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开局给秦皇汉武盘点历史典籍 > 所谓特产 当太监,也能走上人生巅峰……

所谓特产 当太监,也能走上人生巅峰……(2/2)

目录

当然听着这“特产”确实也不像是没有问题的......

其他朝代众人:锦衣卫和东厂原来是这么个意思,倒是新鲜。

不过他们还以为这明朝的太监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原来是不仅能参政,还有个独属的,叫什么东厂的机构?咳。

但话说回来,给予太监如此特权,也难怪天幕要说道一番了。

就是不知道那历史重合和事件中,这太监在其中又扮演什么角色?不过想来,应当也不是什么好角色。

【——我们现在再重点说回“太监”。】

【明朝太监的存在感真的是非常“鲜明”。

——比如我们先前提到过,朱棣时期的郑和下西洋,这位郑和就是太监出身,原名马和,世称“三宝太监”。】

【其下西洋的经历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在欧洲的地理大发现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可以说,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而郑和本人,也在这一历史事件中展现出其外交才能、军事谋略以及精神品质,因七次下西洋的壮举而闻名于世。】

【——他的七下西洋,访问了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说是我国古代航海史上的巅峰之作,虽身为太监,但不得不说,其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和军事将领。】

一位闻名于世的太监?

刘彻有些咂舌,心想这明朝的“新鲜事儿”可真多,连太监都能闻名于世了。

不过原来“郑和下西洋”竟是这样的。

30多个国家和地区......啧,怎么比张骞的经历还要丰富。

不过既然明朝太监的存在感如此鲜明,那除了这位郑和,可还有其他太监也是很有名的存在?

该不会也有其他壮举吧?

【——不过像这样能上教科书的优秀太监代表,可不多。】

【但无可厚非的是,明朝太监的待遇确实还挺好——因为其不仅能在朝廷中参与政事,甚至还能读书,如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间,成立了内书堂,专门用于教授太监读书写字......常言道,读书能使人明智,读书改变命运,读书能使人崛起......】

【于是,当太监这个群体更有了文化的时候,加上又是最容易接近皇帝的存在,可想而知,这些已经不能在其他方面努力的太监们,完全能知道自己真正的路在何方——比如明英宗时期的王振,有文化又懂得谄媚,地位非常之高了。】

【不过王振底子打得就已经很好了,因为原本就是个落第秀才,略通经书,后为教官,中举人,传闻他是自阉入宫的,因善察人意,很受明宣宗朱瞻基的喜爱,于是被授为东宫局郎,服侍太子朱祁镇,被称为王伴伴。】

【到宣德十年,即公元1435年,明英宗即位,就升了王振为司礼监掌印太监。】

【其后来还被明英宗朱祁镇称为先生,公卿大臣则称之为翁父,并且争相攀附,可见在明朝当太监,也能走上人生巅峰。】

称一个太监为“先生”......

嬴政不由得啧了一声,想起早已被处死的赵高,真是一阵难以言喻。

其他朝代也是:简直无法理解。

竟然连太监都能有专门读书的地方,皇帝称先生,公卿大臣称翁父,这这......这可不就是走上了人生巅峰?!

......真是叫人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到明朝人这里:呵呵。

尤其朱元璋和朱棣等,真是一脸不嘻嘻,越听越完蛋。

说到这里,这组合简直再明了不过——不就是外敌加权臣?

就这还能有好?!

怕是好不了一点!

【正统七年,即公元1442年,朱祁镇所宠信的司礼太监王振弄权干政,开启了明代宦官专权的先河。】

听听!

朱元璋又是一拍龙椅,心想果然如此!

然后看了眼朱棣,有心想说些什么,又见朱棣也是一脸难看,倒不好开口了。

好歹他这老四比那宋朝的赵光义好得不是一星半点儿......朱元璋不由得这么安慰了自己一下,最后还是收回了视线,心想不就是天幕所说的“历史重合”,能有什么大不了的?他好歹也是大风大浪过来的人,肯定能挺住!

再说了,天幕说了那么多“历史”,谁知道“重合”的地方究竟是哪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