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一切都是钱和人(2/2)
(当然,《铁齿铜牙》里,和珅其实喂饱了官员之后也没有怎么正经赈灾,反而和粮商合作,大发国难财。)
而《朱楼》中的太子,则是选择了最强硬的方式。
作为巡抚,朝廷给你拨了那么多的钱粮让你去赈灾,如果你单单是没那个能力处理好这一摊子事,最多也就是治你个赈灾不利,但是既然你选择联合受灾区的诸多观赏,损公肥私,大肆填满自己的腰包……
那你就得死!
太子带兵抓住了巡抚,并且当众宣布了他的罪名,下令砍了他的脑袋。
当屠刀落下的那一刻,第二集正式结束。
无数观众看着屏幕上果断下令砍脑袋的太子,颇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一时间,密密麻麻的弹幕把屏幕占满。
“这才第二集就已经这么燃了吗,后面岂不是要上天”
“这太子可太对我胃口了,刀在手,直接开杀。”
“一集仅仅40分钟,就拍完了一场赈灾的大半内容,要是放在其他电视剧里,至少要拍个五到八集吧,这剧情浓缩量绝了。”
“这太子果断勇敢,能力强悍,放在别的剧里不是妥妥的主角,而在这部剧里,只是诸多主角之一,那这部剧的其他几个主角会有多强悍”
刘施施看了一会儿弹幕,又看了一眼高达七位数的同时观看人数,对周墨说道:“这个斩杀巡抚的情节,确实让观众们看爽了。”
周墨咧咧嘴:“看爽了就行,前两集看爽了,就不要吐槽我回头让他们纠结了。”
刘施施听见,有些好笑地看着周墨。
她明白周墨的意思。
《朱楼》的前两集,太子一开始为民请命,随后快刀斩乱麻,从击杀巡抚到安抚地方一气呵成,效率甚至比《朕要做皇帝》里的福王还要高。
就连福王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家伙,收拾地方豪强,从一些大商人那里“要粮”的时候,还要先派一队“匪徒”过境,再派正规军下去“安民”。
而《朱楼》里的太子,就这样直接操刀子砍人。
爽是爽了。
后果当然也不会那么轻松。
而那些不轻松的事情,将会在第三集徐徐展开。
就在这时,刘施施看到了一条红色的弹幕:
“不是说这部剧会出现一些真实的无奈吗太子手段这么狠,后面的剧集应该就要出问题了。”
刘施施双眼一亮,用鼠标把那条弹幕固定住,回头看向周墨。
“看来已经有人猜到你后续的剧情安排了。”
周墨看清楚弹幕的内容,心情也相当不错。
这条评论,毫无疑问是对他的肯定。
创作者,最怕的事情之一就是自己设计的内容无法获得观众们的认可。
眼下,既然有观众已经猜到了后续情节的发展,那就说明他的思路并非在“自嗨”,而是能够让观众们理解的正常发展。
只不过,仅仅一条弹幕并没有让周墨完全放心。
他打开手机,翻看了一会儿第二集的评论区,又看到了好多条猜测第三集剧情的评论。
“太子在第二集看起来势不可挡,但是我感觉有好多细节暗示了太子后续可能要遭难了。”
“对,我也有这个感觉,受灾区的官员们对太子扣押了巡抚不满,肯定会参奏他;太子手下有人不同意太子调动大军,回去估计也要写奏折;被太子强行征收粮食的商户们背后站的都是权贵大臣,后续肯定也要搞事情……”
“我想的其实是皇帝,从第一集的介绍就可以看出来,皇帝目前还做不到大权在握,太上皇在朝堂上还拥有一股不弱的势力。
在这种情况下,朝臣如果都去攻击太子的话,皇帝很有可能要委屈太子一把,用来安抚朝臣。”
“说不准皇帝就是故意坑太子的呢,要不然也不会给他这么大的权力,让他能够轻松调动军队,皇帝和太子之间不一直都充满矛盾吗”
“楼上的怎么看的电视剧,罚你再看一遍第一集,眼下太上皇还在,并且不想放弃权力。
太子和皇帝属于同一阵营,彼此之间只有相互支持,才能够把太上皇的势力赶出朝堂。”
“皇帝和太子的关系还真说不准,皇帝因为皇后势大,又比较宠爱贵妃,曾经起过立贵妃之子为太子的想法。
而太上皇,又是典型的嫡长子支持者。
所以,太子和皇帝之间的矛盾,未必就小于皇帝和太上皇之间的矛盾,太子会不会和太上皇合作,还是两码事。”
周墨看着网友们的争论,嘴角的笑容越发明显。
网友们对剧情的猜测,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全面和自信。
得益于《朱楼》剧组目前放出来的信息,几部宣传片,以及前两集的内容,竟然已经有人做出来了一张关系图,把整部剧几个主要角色之间的利益关系给写了出来。
这效率,简直比他拍电视剧都要高。
刘施施一直等着周墨看评论,直到他放下手机,重新抬起头,这才拿起遥控。
“看完网友的评论了,感觉如何”
“挺好的,剧组之前几部宣传片制作的很好,给观众们提供了很多信息,让观众们对电视剧里错杂的关系有了一个基础的认识,这对后续观看体验很有帮助。”
“那就继续看”
“嗯。”
刘施施摁下恢复键,第三集正式开始。
第三集的开头,视角仍然停留在太子身上。
斩杀了巡抚之后,太子立马开始全面处理灾荒,一边从四面八方调集钱粮,一边又用钱粮雇佣当地的百姓,让他们构建取水,生活的设施和设备。
上述的操作,总结起来就四个字:
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几千年来一直被各个朝代运用,用以解决天灾所产生的问题。
从设定上讲,太子属于文武精通的全才,没了巡抚这个拦路人,以工代赈被他极其顺利地推进了下去。
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中原和齐鲁两地的情况就好了很多。
同一时间,京城。
中原和齐鲁两地弹劾太子的奏折,如同雪一般飞入皇帝的案头。
一开始,这些奏折还只是弹太子不停朝臣劝阻,一路上强行从商人那里要粮食,说太子“与民争利”,并非储君所为。
这些奏折统统被皇帝留中不发,当成了废纸。
但是自从太子斩杀了巡抚,弹劾太子的奏折无论是数量,还是言辞,猛烈程度相较之前都提升了好几个档次,连“凶残暴虐,不似人君”的话都写了出来。
如此激烈的“民意”,就连皇帝也无法将所有的奏折置之不理,不得不挑选一些进行批阅。
不过总体而言,皇帝依旧在用自己的方式来压制朝臣。
朝臣们对太子的弹劾,其实就是“掀屋开窗”,明面上喊着请求皇帝处罚太子,甚至是更换太子,实际上就是逼迫皇帝赶紧把太子喊回来,哪怕是让锦衣卫给他绑回来。
而皇帝一直拖着奏折不回复,实际上就是在给太子拖延继续处理灾情的时间。
皇帝作为明君,当然知道受灾区是个什么情况。
天灾人祸,天灾人祸,为何从古至今,一提起这件事情,这两个词总是连在一起,就没有分开的。
因为这就是事实。
自然界发生灾祸,引起动荡,官员们必定不会老老实实赈灾救人,能少贪一些,多给百姓留一些,都算这帮“衣冠禽兽”们做个人。
这一点,无论是皇帝,和太子们都了解。
太子在赈灾的过程中,虽然上来就砍了巡抚,但是巡抚一下的官员却并没有处理太多,他还需要这些人帮他执行命令,处理事情,所以他只是跟一些人聊过之后,要求他们戴罪立功,若是干得好,甚至还能给他们请功。
而皇帝这边,收到太子的秘折后,很果断地就给太子那边送过去了不少手谕之类的东西,用以帮助他安抚官员“脆弱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