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小姑娘,大气象(2/2)
除非人艺的艺术委员会否决他的决定,这基本不可能发生。
其实从濮存心到任鸣,乃至包括徐凡在内的其他演员,对刘伊妃这个柏林影后的成色没有一丝怀疑。
在问界铺天盖地的宣传下,她的表演是被无数观众和专业人士拿着放大镜来鸡蛋里挑骨头的,可谓名至实归。
但电影毕竟和话剧不同,这是徐凡心里不服气的最大原因。
就像路老板早年间凭着商业片《异域》一飞冲天时,其他第六代看他的眼神一样。
我们熬了这么多年到这个位置,你个小年轻凭什么?
“伊妃,准备好了吗?”
“可以了,导演。”刘伊妃刚刚从化妆间走出来,甫一亮相就看得在场的专业人士频频点头。
清冷美艳的妆容、骨肉匀停的身条,都是1930年代魔都女郎的标配。
约莫一周前,路宽从魔都连夜飞回豪宅,那一晚心情煎熬的小刘辗转反侧,半夜在书房研究角色陈白露。
话剧人物和电影人物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就《日出》的陈白露来说,研究方法无非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她“金丝雀”般的困境,把握角色动机和心理逻辑。
只是在舞台化的表演中要注意转换自己的表演方式,和电影镜头下的表演会有很大不同。
电影是细节化和片段化,话剧则强调连贯性和放大化。
譬如小刘饰演的这个角色,无论是肢体动作、表情、声音,陈白露的慵懒语调和抽烟动作,都要夸张放大。
徐凡走到台下,面色不虞地坐在第一排,准备瞧瞧自己这位替代者的表现究竟如何。
她也许因为冯小钢、华艺和问界的竞争关系对刘伊妃有些微辞。
但在人艺戏比天大,只要刘伊妃能胜任,她这个临时顶替陈白露的人艺元老也甘愿让贤。
在这一点上,徐凡作为演员是适配、够格的。
任鸣走上舞台:“各位,2008年是曹禺先生诞辰100周年,人艺的《雷雨》、《日出》等剧目都会作为重点推出和巡演。”
“今天最后半小时,我们一起考察两位新A制演员的表演情况,一位是扮演陈白露的刘伊妃,一位是扮演方达生的王雷。”
“请两位年轻演员跟大家讲两句吧,掌声鼓励!”
舞台上,小刘和王雷向着台下鞠躬致意,小刘先接过话筒:
“谢谢任导,很荣幸加入人艺大家庭,这一周的学到了很多,待会儿请大家多多批评,谢谢!”
刘伊妃言简意赅地说完,身边王雷的表现就有些迥然相异了,从身侧刘伊妃的角度看去,他拿着话筒的手都在抖。
太紧张了。
2008年的西北锤王加入人艺已经4年,按照北平的职称评审规定:
从三级演员升级到三级演员(中级),除评定人员有重大立功表现外,一般需要至少五年的工作经验。
从中级再升级到副高级的二级演员,则至少需要8年经验。
譬如跟王雷同一年进入人艺的谷智鑫,他在2016年晋升国家一级演员,耗时12年。
王雷后世的代表作主要有2013年的《金太郎的幸福生活》、2015年的《平凡的世界》,这会儿还只是一个力求搞职称的体制内演员。
换句话说,他很需要这次机会,自然不可能像“体验民间疾苦”的茜茜公主一样恬淡随意。
也是人之常情。
“感谢导演,我。。。呼。。。”王雷深呼吸一口气调整情绪:“我会好好表现的,谢谢大家!”
台下的新老演员们都面带笑意,不吝奉上掌声。
大家都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面对同行的老演员、老师们可比面对观众要紧张得多。
因为现场都是行家里手,你的一点小瑕疵都能被捕捉放大,一览无余。
只不过现在的王雷,被身边的年轻女演员对比得太过鲜明——
一个茕茕孑立,站在台上像是冷月清辉,似乎已经在适应和代入陈白露的角色了;
一个还有些愣头愣脑地顾左右而言他,一直在观察导演任鸣的表情,害怕自己的表现不入法眼。
各人员就位,表演开始。
昏黄的灯光下,刘伊妃饰演的陈白露斜倚在欧式梳妆台前,指尖夹着一支香烟,一缕青烟萦绕,风情无限。
这是不含烟草的道具烟,主要成分为茶叶、甘草或木屑,点燃后仅产生少量无害烟雾,视觉效果接近真烟。
话剧演员尤其要重视保护自己的声带,人艺等专业院团严令禁止排练厅、后台及舞台使用真烟。
排练厅外的濮存心矮着身子走到前排,坐到任鸣和冯远争边上。
“才开始吧?”
“是的。”
任鸣低声道:“这小姑娘抽烟?动作有点太自然了些。”
濮存心摊手,边上的冯远争侧过头来低声笑道:“她男朋友路宽是老烟鬼,这两年才戒的烟,也许是跟他讨教的经验。”
“呵呵,难怪,那位可是个懂行的。”两位人艺副院长都笑了。
话剧演员比电影演员还要求深入体验生活,焦菊隐当年排《龙须沟》时,让演员于是之、叶子在龙须沟实地体验数月,记录底层百姓的语言与动作;
排《茶馆》时,组织演员研究清末民初的民俗史料,甚至学习八旗礼仪、茶馆跑堂的技巧。
因此小刘在《历史的天空》拍摄前体验生活的经历,是很得几位负责业务的副院长的认可的。
台上的表演还在继续。
王雷饰演的方达生局促地站在门廊阴影处,西装领带整齐得近乎刻板。
他开口时声音发紧:“竹均(陈白露本名),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刘伊妃闻言轻笑,香烟在唇边虚虚一抵,吐字带着慵懒的嘲讽:“方先生现在倒记起我叫什么了?”
她突然起身,真丝旗袍下摆扫过梳妆台上的玻璃瓶,发出清脆的碰撞声:“当年在老家,你不是说这名字土气?”
小刘的表演爆发力很强,突然的欺身叫王雷有过一瞬间的失神,嘴唇微张了半秒,像是台词被卡在了嘴边。
第一排的濮存心、冯远争等人,包括徐凡在内都看得明明白白——
王雷被压戏了。
对手戏中,如果一方演员的表演气场、台词节奏、情绪张力等完全压制另一方,就可能导致对方显得被动、呆滞甚至出戏。
这在戏剧舞台上比较常见,因为戏剧舞台都是现场直播,电影则是剪辑的艺术,压戏了大不了NG重拍。
除非是因为某些原因演员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又不具备替换的条件。
譬如《教父》中的阿尔·帕西诺饰演的迈克尔·柯里昂在餐厅枪杀戏中,用冷静到近乎冷酷的表演完全压制了对手演员凯泽尔;
还有《沉默的羔羊》中的霍普金斯仅用16分钟戏份就拿下奥斯卡最佳男主,他在审讯戏中用眼神和微表情完全掌控节奏。
幸好朱迪·福斯特的角色需要的就是紧张感,这种被“压戏”后的本能反应符合人物行动链条。
可台下除了冯远争以外的其他人艺演员和领导、导演都颇为惊讶,一个从四年时间从龙套爬到A角的王雷,其实已经算是进步神速了。
怎么能叫个没有太多舞台经验的刘伊妃给压了戏?
众人异样的心思只是一瞬,刚想NG的舞台导演惊讶地发现刘伊妃做了一个剧本中没有的动作!
她转身就拿起梳妆台上的烟盒,狠狠地砸在王雷身上,唇角勾起一抹讥诮的冷笑:“怎么,连你也无话可说了?”
这会儿小刘的位置稍稍背对舞台,她赶紧冲着王雷打眼色,后者如梦初醒,趁势露出窘迫的表情嗫嚅道:“竹均,我不是这个意思。。。”
现场都是看了《日出》不知道多少场的老演员,特别是导演任鸣,当然知道这是演员的临机应变。
这会儿都不禁为刘伊妃的急智拍案叫绝!
并不是她演的有多好,超过他们这些浸淫舞台多年的老戏骨,而是戏剧表演通常都是2-3小时的不间断表演,极度需要演员的临场发挥能力。
这其实是一种舞台的直觉。
对于小刘来讲,她是在《历史的天空》中最后那段辩论戏中初识此道,那是一段表演难度极大的一镜到底。
兼之她对于陈白露这个角色的认知和琢磨又异常深刻,因此才能像国画高手一般挥毫泼墨
既符合陈白露的讥诮人设,又巧妙掩盖失误,顺利救场。
王雷的灵台瞬间恢复了清明,借着小刘冲她挤眼的功夫接上了对白,表演也能够如期进行下去,不再有什么错漏。
台下的任鸣、濮存心等人都看得暗暗点头。
公允地讲,以王雷后续的表演而言,在《日出》这段戏中对上刘伊妃是旗鼓相当的。
刚刚也许是紧张、也许是大意,也许是被柏林影后的爆发力一时震住了,这在舞台上对于青年演员也算常见。
但不常见的是,他的对手戏演员是个没有太多舞台经验的年轻女演员。
“卡!很好!”
任鸣上台笑着点评了两句,言简意赅:
“王雷的基本功很扎实,表演前后注意调整心态。”
“伊妃有一种天生的舞台感,看起来就享受这种代入人物的感觉,非常好,感谢两位的表演,大家鼓掌!”
台下响起掌声,大家都没有提刚刚王雷被压戏的事情,但总归对这位史上最年轻柏林影后的实力有些更深刻的认知。
更难得的是女孩生性聪慧、台风极佳,能够引导和配合出戏的演员,这在话剧舞台上是顶级天赋。
不然很容易出现舞台事故。
徐凡面色仍旧不虞,只是一周时间就能把人物诠释到这么地步的表现,自己再挑理就有些无理取闹了。
“伊妃,表演很棒,恭喜你。”
“谢谢,徐老师,向你学习。”小刘面色仍旧淡然,同一周前被对方公开质疑时一般无二。
青年女演员和中生代女演员握手致意,周围的吴钢、何冰,稍远一些的濮存心、任鸣等人都看得暗暗称奇。
单就话剧表演来讲,刘伊妃这个新手演员的功力比徐凡肯定还差得多。
但这份心气、胸怀,真是女性中少有。
这样的性格和气度,既是家庭教育的底色,也是后天磨炼的成果,已经隐隐可见大演员的气象。
或许只有已经准时打卡下班的冯远争不以为然吧。
看你们那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儿!
六点钟不到,卸妆换了衣服的小刘乘坐迈巴赫62S驶离人艺首都剧场。
四月的晚风带着未散的春寒掠过车窗,她拢了拢羊绒开衫,透过国贸璀璨的霓虹望向奥运大厦方向。
接男朋友下班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