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倒计时(1/2)
第70章倒计时
苍耳将暑假第二个月的工资转到陶美兮账上,一万元整。
“好了,这样我就还欠你五万两千一百四十二。”
陶美兮并不高兴:“你用这个钱去把房子好好装修一下行不行?我不是说了还钱不着急吗,你毕业之后再还也行。”
“不,你不懂,”苍耳笑笑,“房子装修得再好,钱不还清,我住着也不会真的放松、开心。”
大二开始了。苍耳、小黑和夏宇添在现代农业班,陶美兮去了兽医班,罗桑转专业去了物流管理。虽然不再一起上课,但宿舍没有拆,也几乎每天都在食堂碰头。
这天,五人小队正在食堂围坐一桌吃饭,各自吐槽新学期遇到的新傻逼。几人的手机同时收到消息,是院办转发的消息:
“雨田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创新挑战赛即将开始报名,请各院系同学积极参与,自行组队报名。在校赛中拔得头筹的小组,将代表学校参加今年十月的华东赛区决赛。参考文件如下,有疑问请咨询各院系辅导员。
后面跟着几个文件,是比赛说明和往届获奖作品参考。
夏宇添随便划了几下就放下手机:“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发给我们大专生看什么。”
“本科生、专科生都是大学生,不要老是妄自菲薄好不好。”小黑道。
苍耳点开。”
“那不就是给他们当炮灰?”夏宇添嘟囔着,被小黑瞪了一眼之后闭嘴。
“创业创新大赛,是比赛创业吗?那创业钱从哪儿来,学校发?”罗桑思考。
“想得倒美,那不人人都要创业?”小黑笑了,“它比的是创业创新的点子,不需要真的落地,但如果落地了,更有可能获奖。”
陶美兮提问:“那不就是一个吹牛大赛?”
几人讨论了一通,继续吃饭,都没当回事,只有苍耳还在看文件。
无他,她的目光被比赛奖励那一页深深吸引了。
校赛一等奖奖金八千,二等奖五千,三等奖三千。华东赛区金奖三万元,银奖两万,铜奖一万!
小黑扫了一样苍耳的屏幕,摇摇头。
“你这个梦就做的有点远了,你知道这比赛竞争有多激烈吗?华东的名牌大学这么多,很多来参赛的都是已经成熟投产的科创项目,能拿奖的背后都有企业或者学校撑腰。”
虽然知道她说的有道理,但苍耳心里还是起了这个念头。就算入围决赛希望渺茫,如果能在校赛拿个奖也能加综测,这样将来申请金稻穗奖就更有把握。
于是她花了一下午时间,用图书馆电脑仔细研究比赛官网,看历届的参赛获奖情况。
要是放在从前,苍耳根本不会动这个念头,她觉得这些事情跟自己毫无关系,只是优等生的游戏。但过去这半年多的经历改变了她,她发现所有事情都有其脉络和规律,很多看起来困难的事情,需要的不过是着手去做的勇气,以及坚持到底的决心。
比如现在,只要坐在这里看上三个小时,就可以从一无所知到大致弄明白这比赛是怎么一回事。原来它并不需要真的创业,初赛只需要提交一份类似创业策划案的东西,它考察的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沟通技能等等。
查看历届的比赛资料,做什么的都有。有很多看起来高精尖的项目,什么新塑料材料、AI+大数据、纳米纤维空气过滤,也有忧国忧民的环境监测系统、生态修复,等等,连名字都要半天才能读明白。也有一些看起来比较亲民的,比如睡眠香薰灯、红色文化旅游,连全民跳绳健身运动都算一个创业项目,看得苍耳大开眼界。
在众多参赛组别中,苍耳一眼就相中了“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组,毕竟她生长在农村,读的又是农校,还有比这更贴近的吗?
这个组别下的获奖项目范畴很广,科技助农、乡村旅游、农产品创新销售,应有尽有。在看完一圈获奖项目后,苍耳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念头。
苍耳、小黑、陶美兮站在那一株黑色西红柿前。
“你要用它参加创业创新大赛?”
苍耳点点头。
暑假结束前,苍耳就将这株小小的“奇迹”移栽到了海姐的屋子旁边,原本担心它枯萎,没想到生命力这么顽强,断断续续地开花结果,收了一茬还有一茬。
“小祝老师帮我检验过了,它是西红柿和黑枸杞的自然杂交品种,富含花青素。你们想,蓝莓主打的就是花青素,小小一盒就卖那么贵,那我们的黑番茄岂不是也能卖到高价?如果能把它培育成一个新品种,让新禾镇的农民改种这个,大家不就能一起赚大钱了?”
“倒是一个思路。你想拉我们组队?”小黑问。
“嗯,团队最少需要五个人,负责人、财务、技术、市场。如果获奖了,奖金平分,一起加综测。小黑适合做团队负责人。”
“你提出的项目,当然你自己负责,别想着往后躲,你做负责人,我么……做技术吧!夏宇添负责财务,他从小帮他爸妈算账的。罗桑负责市场调研。”
“那我呢?”陶美兮疑惑,“五个人,还有一个是什么?”
“是‘其他’。”苍耳答道。
“什么?我就是一个‘其他’?太没水准了吧!”陶美兮不满。
苍耳犯难了,她的确想不到陶美兮的才能有什么发挥空间。英文好?可这是国内的比赛;有钱?总不能真的拉她投资吧;长得好看?这个倒是可能有用……
她正想着,却听那边小黑已经开始忽悠:“这你就不懂了,‘其他’才是含金量最高的,这证明你可以替代团队中的任何一个岗位,是全能型人才,这个人才是团队真正的定海神针,是隐藏的王牌。”
陶美兮三言两语就被忽悠瘸了,乐呵呵答应。苍耳在心里默默为她的家产担忧。
核心成员有了,拉罗桑和夏宇添入伙的事,自然就交给她们俩。
组员有了,现在还缺一个重要人物——指导老师。
至于这个人选,苍耳心里早就已经想好了。
在前往标本实验室的路上,苍耳给自己做心理建设:这也不能算是假公济私吧?毕竟是小祝老师帮自己检验出的杂交品种,找他做指导老师,合情合理。
开学之后,苍耳没再继续做食品厂的工作,烧烤店也改成了周末兼职,其他时间都在学校专心上课,还有继续给海姐帮工。因此她也有了更多时间和小祝老师一起完成他们的标本博物馆。
距离校庆只剩最后一个月了,博物馆筹备工作越发紧张。好在苍耳学得很快,连不同颜色植物浸泡剂的调配比例都记住了。很多时候她和小祝老师的时间对不上,他们就各做各的,甚至互相接力,有时候苍耳压制好的树叶会被小祝老师装裱起来,而小祝老师没画完的陈列设计图,苍耳也会添上几笔。
两人之间有了种不用言说的默契。苍耳很喜欢这种默契。
厚厚的植物手册上,常见的植物标本都已经找到了。苍耳在贴满一面墙的表格上,用彩笔画了密密麻麻的横杠。但因为植物手册年代久远,很多从前农校里有的植物现在变得很罕见,需要费一番功夫才能采集到。
到现在为止,还剩十几种植物没有找到了。苍耳和小祝老师每到闲暇时,就会结伴去后山寻找,几乎踏遍了后山的每一个犄角旮旯。
其实苍耳私心里不希望把它们找全,每多找到一种,她心里倒计时的牌子就减少一个数字,那数字代表着她和小祝老师剩余的朝夕相处时间。
苍耳来到工作室,里面已经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各种标本框、标本瓶,杂乱却又有序,好像把森林搬进了这个小小的房间。
而坐在森林中间,正小心翼翼将松果固定在木头架子上的人,神情专注无比专注,但在苍耳眼中却格外可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