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建安幻 > 第100章 第九十九章 “那个墨修永,你还喜欢吗……

第100章 第九十九章 “那个墨修永,你还喜欢吗……(1/2)

目录

第100章第九十九章“那个墨修永,你还喜欢吗……

唐璎上回见到仇锦还是在京师的贡院内,彼时她是考生,她是搜身官。

今日再见,仇锦除去了官服,一身斩缞孝衣,系同色粗麻发带,执五尺长枪而立,眉眼凝肃,朱唇含雪,气度飒然,姿容端丽而卓绝。

距仇瑞去世不过数月,她仍处于热孝当中,曾经瘦到凹陷的脸颊似乎长了些肉,眸中哀色不再,面色也比以往红润了不少。

唐璎躬身作揖,“仇夫子。”

仇锦颔首回礼,“章御史。”

眼前的女子眉眼平和,似乎终于从丧父的哀痛中缓了过来,唐璎心内稍安。

说起来,两人还是通过陆子旭认识的。

仇锦此人做事果断,自由洒脱,来去如风,而唐璎则是个寡言少语的闷性子,因为性格不同,两人之间称不上熟络,却也不算陌生。

唐璎会看在陆子旭的份儿上替她把脉治病,仇锦也会回赠些瓜果糕点之类的表示感恩,久而久之,倒也比旁人多了几分亲昵。

黎靖北登基后,唐璎出走建安,仇锦则去刑部做了主事,两人便由此断了联系,一直到书院再见,仇锦成了她的武学夫子,而唐璎亦成了仇瑞一案的调查官,两人才再度熟悉起来。

天空不知何时竟飘起了细雨,一丝一缕被清寒的秋风裹挟着,打在枯叶上,发出窸窸窣窣的脆响。

朱又华将仇锦引入前厅,令人斟了壶姜茶,见两人似乎有话要聊,便自觉退了出去。

朱又华走后,唐璎笑着问她:“夫子怎会突然来青州府造访?”

仇锦抿了口茶,直言道:“陛下从周大人的来信中得知了你遇刺一事,心忧不已,特意派我前来支援。”

唐璎一顿,眸色陡然间变得复杂,她本想问问黎靖北动身了没,何时到达,可话到嘴边却又问不出口,她也不知道自己在抗拒着什么。

一盏茶水饮尽,仇锦似乎有些乏了,便提出要小憩。

就在唐璎着手安排时,姚半雪回来了。

因着连日的阴雨,加之忧思过度,他的风寒之症似乎又重了。

暮雨下,他披着厚重的大氅,一张俊脸烧得通红,手中还揣着一个汤婆子,连路都有些走不稳,苍白的面容上,唯余一双冰眸依旧清锐矍铄,透着凛冽之意,让人望之生畏。

仇锦见状立刻起身,遥遥一揖——

“姚大人。”

姚半雪点点头,似乎对她的到来并不意外,眼神直勾勾地盯着炉下的炭火,眸光阴晴不定。

见他神思恍惚,一副云游天外的模样,唐璎替他添了一盏暖茶,缓声提醒道——

“小仇大人远道而来,舟车劳顿许久,几日未曾阖眼,下官让人替她收拾了一间厢房,还请大人容她休憩片刻。”

姚半雪淡淡“嗯”了一声,似乎并没有让她作陪的打算。

唐璎侧过身,朝一旁的仇锦使了个眼色,示意她可以离开了。

仇锦微一颔首,就在她转身之际,突然落下一句——

“阿璎,家父的案子……多谢了……”

唐璎擡起头,与她清凌的目光对上。

仇锦的眸色很漂亮,乌黑而有神,似晶亮的黑珠,透着孤绝而剔透的美,眸底确实染着感激之色,可若细看,还有一丝欲言又止。

欲言又止……?

就在她疑惑之际,仇锦已经走远了。

须臾,一道嘶哑的嗓音在身后响起——

“葛留的死因原本只有三司清楚,可经你那一闹,如今满朝文武都知道了。”

姚半雪眸光远眺,长睫半垂,赤红的面容上倒影着漠然,细瞧之下,眼尾竟还挂着一丝迷惑。

“比起自己死后的清白,仇大人显然更在乎葛留生前的提携之恩,便是小仇大人也是如此认为的,不是吗?”

凝眉思索片刻,唐璎终于明白了他话中深意——

姚半雪是在讽刺自己弹劾傅君时,将葛留的真实死因也抖了出来。

若不是她,葛留“过量吸食大烟而死”的说法自始至终都只是捕风捉影,待仇瑞的死因公开后,朝廷大可对外宣称他亦死于箭美人之毒,而非大烟,可唐璎却坚称葛留的死只是幌子,是傅君用来混淆仇瑞死因的存在,与此案无关。

由此,葛留的真正死因才算被彻底坐实了,而仇瑞“吸毒而亡”的谣言则不攻自破,留得死后清名。

诚然,仇瑞与葛留交情匪浅,在得知同僚吸毒欠债的消息后,仇瑞宁可让夫人误会自己养了外室,也不肯将葛留的秘密告知,可见他对声誉的看重。

然而……

唐璎反驳道:“若真如您所说,仇大人是个不在意死后清名的人,那他为何又要对葛留的‘身后名’耿耿于怀?”

她看向姚半雪,双眉紧拧,目光澄澈——

“如此,岂非矛盾?”

姚半雪转过头,清寒的视线扫过她,眸中蓄满了迷惘,还有一丝似有若无的伤感。

唐璎这才发现,他方才的那番话似乎只是随口一问,并非有意针对自己。

他的疑惑,发自心底。

半晌,她听见姚半雪诘问:“章寒英,你觉得你很公正?”

唐璎没有说话,他又续道:“一年前,你在太和殿上指证傅君,将禁毒案的始末全都讲得清清楚楚,却唯独漏了一点——”

他静静地直视着他,面容寒沉,眸似冰刃,连周身的空气亦变得冷锐起来。

“月夜和淑妃娘娘的事。”

唐璎沉默了,她并不意外姚半雪的发现,此人自来聪慧之至,纵使没有手眼通天的能力,却有见微知著的本事,想要推测出月夜和孙寄琴的关系并不难。

月夜一事,她无从反驳,这确实是她的私心,亦是她对孙寄琴的承诺。

须臾,她问姚半雪:“姚大人,您有私心吗?”

这个问题并不难,他本可正面回答,可姚半雪听言却瞳孔微颤,眼神居然有了一瞬间的闪躲。

不知过了多久,他敛眸如实道:“是人就有私心。”

他的私心在于——

青州一疫,何刺史含冤而亡,他不忍好友枉死,便不顾老师劝阻,私自将能证明何万筠清白的手劄留给了其女何清棠,期望她能替父鸣冤,而何清棠也确实不负众望做到了,可代价却是,她自己的性命——

何清棠为了替父报仇,甘愿沦为太子的一枚棋,蛰伏多年,终将靖王射杀于城墙之下,为了不牵连家人,自己也在狱中自尽了,一如她父亲当年的抉择。

何万筠生前的牵挂唯有妻女二人,可他却让何清棠带着仇恨活了一辈子。

老师曾劝过他的,可是他没有听——

他实在不忍心让这样一个一生勤恳,两袖清风的挚友背负着贪墨的罪名死去。

这,是他的私心,纵使这私心令他悔恨不已。

不止是他,就连老师亦有自己的私心。

为了保护都察院的同僚们,他不惜身死入局,即使冒着遗臭万年的风险也要将易显和齐向安这两颗毒瘤连根拔起......

雾色间,对上唐璎那双清炯的瞳眸,姚半雪突然就想到了自己初去都察院那日,老师对赵琢说的那句——

“蒙了尘的明珠,有时还不如一块璞玉。”

那时他并未走远,躲在轩窗外听到了。

彼时,科举舞弊案尚在审查当中,他很清楚,老师话里的“璞玉”指的是不畏强权,勇挫李翰林的章寒英,而那颗“蒙尘明珠”,则指的是置身事外,冷漠敷衍的自己。

他明白,老师对他失望了。

离开青州前,他曾无视老师的警告留下手劄,哪怕这样的行为会引来靖王的报复,为后续留下隐患,可老师得知后却并未指责他。

如今他才知道,老师即使嘴上劝他抽身,可心底里还是希望他能做个赤诚的人吧。

可他又何尝不想……

宦海沉浮多年,他早已看惯秋草人情,世态炎凉。

鹤归华表,茫茫苍生,只是无人配得上他的赤诚罢了。

*

近日,青州府豪雨阵阵,如银河倒泻,隐有倾盆之势,狂风肆掠,将屋檐瓦楞直掀得飞起,又撞翻在地,发出“砰砰”几声脆响。

外间风驰雨骤,电闪雷鸣,卧病的姚半雪却高烧不止,一连好几日都下不来床,神智时而清醒时而模糊。

半梦半醒间,一道青色的身影从帐前闪过,姚半雪立刻支起身,厉呵道——

“何人?!”

来人转过头,一双圆溜溜的瞳眸无辜地望向他,看得姚半雪心间一悸,浑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

此时,他仅着中衣,墨发未束,连下巴的青碴亦不曾处理过,可谓狼狈至极,若是让她看到这副模样……

更何况……寝房这般私密的地方,她怎敢……

慌乱间,那人已经来到了他的帐前,梨涡扬起一个浅浅的微笑——

“外间风大,将大人的窗棂纸都吹破了,下官怕寒雨浇进来伤了大人的身,遂替您重新糊了几层。”

姚半雪闻言一愣,缓缓擡起头,迷蒙的视线开始聚焦,女子的面庞也逐渐清晰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