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该自豪 不是曾经伟大,而是持续伟大……(2/2)
这三样发明都是如此,那剩下的指南针?
【印刷术的发明,使得印本大量生产,也使得书籍留存的机会增加,减少了手写本因有限的收藏而遭受绝灭的可能性。】
【像南宋书价降至手抄本1/10,临安府学生“日阅市肆版本”。
朱熹在《学校贡举私议》中惊叹:“今人读书易得,远过前代”。
宋代的出版狂潮中,福建建阳的麻沙镇年产书籍占全国三成,《十七史详节》等科考用书让寒门士子有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可能。毫无疑问,印刷术的出现,促进了教育的普及以及知识的推广,也让思想挣脱了地域与阶层的枷锁。】
【——印刷术从来不只是文字的复制术,而是文明基因的裂变器。】
【而四大发明中最后一个“指南针”,则是实现了更多“观测”的可能性。】
【指南针,古代叫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南极指向地理南极,也是磁场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
“”
这字听起来好像都认识,但组合起来为什么听不懂呢?
什么地理南极,什么磁场北极?
不过“磁”,这个字眼儿倒是不算陌生。
【古有天圆地方学说,但实际上地球是个巨大的球体,并且也是一个巨大的磁体。
地球的两个极分别在接近地理南极和地理北极的地方。地球表面的磁体,当可以自由转动时,就会因磁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指示南北——这个道理,古人不够明白;但这类现象,古人已经发现。】
【先秦时代的劳动人民已经积累了对磁现象的认识,在探寻铁矿的时候,常常遇到磁铁矿,即磁石。
《管子》的数篇中早已记载了这些发现:“山上又磁石者,其下有金铜。”《山海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磁石的吸铁特性很早被人发现,《吕氏春秋》九卷精通篇就有:“慈招铁,或引之也。”古人称“磁”为“慈”。
因为古人把磁石吸引铁看作慈母对子女的吸引。并认为:“石是铁的母亲,但石有慈和不慈两种,慈爱的石头能吸引他的子女,不慈的石头就不能吸引了。”所以汉以前古人把磁石写成“慈石”,是慈爱石头的表达。】
【如果将地球想象成一块大磁铁,则地球的地磁北极是指南极,地磁南极则是指北极。磁铁与磁铁之间,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所以,指南针与南极相排斥,指北针则与北极相排斥,而指南针与指北针则是相吸引。】
【如此一来,不管一个人身处何方何地,只要拿着指南针,便能轻而易举地辨认出方向来,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一石激起千层浪!
别的暂且不说,他们现在身处的一方世界,竟是圆的?球体?!
有人想张嘴反驳,觉得这简直荒谬至极,然而天幕说到这里的时候,从中原大地的地图上急速拉伸缩小,像是震天撼地的神仙手段一般,将地球的全貌赫然展现在了所有人的眼前——
那颗蔚蓝色的,缓缓转动的球体,竟是他们所处的世界?
如此瑰丽,如此......震撼人心......
一时间,历史历代下,几乎所有人都有些说不出来话。
生命的渺小,在此刻深刻展现。
他们无一不体会到了宇宙的浩瀚广袤,并深深为之震撼着。
难以言说,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此时此刻的心情。
而震撼过后,便是激动与惊骇。
这画面太真实,完全不让人觉得是假的,而如果后世有如此手段能看到他们所处世界的全貌,又是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地步?
深想之下,就更让人无法淡定了。
还有这指南针,如果能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辨明方向,那么对于这个世界的探索,岂不是容易了千倍万倍?!
【我国是世界上公认发明指南针的国家。
战国《韩非子》记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用天然磁石琢成勺形。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人工磁化法,制成水浮式指南针。
元代“针路”海图结合罗盘定位,郑和船队用“牵星板”配合罗盘导航......
不过指南针在12世纪经阿拉伯传入欧洲之后,也促使了哥伦布、麦哲伦等探险家跨洋航行,直接推动新大陆发现和全球贸易网络形成,而欧洲航海技术的突破,更是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脚步,重构了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哥伦布的船队驶向新大陆,人类文明史已然镌刻下东方智慧的深刻印记。这些发明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对全人类的馈赠——正如培根在《新工具》中所言:“它们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无论是火药,还是造纸术和印刷术,亦或是指南针,这四大发明不仅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更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关键推手,这些诞生于华夏大地的创造,以超越时空的力量重塑了世界格局,其价值早已突破技术范畴,成为华夏文明对人类共同进步的永恒馈赠。这份自豪感,源于对历史的深刻认知,更指向对未来的责任担当。】
【当蔡伦在公元105年改进造纸术时,地中海世界还在使用脆弱的莎草纸,欧洲人书写在昂贵的羊皮卷上。】
【唐代通过怛罗斯之战将技术西传,撒马尔罕建立的造纸坊在794年供应着整个阿拉伯世界的用纸需求。
12世纪西班牙的造纸厂让《古兰经》得以批量抄写,最终推动欧洲大学兴起——1088年博洛尼亚大学的法学讲义、1150年巴黎大学的神学论著,皆依托我国造纸术实现知识传播。】
【可以说,若无这项发明,古腾堡印刷机将失去载体,文艺复兴甚至可能推迟数百年。】
【还有北宋毕昇的胶泥活字虽未大规模应用,但其理念经朝鲜铜活字改良,直接启发古腾堡金属活字——】
【1455年印制的《四十二行圣经》仅用三年完成180部,而手抄时代需数十位修士毕生劳作。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期间,其著作通过印刷术在六周内传遍德意志,新教思想势如破竹。】
【而在东方,明代《永乐大典》3.7亿字的鸿篇巨制,证明雕版印刷同样具备文明承载力。可见真正的文明传承,既需要活字的革新锐气,也离不开雕版的坚守匠心。而华夏民族的创造能力,无疑对欧洲文明发展,提供了异乎寻常的推动力。】
华夏啊。
听着这字字句句,难道他们不该自豪吗?
甚至有些感动是怎么回事。
尽管这些创造发明,更推动了别国的发展进程,但听天幕说到现在,让他们更深切感受到的,却是一种创新的精神与能力。而作为每一个华夏人,他们无疑有着这样的能力。
【南宋陈规守德安时发明的火枪,在蒙古西征中演变为“回回炮”。1453年奥斯曼乌尔班大炮轰塌君士坦丁堡城墙,终结拜占庭千年帝国;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舰载火炮宣告海权时代来临。】
【火药是地缘格局的重构者,打破了封建城堡的防御优势,间接催生了中央集权国家体系,世界权力结构由此剧变。】
【而指南针,则是全球化的导航星——郑和船队依靠水浮罗盘七下西洋时,阿拉伯商人正将旱罗盘引入地中海。
哥伦布1492年横渡大西洋的圣玛丽亚号上,中国罗盘与星盘共同指引航向。麦哲伦环球航行期间,航海日志中213次提及罗盘定位。——若是没有这项技术,地理大发现可能永远停留在幻想阶段。】
【我国的四大发明,曾让欧洲传教士惊叹“东方智慧深不可测”。
可正如正如李约瑟指出——“中国人从未停止过发明,他们的问题在于如何将实验性知识转化为现代科学。”】
【所以,我们应当认识到,四大发明的真正价值,不在于证明“我们曾经伟大”,而在于揭示——“我们为何能持续伟大”。】
【我们所拥有的自豪感,不该是沉溺过去的麻醉剂,而是照亮未来的火炬!】
【——当这种植根于血脉之中的创新基因随着历史浪潮而叠代升级,才能够造就华夏民族最值得骄傲的永恒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