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辩论(下) 面对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微型……(1/2)
第54章辩论(下)面对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微型……
Debate54
主席:感谢双方辩手,>
正三:对方辩友一直在说抗争能让网络风气变好,我方存疑。我们看到的微型网暴发展成为大型网暴以及全民审判不正是因为这些抗争吗?你骂我我骂你,争吵和冲突似乎永无止境,这是因为没有抗争吗?这恰恰是抗争带来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方认为这是个人道德素质和不同意见的立场决定的。
在群体无意识的网络中,主观言论漫延到了所有的评论区,普通人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审判和评论,如果我们对每一个的攻击言论都进行抗争,我们真的又那么多的精力去做到吗?避开可以将原有的冲突避免扩大化,恶意的评论你可以回击,但是恶意的人你永远无法阻止他继续下一次的恶意。他需要的就是你的反击作为恶意的养分,因为他需要存在感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只要他把你骂跑了,他就会觉得自己是正确的,从而这种恶意不断滋生。如果你选择避开,可能这条评论会被平台检测删除,而那个发布评论的人会觉得自己的言论你根本就不Care,他反而会变成一个格格不入的小丑。用构思回应和与攻击者进行周旋反抗的时间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才是避开的核心。
其次,对方辩友又说正确的事情总是正确的,可是我方提出的后真相您方有过解释吗?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住在网络上和别人对线,本来拉黑举报就能解决的事情为什么要将事态扩大化呢?从粉发女孩到刘学洲,从武汉的糖水爷爷到拜托外卖小哥送菜的女子,我们见过太多的恶意了,每一次的攻击都是迅猛且毫无征兆的,网友的攻击后是媒体的蓄意炒作和吸睛的无中生有大标题,然后又是另一轮可以摧垮人心智的暴力。
我们说这些暴力来源于恶意、来源于愚蠢,你的精神世界会在这样一个扭曲环境下不断摧毁,我们更应该做的是给网络世界按下一个turnoff的按钮,世界从此清净。
主席:感谢正反三辩,/>
反三:在话语权下放的当下,每个人都是可以发声的媒体,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恶意,他们是如此的单纯且直白,用一个词简单概括就是言论自由。言论自由成为了民众情绪化泛滥的温床,嘲讽、诋毁、谩骂似乎成为了一种需求的存在,而这些大都是由于经济发展不平等造成的差异性让一部分处于底层的人看到了自己眼中的另一个世界,所以家庭幸福的人理解不了家庭不幸的人,贫穷的人理解不了富有的人的困扰,不打辩论的人理解不了打辩论的人的逻辑……
这些都是因为认知的狭隘和自身视角的偏见,似乎出发点说不上恶意,但是纵观所有恶意的评论,即使愚蠢但仍然错误。我们如果不去纠正这种错误,这种话语就会在网络世界里占据越来越大的话语权,原来的话语权通常是拥有一定影响范围的媒体,可以是报纸可以是电视,所有人对于信息认知的来源都一样,所以大家都信服。可是现在的媒体是每一个人,在营销号盛行的时期,我们看到了多少的虚假新闻?所以国家出台政策抑制他们,可是组成话语体系单个的人呢?如何才能抑制恶意的滋生?只能靠另一部分理智清醒的人去抗争,去争取话语权。
对方辩友说让平台处理这些恶评,现在你打开社交平台一看,真的有在被很好地制止了吗?而我方也有举证,现在网络符号的表达层出不穷,几个缩写字母或者一张表情包都是可以攻击他人的,平台怎么判断这条评论有害呢?让每一个管理员进行一次网络用语的培训吗?这似乎过分荒谬。如果我们单个的个体在面对言语霸权的时候都不去抗争,难道要等到这种霸凌横行网络的时候再去补救,再去维权吗?
主席:感谢反方三辩,座为发言结束,即为另一方发言开始的计时标志,另一方辩手必须紧接着发言,若有间隙,北京时间照常进行,同一方辩手的发言秩序不限,如果一方时间已经用完,另一方可以继续发言,也可向主席示意放弃发言,对双方各计时3分钟,首先由正方开始,有请。
正三:您方说恶意的话语在网络世界的话语权占比大会导致网络霸凌现象的出现,可是根据2022年《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中新浪微博数据显示,在所有样本中,仅有2.2%的青年网民表现出网络暴力倾向;相较而言,高达97.8%的青年网民群体没有相关表达[9]。所以您方将视角聚焦在这么小部分群体中说我们要遏制这部分恶意的滋生是否是在危言耸听呢?反而您方所说的抗争会加剧暴力倾向人群的扩大化。
反三:您方说的数据我方也有看到,可是您方选择性地忽略了报告中所说的‘从历时分析来看,青年群体中的网络暴力活动或表达正在扩散。比较同一批青年网民在2021年和2022年数据发现,表现出网络暴力倾向的用户占比从2021年的1.8%上升至2022年的2.2%。其中,35.1%的用户从无相关表达转变为出现网暴倾向,该比例远高于网暴倾向消退的样本比例(21.9%)。与此同时,比较2021年和2022年的数据发现,被研究对象中直接使用脏话的用户占比从3.9%上升至5.5%。’请问我们不应该将这种上升趋势压制下去吗?
正三:那您方如何证明这部分增长的数据不是由于您方一味抗争的结果呢?
反二:是因为每年上网的人数变多了啊!
正二:上网人数变多,也就说明了基数也在变多,难道您方想要说明增多的这部分人都是素质低下的人吗?
反三:对方辩友,数据对冲没有任何意义,您方要论证的是避开能解决网络暴力什么问题?
正四:我方已经举证说明过了,并且根据中青报显示,2024年,全国公安机关持续开展“净网2024”专项行动,依法严惩网红大V、M机构有组织造谣炒作,全年侦办网络谣言案件4.2万余起,查处造谣传谣违法犯罪人员4.7万余人,关停违法违规账号33万余个,清理网络谣言信息252万余条[10]。我们的法律对这些是有保障的,处理机制也是在不断完善的,高考百日誓师的女孩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吗?
反一:你跟我说法律机制完善,但是这些言论不需要道德规制吗?
正二:当然需要,但是您方并没有举证说明你们抗争的手段是通过道德制约!
反三:那是因为现在的互联网上法律无法处理的信息是不可能一味地通过道德审判的,我方说过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后真相的时代,就是因为不同意识形态的道德在从谣言到真相过程中不断地对冲,我们如果一开始在谣言的阶段都不进行抗争反击,连后真相的门槛都摸不到!
正二:那您方论证如何抗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