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5章 主意(2/2)
孙镐告诉朱敏澄,当年孙承宗在的时候就评定过李定国这个人,认为李定国在张献忠四位义子中虽排名第二,可无论从能力还是战绩而言都是四人中最强的。
而且李定国这个人不仅能力强,更有一颗赤子之心,孙承宗曾经感慨这样的人才为何不效忠朝廷偏偏做了流寇,落到了张献忠的手下。这些话虽已过去了好些年,但孙镐却记得清清楚楚。
“殿下既然要用人,我以为李定国可为殿下所用。先父曾说李定国这人能力极强,不仅善于带兵,颇有战功,对于政事也是知晓。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的身份,他同高杰高总兵不一样,高杰投诚是主动投诚,而且当年是带兵脱离了流寇跑到山西王荣老大人那边投诚的。此外高杰的夫人邢巧儿听说还是王荣老大人的义女,如此一来高杰自然同张献忠等人大不相同,这也是朝廷能重用高杰的缘故。”
朱敏澄微微点头,承认孙镐说的没错。高杰当初投诚直接找了王荣,这一步可以说直接改变了他后来的命运。
要知道王荣可不是寻常人,他不仅是王晋武的父亲,还是自己父皇的舅舅,换句话来说是宋王朱敏澄的舅姥爷。
投靠了王荣,邢巧儿又成了王荣的义女,如此一来就变成自己人了。后来高杰去了孙传庭部下为将也是因为如此原因,这也是的当年朱慎锥和王荣商量后安排的,等到朱慎锥以靖难的名义入京后掌控了朝政大权,之后并进位皇帝,高杰辅助孙传庭稳定西北出了大力,从而也彻底成了新皇的班底人物。
孙镐继续道:“李定国是跟着张献忠投我大明的,而那时候张献忠已在我官兵围剿之下快走投无路了,他如不投降那么等待他的结局可想而知。这也是张献忠投降后朝廷并不重用他,仅仅给了军衔虚职的缘故。至于他的四位义子,朝廷虽给了官职,却拆散安置,李定国哪怕能力再强,以他的出身恐怕在我大明前途也是有限。”
“以李定国之前的身份,注定了他在大明的尴尬处境,殿下可查询一下此人目前情况,如他现在官职不高,在军中也不如意的话,不如拉拢一番。如此一来李定国能为殿下所用,殿下就藩后手下就有了可堪大用的将领,之前问题岂非迎刃而解”
朱敏澄眼睛猛然一亮,孙镐说的没错,这的确是一条路子。李定国能打他可是知道的,这样的一员虎将放在大明军中的确可惜了,而且孙镐还点明了李定国的尴尬身份,以他的出身这辈子别说总兵了,估计当个参将都难,假如能把他弄到自己手下,那么自己缺少军事人才的问题不就解决了么
想到这朱敏澄恨不得马上回京去查一下李定国的情况,然后求自己的父皇把这个人调来给他。
正当朱敏澄为之兴奋的时候,孙镐又问:“除去李定国外,光有将无兵也是不行。如我猜的不错,殿下就算就藩能带的人也是有限吧”
“这是自然,新大陆离我大明何止千里,前往新大陆的航道北洋海军刚刚探索回航,根据回来的人所说,这条航道从我大明过去至少要两月的时间,其中不仅有风险,更因为航行时间的缘故装载有限。”
“孤已计算过了,按照陛下给孤的人手,最多一次性带两千人左右过去。而这两千人中军士大约也就千人出头而已,剩余者包括水手、匠人、属官、吏员等等……。”
“那这千人的军士,殿下不觉得略少了些么”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人虽少些,却勉强也能一用,只要到了那边先站住脚,等日后渐渐从大明移民,再加当地的土族征服为己所用,终究可以解决。”朱敏澄苦笑道。
“既然如此,我为殿下出个主意吧。”
“师兄请说。”
孙镐道:“如今辽东战事已经结束,接下来辽东就是后续的处置和安置问题了。在下虽不知朝廷对辽东后续的安排,但有一点却是肯定的,那就是建奴八旗精锐的问题。”
“建奴虽不复存在,但八旗犹在,这些人不妥善安置弄不好就会出问题,哪怕打散了分头安置,可这些人都是善战之兵,如此倒有些可惜了……。”
“师兄的意思是,用八旗为孤所用”朱敏澄听到这急忙追问。
孙镐笑着点头:“这有何不可反正朝廷本就要处置这些八旗,倒不如从中挑选些人归于殿下,让殿下带着他们远赴海外。先父说过,八旗能征善战,是当今最强的军队之一,而且八旗制度同我大明制度不同,这些人凶残的确,可一旦认主却是忠心耿耿。只要殿下一手持刀,另一手怀柔,以殿下之能必当为殿下所用。殿下有了这些人在手,到了那边千人足以当万人驱使,您觉得呢”
“着啊!”朱敏澄一拍大腿,整个人顿时就兴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