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你已经越来越接近真相了(2/2)
在此之前的工场手工业的发展还不能算工业化,只能算是过渡阶段。
徐光启显得有些不太认同,但又不敢把话说满,只得迟疑地道:
“民以食为天,如此舍本逐末,就不怕引起饥荒吗?”
李国助哑然失笑,摇了摇头:
“自商鞅变法以来,中华以农为本了两千年,又何曾消灭过饥荒呢?”
“破虏之要,火器为先;火器之利,西洋为最。”
“不工业化,如何能造出强大的火器?”
“造不出强大的火器,就算饿不死,终究也是难逃鞑虏的屠刀呀!”
徐光启眼中顿时一亮,似乎有所明悟。
“其实工业化不一定是刻意为之。”
李国助赶忙趁热打铁,
“当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能够丰衣足食以后,”
“只要没有外部或内部的干扰,社会一定会出现工业化的趋势。”
“之前我说英格兰与大明都因为土地兼并产生了五种人群。”
“但经过近两百年,这五种人群在英格兰与大明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境遇。”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英格兰的农业由于某些因素得到了长足发展呀。”
“先生现在应该能想明白个中缘由了吧?”
徐光启沉吟道:“莫非是因为雇佣劳动关系和农产品市场化?”
“嗯,可以这么说。”
李国助点头称是,一脸欣喜之色,
“那先生以为雇佣劳动关系和农产品市场化为何能促进农业的发展呢?”
“这……难道……是……因为利润驱动?”
徐光启用询问的眼神看着李国助,显得并不是多么自信。
“先生自信一些,你已经越来越接近真相了!”
李国助循循善诱。
“嗯……雇佣劳动关系让失地农民可以自由地追求更高的薪酬……”
徐光启一边按部就班地推理,一边断断续续地说道,
“他们不必依附于特定的地主,可以随时去薪酬更高的农场工作……”
“如果手工工场的薪酬更高,自己的技能也允许的话,他们也可能会考虑去做工匠……”
“这样他们就有可能通过劳动慢慢积攒下足够的财富,”
“然后再通过租赁或购买土地成为农场主,让自己越来越富裕……”
“农业商品化会使农场主想方设法地提高利润……”
“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拓宽销路是提高利润的不二法门……”
“尽可能地少雇佣人,是降低成本的一种有效办法……”
“耕种的人少了还想提高产量就得借助机械……”
“如果旧有机械的效率不高,农场主就会想办法改进农业机械……”
“要么是自己动手改进,要么是花钱请别人改进……”
“这就促进了工业化……”
“农场雇佣的人少了,就会有更多的人进入工场工作,也能促进工业化……”
“为了拓宽销路,农场主也会投资工场,又能促进工业化……”