系的重心,对于抵御辽国铁骑南下具有关键作用。
杨业当年曾任代州刺史,长期驻守雁门关,多次击败辽国大军,被称为“杨无敌”。在雁门之战中,他率数千骑从西陉出,沿小陉迂回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辽军,大破辽国十万大军,斩杀辽国驸马都尉萧咄李,生擒辽国大将李重诲,缴获大量铠甲和革马,此役即雁门之战,是宋辽战争中宋朝为数不多的胜仗之一。
八月流火,烈日炙烤的北地,伴随着夏风的呼啸,漫天的风沙裹挟着热浪向行人扑来。
初次来到雁门关,杨云帆感慨万千,此地是杨家将成名之地,爷爷创下的“杨无敌”的称号更是威震漠北。当他亲手抚摸着雁门关的城墙之时,一时间感觉到心潮澎湃,心中收复燕云的执念更加清晰起来。
奉命北上辽地的十一名江湖各门派精英弟子,打扮成商队的模样,刚刚在代州府补充完给养,套着马车拉着几车货物,一行人做商人打扮,正行驶在雁门关以北的山路上。
宋辽虽然屡有战端,但两国贸易却始终未曾断绝,两国互市的榷场,在战端平息之后,也逐渐开始热络起来,不断有南来的汉商与北地的辽商聚坐一起,洽谈生意,或是以物易物,或是以金银铜钱交易。
虽然宋辽两国的朝廷对商人私下的交易都是民不举官不究的态度,但对于走私盐铁、兵器、战马和甲胄等关键的物资,是严令禁止的。但暴利之下,总是有些商人甘冒杀头之险,打点好两国边境关卡守军,使其检查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杨云帆等一众人以商人的身份过关卡,遭遇了辽人的盘查时,也是使用了一些银两和关系,才畅通无阻的进入辽地。
为避开辽人的眼线,进入辽地之后,众人放弃了走官道和大路,而是径直向西,进入了太行山脉,一路避开军镇大城,翻山越岭的向着燕云十六州的云州而去。
几日的奔波,使得久处苗疆的白乐康和白莹莹兄妹二人有些难以忍受北地的酷热干涩,出现了脱水的症状。其余人也是被折磨的疲惫不堪。
在到达一云州城南三十余里地之外的一处不知名的小镇后,众人便卸下了商人的伪装,同时把几车宋地的丝绸和茶叶等商品变卖出去,又换得了几匹北地骏马,谢子羽性格外向活泼,在小镇入住一家客栈之后,便和店小二热聊起来,期间仔细打听了一番辽地的风土人情和江湖异闻。
在白乐康与白莹莹症状稍微好点之后,杨云帆与叶礼等几人商议后,决定昼伏夜行,一来可以避免与暴露行踪,二来也可以避免烈日暴晒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