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1123章 师兄

第1123章 师兄(2/2)

目录

常言说得好,大孙子小儿子,对于幼子父母往往是最喜爱的,何况孙镐还是孙承宗六十多岁才有的小儿子,平日里对孙镐更疼爱几分。孙镐的读书能力暂且不说,可人品却无可挑剔,再加上他这些年一直陪伴着孙承宗,直到孙承宗离世这一刻,按理说孙承宗去世后大部分家业理当由孙镐来继承。

从这点来讲,这一次皇帝给孙家的恩赐荫官大概率是孙镐的,但没想到孙镐却把这个难得的机会给直接让了出去,给了他的四哥。这让朱敏澄有些意外,但看着孙镐清澈的眼神还有那坦然的神态,朱敏澄心中也不由得对自己这位师兄的胸襟暗暗赞叹。

“师兄接下来有何打算”抬手给他倒了杯茶,朱敏澄问道。

孙镐轻叹道:“先父刚离世,按礼制我当守孝三年,昨日我已让人去先父墓地结庐了,等殿下回京后我就会搬过去住,陪伴先父,这三年中也能静下心来好好读书。”

“这……。”孙镐的回答让朱敏澄不知怎么说才好,父母去世守孝是孝道,可孙镐也没必要这么做吧一般都是呆在家中守孝,可他却直接去墓地边上结庐而居,这可不是一日两日,是整整三年啊!这个苦可不是一般人能受的。

正想开口劝,但话到嘴边朱敏澄却咽了回去,因为他在孙镐的神色中看到了坚定。孙镐虽然年轻,但极有主意,既然他决定了的事就不会改变。而且他能把皇帝给的恩赐和荫官都推给了自己兄长,那么去郊外结庐而居恐怕也是早就想好了的。

“师兄至孝,孤实在佩服……。”

“先父去前对我等兄弟一直寄予厚望,但我们兄弟六人除大哥二哥外,其余几人都读书无成,不能不说是遗憾。我在兄弟中年龄最小,先父对我更关注的多些,可如今我年已二十有余,却连秀才都不是,实是对不起先父教诲啊!”

“接下来三年守孝我已想好了,当好好读书,等守孝过后就试一试科举,进士什么的我此身不奢望,如能侥幸中举也算了却先父愿望,尽为子孝道了。”

说着,孙镐眼中晶莹闪动,似乎又想起了他的父亲孙承宗。见他如此,朱敏澄心中也是感慨,更对自己这位师兄多了几分亲近。

突然一个念头从心中而起,朱敏澄问道:“师兄可有为官的想法”

“为官”孙镐一愣,哭笑不得道:“先不说接下来三年守孝,就算三年后科举能不能成也不得知呢。我一个白身,哪有什么资格为官啊!何况自己知道自己事,我这人就算读书有所长进恐怕科举前途有限,这辈子能中个举人就不错了,至于进士根本不用想,如此怎能为官”

孙镐说的没错,大明的确有举人为官的例子,先不说大明开国之初有举人当到六部尚书甚至大学士的情况,但那时候是因为元末战乱的缘故,天下读书人本就少之又少,而且朱元璋刚刚建立大明,为稳固统治要拉拢天下读书人,如此一来在进士不足的情况下直接提拔举人为官也是正常的。

而随着大明的统治逐渐稳固,朝廷的科举渐渐恢复后,举人虽有做官的资格,但大明中后期已很少有举人直接当官的例子了。这百多年来,除了大名鼎鼎的海瑞外,以举人身份当官者寥寥无几,现在永明朝虽有两位大员是举人身份,并做到了二三品的官职,一个是兵部侍郎陈新甲,另一个是辽东巡抚李信,可除去他们之外还有何人呢

尤其现在孙镐连秀才的功名都没,这就更不可能当官了。

但朱敏澄却不以为然,他正色对孙镐说,如果孙镐有为官的打算他可以帮忙,不管怎么说孙镐是孙承宗的幼子,也是自己的师兄,两人的年龄相差也不算大,朱敏澄这些日子接触下来对孙镐的印象颇佳,虽然孙镐没有孙承宗的才能,只是中人之资,但孙镐无论从品性还是其他来看却不差。

而且用人也不全是用有能力的人,这天下人这么多,大多数都只是普通人,真正有才能的人能占几何这么多年,朱敏澄虽不是太子,可跟着自己父皇也学了不少,很清楚如何用人之道,更明白但凡是人就有他的闪光点,只要用其所长,哪怕是能力不足的人也能发挥出不小的作用,这点朱敏澄深以为然。

听到朱敏澄这么说,孙镐当即一愣,神色很是诧异。接着他起身就朝着朱敏澄深深一礼:“殿下,国家制度不可违,殿下乃我大明亲王,陛下嫡子,如何能一己之好破坏制度,私授官职草民虽未有功名,但草民也是读书人,如此行径草民不能答应,还请殿下收回刚才失言,当以国朝制度为准,慎言慎行啊!”

这话一出,朱敏澄顿时哭笑不得,他马上就知道孙镐误会了自己的意思。看着他一副正色,并且执意拒绝和劝阻的模样,朱敏澄对孙镐的感官更好了几分,更起了要用他的想法。

“师兄误会了。”

“误会”

朱敏澄点头道:“是孤的不是,孤刚才意思并非要向师兄私授朝廷官职,而是想问问师兄是否有意在孤的宋王府为官。师兄不是外人,孤也就同师兄直言,孤用不了多久就要外出就藩,等就藩后自当开府。孤身边缺人,尤其缺师兄这样的人,如师兄愿意屈尊来孤这边,孤当以长史之职奉之,如何”

“啊!”孙镐根本没想到朱敏澄是这个用意,当即就傻了眼。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